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仁愛美食百貨廣場是許多饕客的天堂,更一度是當地最大蔬果批發市場與娛樂場所,2樓還曾有基隆戲院

【魚夫專欄】基隆在地人才知的美味!百年仁愛市場美食建築故事

【魚夫專欄】基隆在地人才知的美味!百年仁愛市場美食建築故事 圖/魚夫提供。
作者:魚夫
攝影:魚夫
日期:2022-08-26

基隆俗稱的仁愛市場,全名應為「博愛、 仁愛美食百貨廣場」,塵可以公認是饕家的天堂不為過?咱台灣有2個城市,北有基隆、南有台南,這2城的食食通只消一踏出自己城市範圍,就開始嫌人家的食物不好吃,而基隆的仁愛市場,對我這位住在台南的人來說,不僅止於美味,還常生思念之心,且將美食與建築巧妙的結合,提供舒適用餐的好環境,好評不少。

今天的仁愛市場,是在1986年(民國75年)重新改建的,基地範圍包含戰後的「仁愛市場」舊址,以及原來的「基隆博愛團」公共住宅,兩者合建樓高10層的大樓,1至2樓為市場,3至10樓則為國宅,原有的博愛團部份名為博愛市場,而舊仁愛市場則沿用原來的名字。

戰後所謂的「仁愛市場」,其實在日治時期1930年(昭和5年)時名為「台北州基隆市公設福德食料品小賣市場」,最先在崁仔頂東南方形成市集。

延伸閱讀

雨都鬼屋一堆只是台北海邊?她搬離基隆要塞司令官邸點出不尋常

1909年(明治42年),日本人蓋了一座木造市場,名為「基隆魚菜市場」,當地人慣稱「福德市場」,市場附近為「福德町」,因為有座1849年創建的土地公廟,那一帶都是台灣人聚集,木造平房多,當然也吸引諸如擇日館、金紙店、棺材行、漢藥、銀樓、布行和小吃攤等。

基隆仁愛市場。魚夫提供。圖/基隆仁愛市場。魚夫提供。

日本人活動範圍則在哨船頭,此處本為一座小山丘,地勢較高,所以清領時期就在依山傍水下,設立監視船隻的塘汛(哨所),到了日本時代1931年(昭和6年),正式易名為「義重町」。

現在的義二路,是前哨船頭後來的義重町的一部份,從前有家「岸田吳服店」,今址就是義二路合二路口,那家紅磚白飾帶的三角窗街屋,戰前即現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曾祖叔公岸田多一郎的店,日本新首相就任後,乃因此聲名大噪。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延伸閱讀

基隆林開郡洋樓租酒吧淪「娜娜鬼屋」80年殘破老宅竄鬼火真相悲

義重町是殖民者日本人的商圈,街景高尚整潔,號稱基隆的銀座。而台灣人的福德市場則擁擠髒亂,於是基隆有句老話說「哨船頭大賣,草店尾小賣」指的是日、台商業環境的不同。

1930年(昭和5年),日本人又把福德市場再度改建,改名「台北州基隆市公設福德食料品小賣市場」,戰後再更名為「仁愛市場」。

仁愛市場,一度是基隆市最大的蔬果批發市場,老一輩都呼之為大市場,一開市就人聲鼎沸,嬉嬉嘩嘩,2樓還有間基隆戲院,是當時最大的娛樂場所之一。

形成這熱鬧的景象,最早是從崁仔頂漁市場慢慢湠開來的,到今天,仁愛市場的壽司店的漁源,仍主要是近在呎尺的崁仔頂,想嚐生猛海鮮當然不可錯過。

1919年,一場颱風摧毀房舍百餘戶,造成大量居民流離失所,1921年,日本政府先委由臺灣土地建物會社,建造可供日本人租賃的公共住宅,至於台灣人,則找上基隆顏家顏雲年、板橋林家林熊徵和辜顯榮等捐款興建。

延伸閱讀

基隆靠「廢棄海角樂園」重振旅遊業!和平島公園怎麼做到的?

幾經波折,在福德町、元町(約今之愛二路、愛三路與仁四路所圍成的區域),於1922年「基隆博愛團公共長屋」順利峻工,這長屋樓高3層,1樓是店舖,2、3樓是住家,總計66戶,每戶各分4間,1間1房1廳,最多可遷入4個家庭,1間的租金是4圓50錢。

基隆博愛團的公共長屋,是研究日本時代台灣公共住宅非常重要的標的,後來因產權,於1935年由市役所接管,戰後仍租給一般平民。

但基隆博愛團的公共長屋也實在太過老舊,幾成危樓,市府遂於1983年動工拆除改建,順帶將仁愛市場,也一併納入改建為多目標用途大樓,於1986年10月完工,變成今博愛、仁愛兩市場合一,且於3樓以上,仍保有公共住宅的模式,如此規畫設計,亦曾轟動一時。

如今如果來到基隆,仁愛市場仍是我的最愛之一,率皆把車子一溜煙開進市場地下室的停車場,然後爬上來大快朶頤,久之,許多商家居然碰見我都認得出來了「你又來啦,今天要來我這裡吃什麼?我請客啦!」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旅遊基隆市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基隆鬼屋頂樓讓林右昌兒時超驚呆!光照港灣讓林開郡洋樓亮起來
基隆捷運未蓋房價先漲!沿線最高飆增10%「這一站」房市最看好
基隆捷運通勤觀光不便怎減壓雙北?在地人憂500億蚊子線淪笑話
魚夫

魚夫

漫畫家、評論家、電視台總監、名節目主持人、動畫公司老闆。在將屆半百之年自求隱退,毅然決然離開台北,移民台南,開始樂活人生,尋找新生命。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班。自1982年至2004年曾任職報紙、廣播、電視台等媒體,已自弘光大學退休,現為台南應用大學榮譽教授。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