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北市衡陽路87號的合作金庫,在日治時期為「臺北信用組合」,紅磚牆上的貓頭鷹有特別意義

【魚夫專欄】一棟美麗的建築,卻有一段不堪回首的故事!

【魚夫專欄】一棟美麗的建築,卻有一段不堪回首的故事! 圖/魚夫提供。
作者:魚夫
日期:2022-02-23

現在的衡陽路87號合作金庫銀行城內分行在日治時期為「臺北信用組合」,地址是榮町三丁目22番地,至今保存得頗為完整。

日本時代的信用組合,依其目的可分為信用組合、販賣組合、購買組合、生產組合等。譬如購買組合,乃是在物資缺乏時代接受成員預購諸如米、薪炭、糖、茶葉、煤油等,價格比一般市價略低,其利潤做為組合成員共同福利經費等;臺北信用組合屬「市街地信用組合」,1943年殖民政府為加強儲蓄,將此類信用組合強化為中、小企業互通有無的常民金融機構,鼓勵儲蓄並消化國債。

延伸閱讀

【魚夫專欄】把這棟歷史建築救回來,新竹風華會更迷人!

臺北信用組合最初在撫台街二丁目3番戶設立臨時事務所,後來因為業務擴大,不敷使用,1919年5月11日遷到新落成的文武町一丁目9番戶(後來的榮町二丁目20番地),可是這座建築不久還是不夠應付日益擴張的事業,乃趁1928年昭和天皇即位,重新規畫新建包含事務室、應接室、倉庫、會議場、圖書室等空間的新事務所。

井手薰設計文藝復興風格,貓頭鷹招財招福

於是商請總督府總督官房營繕課長井手薰設計,興建工程在1932年4月1日獲得官方准許,同年5月3日動工,由堀江組承造,井手薰又建議前總督府技手船邊史郎來監工,於於1933年3月16日竣工,3月18日舉辦落成式,建築工程費60,305.39圓。(維基記載)

井手薰的建築作品都很令人驚艷,這棟臺北信用組合也不例外。建築樓高三層,鋼筋水泥加強磚造,採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且刻意模仿美國芝加哥商業大樓,頂部簷口向外懸出,仿羅馬式風格,連接成列的圓形小拱作成托架狀;外牆為紅磚,門楣上方有歌德式建築常見的四葉飾,圓拱窗分左中右三列造型,左右為複窗設計,中央為短窗,複窗中間有雙菱形圖騰,二樓有鑲壁棕櫚柱隔開的圓拱窗,底部為碗狀,別有一番情趣。

原臺北信用組合,今合作金庫。魚夫提供。圖/原臺北信用組合,今合作金庫。魚夫提供。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一樓基座外牆為洗石仿石結構,二樓以上為紅磚牆,最具特色的是在正立面中央頂端有兩隻貓頭鷹,視覺上有往上延伸作用,並具有守護意義在。

貓頭鷹在日文發音為(hukuroふくろう),ふく即為日本漢字「福」的發音,日人認為貓頭鷹有招財等福氣,其次hukuro的發音又和「不苦勞」相同,所以在外牆上以貓頭鷹為吉祥物。

進入後由於大廳挑高,視覺上非常氣派,空氣流通順暢,二樓欄杆與迴廊頗有古典感覺,天花板以小巧花形浮雕作成通氣孔,在左側的廊道上掛有幾張照片,說明建築的來龍去脈。

延伸閱讀

【魚夫專欄】臺北小上海的前世今生-榮町百貨世界

逾放款造成嚴重擠兌,坑殺人民的「十信案」發生處

戰後,國民黨政府來台,改名「臺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自1957年起,台北十信理事主席均由國泰集團的蔡萬春家族擔任,60年代後,由於蔡家大量投資土地,引發資金周轉困難,於是發起「一元開戶」的活動,一夕之間,十信成為信合社中鉅額資金進出的大金庫。

1982年蔡萬春之子蔡辰洲當選立法委員,與國民黨立委劉松藩、王金平等組成「十三兄弟」幫,試圖影響財經決策,主張「合作社理、監事可無限制連選連任」以及「信託公司可承辦銀行業務」等,這場乾坤大挪移的金權遊戲,最後終於爆發嚴重的逾放款,十信各分社遂發生嚴重擠兌,存款戶一生積蓄竟血本無歸,這就是史上著名、坑殺人民的「十信案」了。

▲當年坑殺小老百姓的十信案現場在這裡!6:10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美學地方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魚夫專欄】風城味就醬好吃!
【魚夫專欄】城隍爺啊,水潤餅怎麼辦?
【魚夫專欄】粉沯、粉腸、粉腸仔,傻傻分不清!
魚夫

魚夫

漫畫家、評論家、電視台總監、名節目主持人、動畫公司老闆。在將屆半百之年自求隱退,毅然決然離開台北,移民台南,開始樂活人生,尋找新生命。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班。自1982年至2004年曾任職報紙、廣播、電視台等媒體,已自弘光大學退休,現為台南應用大學榮譽教授。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