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夫專欄】

高雄鼓山第二市場曾是告別式場?莎喲娜拉日式田町齋場

高雄鼓山第二市場曾是告別式場?莎喲娜拉日式田町齋場 圖/魚夫提供。
作者:魚夫
攝影:魚夫
日期:2023-05-26

位於高雄市鼓山區鼓山二路246號的「鼓山第二公有市場」 已經停業,日治時期,這市場的位址屬田町三丁目,1933年(昭和8年)原為日本政府在今鼓山區所建立的「斎場」( saijou,齋場,斎場者),是日人舉行葬禮儀式的所在。

日人入台統治後,葬禮文化和本島人(台灣人)迥異,基本上火葬和土葬觀念不同,台人傳統觀念「入土為安」,且對火化之事,頗有疑慮,葬禮也都以私設靈堂為主,家族親朋友好祭拜後就「出山」(出殯)了。

延伸閱讀

【魚夫專欄】基隆在地人才知的美味!百年仁愛市場美食建築故事

而日本人的葬禮則受佛教影響,死亡後大體火化,遠在江戶時代便已被普遍接受,甚後文化開化後,又因都市衛生等緣由,甚至設有獎勵措施,其後統治台灣,亦積極推動日式葬禮,其中田町齋場乃於1933年10月14日竣工,時稱高雄市齋場,占地114坪,建築可容納500人。

高雄原鼓山第二市場已破爛不堪。魚夫提供。圖/高雄原鼓山第二市場已破爛不堪。魚夫提供。

日本有一部電影,是由本木雅弘、廣末涼子等主演的《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日語:おくりびと, Okuribito)看過的朋友應該較能理解日本葬禮的儀式過程。

一般在人壽終當日,會將遺禮安置後,通知葬儀社、市役所和寺院幫忙準備後事,家屬則需「守夜(お通夜,otsuya)」守靈,如關係親密、高情厚誼的朋友也可留守一夜敬意。

這時親人就要準備「通夜振舞い」的餐點來款待,也表示與往生者共聚的最後一餐,到了第3天才舉行告別式,由葬禮主持人帶領進行最後送別,然後出殯,而現代日本所謂的斎場都俱備以上所需功能。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如果要想像日式與台式葬禮的不同,不妨看過由吳朋奉、王莉雯等主演的台灣電影《父後七日》,兩相比較,大致能了然於心。

延伸閱讀

百年南投市場才吃得到!這些老字號「靈魂美食」921地震搖不倒

田町斎場在戰後,因日人離去,利用者寡,改由高雄市衛生管轄,曾由軍方借用,後來鼓山區公所整修時,也暫時搬遷來這裡,日本時代的壽小學(今鼓岩國小)也曾因遭美軍轟炸毀損,戰後被編為第15國民學校,暫借斎場空間權充教室,後來雖新校舍建好,可斎場仍被校方利用為禮堂,甚且利用為附設幼稚園及夜間私墊之用,1955年校方遷出,再將斎場改為鼓山第二市場。

其後鼓山第二市場難以為繼,2014年市政府決議廢止,而土地所有權人不知何故浮現陽信商業銀行,要求市府歸還土地,2016年,市府決議拆除,通知攤商搬遷,所幸當時由打狗文史再興會社將齋場建築向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報高雄市文化資產後,終於在2017年登錄為高雄市歷史建築。

延伸閱讀

【魚夫專欄】來去日本時代理髮喲!從江上理髮店看台灣造型史

事實上,日人近年來愈發重視斎場設計,和台灣人忌諱死亡不同,日本文化裡,反而視死亡為人生必經過程,斎場係生命的終點,亦是冥想與追思人生意義的場所,許多日本建築大師的作品都充份展現這種人生美學的設計,如槇文彥的「風之丘葬齋場」,幾為建築業界研究殯葬空間必得參考的所在;再如伊東豐雄座落於岐阜縣各務原市水畔的「瞑想之森」,屋頂曲線沿山坡森林起伏,形塑出冥想空間等。

田町斎場已是日本時代殘存下來非常罕見的建築,日前已破落不堪,如欲重現原有的模樣並不困難,因原建築基本結構還在,當年裝飾也不複雜,但做為台灣斷代史,卻極具指標意義!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美學地方高雄市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探索港都生命的起點!日治時期最美歐風建築高雄鼓山郵局
打造具有歷史美感的魚市場!高雄鼓山魚市場海景第一排全台最美
魚夫

魚夫

漫畫家、評論家、電視台總監、名節目主持人、動畫公司老闆。在將屆半百之年自求隱退,毅然決然離開台北,移民台南,開始樂活人生,尋找新生命。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班。自1982年至2004年曾任職報紙、廣播、電視台等媒體,已自弘光大學退休,現為台南應用大學榮譽教授。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