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捷行銷別出心裁當地人卻不買單?3關鍵讓運量成長緩慢!

高捷行銷別出心裁當地人卻不買單?3關鍵讓運量成長緩慢! 圖/高捷美麗島站一景。取自臉書「高雄捷運 x 高雄輕軌」。
作者:蔡炆璇
日期:2023-09-04

台北捷運自1996年通車以來,至今已成雙北民眾日常仰賴的大眾運輸交通工具,而且北捷啟用不過短短2年,累積運量即迅速破億,寫下驚人里程碑,尤其隨著板南線開通,連結各大商圈帶來更多乘客,加上時間推移,2023年2月,北捷運輸人次甚至已達125億,反觀同樣身為公共交通運輸系統的高雄捷運,儘管起步時間較晚,2008年營運多年後,載客量始終成長緩慢,2012年後的運量,多維持在450萬到580萬之間,究竟高捷績效遠不及北捷關鍵原因為何? 

高捷行銷別出心裁,卻以觀光客為本?高雄人不買單3原因曝

同樣是捷運系統,高捷運量為何運量成長速度慘輸北捷?這一點也讓網友十分納悶。日前PTT論壇就有一則貼文提到「高捷輸北捷的最大關鍵是什麼?」並直言高捷明明行銷積極,打造高捷少女、輕軌少女隊和蜜柑站長等獨家特色,車廂和月台也更新,乾淨程度亦不亞於北捷,為何營運上明顯居後?

延伸閱讀

高雄捷運「紫線3合1」浪費納稅錢?市民喊話先建「青線」原因曝

高雄捷運以貓咪蜜柑的可愛形象,推出「蜜柑站長」吉祥物。取自臉書「高雄捷運 x 高雄輕軌」。圖/高雄捷運以貓咪蜜柑的可愛形象,推出「蜜柑站長」吉祥物。取自臉書「高雄捷運 x 高雄輕軌」。

對此,透過網友下方提出的看法,大致可看出南北這2大捷運系統的3點差異,分別是人口和捷運密度、公車接駁便利性,以及地方居民的生活習慣。

高雄捷運以貓咪蜜柑的可愛形象,推出「蜜柑站長」吉祥物。取自臉書「高雄捷運 x 高雄輕軌」。圖/高雄捷運以貓咪蜜柑的可愛形象,推出「蜜柑站長」吉祥物。取自臉書「高雄捷運 x 高雄輕軌」。

高雄人口、高捷站點密度低!T型轉乘設計與路線難符市民期待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首先,在人口和捷運密度部分,有網友就直呼,台北和高雄的「通勤人口基數差多了」,況且高雄地廣,人口分布不像台北稠密,當站點不夠密集,跨縣市長距離的通勤人口又不足,民眾需求量自然沒這麼大。

高雄捷運興建路網。取自高雄捷運官網。圖/高雄捷運興建路網。取自高雄捷運官網。

延伸閱讀

到底什麼時候才會蓋好?全台捷運、輕軌興建規劃進度一次看

此外還有一個不爭事實,即高雄捷運路網的前瞻計畫還在擴建中,T型線的轉乘設計若無法真正騷中民眾方便通勤的「癢點」,那確實難以養成大眾每日搭乘的慣性。

高捷連接公車搔不到市民通勤「癢點」,大眾運輸路網缺便利整合

同時也如網友所言,有人反應「我女友高雄人說站都開在很奇怪的地方」,與此同時,若沒有順暢連接載客的配套交通設施,好比公車路網,那更會讓人打消搭乘念頭,所以留言區就有網友建議「認真回,我覺得是差在公車接續最後一段的便利度,台北只有2線時,使用量也比高雄現在大,就是公車網的問題」。

取自臉書「高雄捷運 x 高雄輕軌」。圖/取自臉書「高雄捷運 x 高雄輕軌」。

延伸閱讀

高捷5大「天花板服務」讓Coldplay必跪?遺失便當這樣弄網驚呆

基於上述高捷各種不利便民的狀況,當地老早習慣騎車、開車出門上班的居民,生活習慣當然很難改變,這也是為什麼,高雄人口比歐洲許多城市多,密度也更高,可捷運人氣卻低人家不少。

高雄捷運月台。取自Unsplash。攝影者Andy Wang。圖/高雄捷運月台。取自Unsplash。攝影者Andy Wang。

但說到底,當高捷各路線一一完工,路網逐漸成熟,後勢運量似乎還是可期,可觀察高捷擬定的站點路線,仍有網友批評跟台鐵近乎相同,高重複性,確實也成了高捷運量日後難再攀升的隱憂之一。

高雄捷運生態園區站。永慶房屋提供。圖/高雄捷運生態園區站。永慶房屋提供。

且透過《維基百科》的高雄捷運運量數據表,可以很清楚得知,高捷運量大幅增長的捷運站,地點多跟觀光旅遊有關,換言之,不是鬧區就是大型活動場地,亦或交通轉乘站。

延伸閱讀

北捷禁止飲食世界一流!連日本都給吃喝,髒車廂恐害乘客喪命?

因此能初步推估,過去高捷增漲的運量皆外來旅客,並非高雄市民,若想避免站點淪「蚊子站」,提升市民使用率,似乎才是突破運量的最大關鍵。

高捷站公共藝術淪都市傳說!省電的「廢墟美學」是永續還浪費?

另一方面,曾獲選全球最美地鐵站之一,還登國際新聞版面的高捷「美麗島站」,站內公共藝術「光之穹頂」的光芒,爲因應環保節能減碳的趨勢,加上高捷基於運量收益還不夠穩定,有省電費之需求,只好將「光之穹頂」的亮度調降至25%,結果顯得暗淡無光,長年也成為網友揶揄話題。

畢竟美麗島站的「光之穹頂」斥資8千萬打造,如無法有效吸引乘客為此前來,不僅失去原先增加運量的用意,也抹去享譽世界的藝術美名。

高捷美麗島站內公共藝術「光之穹頂」曾獲選全球最美地鐵站之一,還登上國際新聞版面。取自Pixabay。圖/高捷美麗島站內公共藝術「光之穹頂」曾獲選全球最美地鐵站之一,還登上國際新聞版面。取自Pixabay。

針對這一點,高捷也坦言,「光之穹頂」的2000根燈管,確實耗電量龐大,加上過去有民眾投訴,這座由日本建築師高松伸設計的「光之穹頂」,4座玻璃帷幕因當地白日豔陽高照,帶來強烈反光,不僅路人感到非常刺眼,還恐怕導致路過汽機車駕駛發生危險,連四周商家生意都被影響,種種都讓「光之穹頂」彷彿成了高雄都市傳說,大家總聽說很美,想看卻得碰碰運氣。

另外位於高雄國際機場站內,由德裔加籍樂子大師創作的公共藝術作品「凝聚的綠寶石」,循環燈光同樣不是沒開,就是縮短光亮時間,所以也常被網友詬病,砲轟高捷用心良苦打造的藝術裝置,從起初規劃到長期管理,思慮都不夠縝密,以至於浪費資源與人民公帑,也讓美好的裝置藝術如同廢墟,佈滿塵埃,有損國家門面,更糟蹋創作者的心意。

高捷夏天省冷氣費苦了乘客?網點名北捷2路線車廂也悶熱到臭

最後「冷氣不涼」這一點,似乎也成了高捷節流開支的方式,且對比台北氣溫,位於南部的高雄,氣候更是熱辣辣,因此就有網友也暗酸「什麼你說高捷冷氣有開?」直指這一點也完敗北捷。

取自臉書「台北捷運 Metro Taipei」。圖/取自臉書「台北捷運 Metro Taipei」。

但其實每日平均運輸量達200萬人次的北捷,同樣也屢遭乘客抱怨冷氣不涼,車廂因悶熱總是產生異味。

儘管台北市市長蔣萬安8月9日決定調降捷運夏季空調溫度,在非尖峰時刻,從原來的25.5度和文湖線的25度,調低至24度;尖峰時刻則調到23度,可人人終究對溫度宜人見解不同,所以還是有網友點明「淡水線」「文湖線」的高架段,因暴露在日曬下,車廂常常熱到人汗水直流,尤其是通勤時段「超悶的」。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捷運觀點交通高雄市台北市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台北捷運5大隱藏「天使服務」不只欠費單!北捷這神招救過一命
台北米其林2023必比登推介捷運地圖曝!文湖線竟成美食沙漠
蔡炆璇

蔡炆璇

遠見、城市學數位策展。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