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代殖民政府要求台灣人「斷髮」,台灣開始出現日式理髮店,引進剪髮、染髮、刮鬍和美顏等服務

【魚夫專欄】來去日本時代理髮喲!從江上理髮店看台灣造型史

【魚夫專欄】來去日本時代理髮喲!從江上理髮店看台灣造型史 圖/魚夫提供。
作者:魚夫
日期:2022-03-23

今之台北市開封街與博愛路口,地址中正區博愛路9號的大樓,在昭和3年1928年出版的「大日本職業別明細圖臺北市」裡已經出現「江上理髮店」的商號,再根據1931年京町建築信用購買利用組合出版的《臺北市京町改築紀念寫真帖》,係二層樓建築,外牆顏色只能暫時根據其旁開封街至今仍然存在的日治時代三層樓建築的褐色為主,正面和開封街一側均有「江上理髮舘」的招牌,還有一長圓柱型紅白藍三色理髮燈。

台灣進入日本統治時代,殖民政府認定辮髮、纏足、吸鴉片是三大陋習,不過起初統治根基尚未站穩,所以也就不那麼雷厲風行的改正,到了1909年有關斷髮的新聞逐漸增多,1911年的2月11日,當時的大稻埕區長黄玉階等發起「斷髮不改裝會」,因為剪了髮就得要洋服來搭配,但所費不貲,因此暫不改裝。

到了1920年初,台灣人中如李春生、辜顯榮、林熊徵等,理個西裝頭搭セビロ(背広,西裝)出現的上流人士也還算少數,而且想剔個頭也沒那麼容易,根據《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大稻埕在1919年(大正8年)時,只有一間日本人開的「東京床」,5月間多了一家,老闆名字叫楊豹,本來在臺灣鐵道旅館服務,後來辭職,在怡和巷街開了一家高級理髮床,做了5年多,又搬遷到永樂町四丁目,索性取名店名為「怡和居」,由於店面看來衛生整潔,設備齊全,頗受好評。

延伸閱讀

【魚夫專欄】一棟美麗的建築,卻有一段不堪回首的故事!

鐵道飯店附設的「小川理髮店」本來就是那時候最高檔的,店裡的師傅大都曾在東京的帝國飯店修業過,技術嫻熟,而依《臺灣日日新報》1917年(大正6年)3月17日5版的報導,小川且重新裝潢室內設備,增加白毛染、赤毛染、洗髮、美爪、美顏的服務,可見所謂的理髮店不分男女,都是服務的對象。

1919年再一則報導了詳細的價目,如理髮每次收費一圓75錢(剪髮1圓、刮鬍子50錢,洗髮25錢),按月結算者3圓50錢;婦女的服務有「美顏」一圓、顏剃60錢,洗髮1圓,並引進西方最新的髮型等,許多追求時尚的士紳淑女都評價甚高。

日治時期理髮的滋味是什麼呢?

文化運動先輩黄旺成1921年10月12日的日記裡載有:「午後往女人床理髮,手懴〔纖〕質膩,別饒快感。」文中有「女人床」一語,讀來容易勿誤解,以為是什麼色情理髮廳,其實因為理髮的古日語為「床屋」(とこや),女人床指的是女性理髮師的美容院、理髮院。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1921年11月9日的日記又出現「午飯後往內地婦人理髮屋剪髮,甚不親切,自笑本島人理髮屋甚多,何故自尋無趣?」這裡的「內地婦人」就是日本婦人,本島人則是台灣人,亦可見女性就業又多了一項理髮行業。

延伸閱讀

【魚夫專欄】四萬換一元讓商店面臨倒閉的故事

拆除日治時期樓房重建的台北中正區博愛路9號的大樓(中間),原為江上理髮廳。魚夫攝影。圖/拆除日治時期樓房重建的台北中正區博愛路9號的大樓(中間),原為江上理髮廳。魚夫攝影。

與鐵道飯店小川理髮店才幾條街之隔的「江上理髮舘」經營資料付之闕如,然從老照片來看,應是女人當家,率領店內師傅在門前合照留念,店內設備齊全,豪華的「花畑迴轉椅子」還套上白色頭套和椅套,所有人也都上身穿著白色的工作服和黑色的褲子,總體感覺很衛生清潔的樣子。

關於理髮業的衛生,1899年(明治32年)來臺發展理理髮事業的伊藤彥太郎就提倡規範業者所使用的頸卷、手拭、剪刀、梳子和白巾等最易傳播病菌,應該注重清潔和消毒的工作,剃頭的椅背都須覆上椅套,要給個人剪髮時,更得用肥皂洗淨雙手等等,漸漸的也獲得殖民政府的重視,並展開許多宣導的工作。

延伸閱讀

【魚夫專欄】臺北小上海的前世今生-榮町百貨世界

理髮業的傳承並未完全中斷

譬如台南有間理髮店由老大姚金鈺(1947-)、老二姚月鶯(1949-)、老三姚月霞(1951-)、老四姚月美(1953-)等四姐妹所經營。其母王物(1928-2000)台南將軍人,年輕時來到西市場淺草市場在日本人所開的石原理髮廳學習理髮的技藝,並嫁給姚水映(1918-2001,俗名海樹),戰後日本人離開台灣,王乃於1946年自行創業,一開始是借用親戚家門前的空間(今民權路三段175號),1958年遷移到藥王廟附近,取了個店名為「安樂美」,收費便宜,技術亦佳,最後再將一身技藝傳給了四個女兒,女兒們在民權路三段166-168號的店面營業,有些老顧客家中三代剔頭都來此交關。

只不過諸如此類老派的理髮店,率皆資深師傅,顧客也都上了年紀,現在年輕一輩,好像都跑到「美容院」去了,可能也剪不出諸如山本頭、歐魯巴酷、海結仔、石原頭、飛機頭、電棒頭等等了吧?

▲台灣人小小一段理髮史,從日本時代到今天。7:42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美學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魚夫專欄】城隍爺啊,水潤餅怎麼辦?
【魚夫專欄】風城味就醬好吃!
【魚夫專欄】把這棟歷史建築救回來,新竹風華會更迷人!
魚夫

魚夫

漫畫家、評論家、電視台總監、名節目主持人、動畫公司老闆。在將屆半百之年自求隱退,毅然決然離開台北,移民台南,開始樂活人生,尋找新生命。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班。自1982年至2004年曾任職報紙、廣播、電視台等媒體,已自弘光大學退休,現為台南應用大學榮譽教授。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