根據衛福部最新數字統計,男性在親密關係中,遭暴力相待的通報事件有逐年高漲趨勢,像是2022年56,497受暴者當中,其中就有13,234位是男性。
又以男女佔比來看,女性自5年前的82.1%,下降至2022年76.6%;而男性則逆勢成長,從5年前的16.5%,來到2022年的23.3%。
而觀察區域數字變化,衛福部也發現,2021年高雄市被家暴的男性通報者,有高達6,539人,位居六都之冠。
對此衛福部保護司司長張秀鴛受訪時進一步表示,男性受暴案中,除常見口語和精神的暴力外,也不乏男女雙方「以暴制暴」互嗆相毆的場面,因此更衍伸出,許多被控訴施暴的男性,背後原因是遭女方毆打而反擊。
圖/知名棒球評論YouTuber「台南Josh」也曾遭網紅前妻Amber暴力相向,所幸最終他勇敢出面求助,成功脫離充滿暴力的婚姻關係。取自臉書「台南Josh」。
所以張秀鴛特別提醒,男性生理結構與體能雖較女性佔優勢,但社會對男生的性別框架,也變相導致男性較容易礙於「面子」,而壓抑自身負面情緒。
有鑑於此,高雄市家暴及性侵害防治中心主任李慧玲特別指出,近年不僅中央積極宣導,精神暴力也是一種暴力,高雄市也致力提倡,求助才是展現男子氣概的方式。
尤其施暴者的身份多半為伴侶,這也可能讓受害者,難於第一時間,體認到自己遭遇情緒勒索或精神虐待。
好比對方老是脫口而出一些,帶有貶抑、羞辱、謾罵之意的負面言詞,或不斷以言語激怒,甚至把他人的人格踩在腳底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