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大小、居隔時間長短、社會文化規範影響遠距工作現象

疫情趨緩在家上班風氣退潮?全球遠距工作時數亞洲最低!

疫情趨緩在家上班風氣退潮?全球遠距工作時數亞洲最低! 圖/疫情趨緩後,美國企業雇主和員工對是否重返辦公室仍陷僵持。取自Unsplash。攝影者Luke Peters。(示意圖)
作者:中央社
日期:2023-09-05

美國企業執行長要求員工結束遠距工作呼聲未間斷,紐時報導,住房大小、居隔時間、文化規範等因素造成各地不同現象,亞洲國家程度最低,台灣每月平均2.8天,略多於韓國和日本。

2020年由於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全球實施居家上班,對各個地區產生不同影響,美國企業雇主和員工迄今對是否重返辦公室仍陷僵持。

紐約時報參考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慕尼黑衣佛研究所(Ifo Institute)等研究員共同發布的報告,並訪問逾20名企業高層人士和員工,分析全球遠距工作現狀和原因。

延伸閱讀

Work from Home 趨勢難擋!哪些工作適合在家上班?

紐時調查發現,目前全球遠距工作天數最少的是亞洲國家;韓國每月少於2天、日本每月約2天、台灣平均2.8天。今年春季,美國各產業平均每月有5至6天帶薪居家工作日。歐洲國家則介於其間,德國每月約4天。

分析背後原因,調查指出,「住房」為一大因素。例如,住在美國郊區的民眾,擁有較大的房子或工作室,返回辦公室的速度十分緩慢;人口稠密的城市,尤其亞洲,則有較高回歸率,因為與家人共住,空間狹小不便。

住在美國郊區的民眾,到辦公室須較長時間。取自Unsplash。攝影者Zac Gudakov。(示意圖)圖/住在美國郊區的民眾,到辦公室須較長時間。取自Unsplash。攝影者Zac Gudakov。(示意圖)

國際企業的高階主管逐漸注意到各地員工需求不同,美國科技公司思科(Cisco)執行副總裁巴特爾(Jeetu Patel)到亞洲出差時就發現,那裡的辦公室比其他國家都更忙碌。思科的策略是讓各地團隊選擇自己的辦公模式。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巴特爾住在矽谷高級區洛薩托斯(Los Altos),辦公室在聖荷西(San Jose),他表示自己傾向沒有會議時在家工作,如此可節省1小時通勤時間做更多的事,好比陪女兒吃晚餐。

墨西哥自治理工學院(ITAM)經濟學家巴瑞羅 (Jose Maria Barrero)認為,像日本的住房迷你,居家工作就有難度。

延伸閱讀

在家工作會沒效率?答案可能非你所想

除了住房因素,返回辦公室情況也受「居隔時間長短」影響,居隔狀況反反覆覆的國家像是美國,員工已打造舒適居家辦公環境,公司也普遍建置好管理系統,確保主管「依照工作成果而非待在公司時間」來評量員工。

巴瑞羅說,亞洲國家在疫情爆發初期防控做得較好,居家工作時間不長,遠距工作型態並未像美國一樣根深柢固。

日本住房大多較為迷你,員工居家工作有難度。取自Unsplash。攝影者Patrick Perkins。(示意圖)圖/日本住房大多較為迷你,員工居家工作有難度。取自Unsplash。攝影者Patrick Perkins。(示意圖)

紐時舉例,南韓SK海力士公司(SK Hynix Inc.)有許多員工從未離開公司;日本員工需要用到傳真機和個人印章,必須進公司才能辦公,東京部分企業管理者也認為,要待在同一個空間才能關注員工動向。

最後,還有「社會文化規範」因素。美國員工向雇主要求更多彈性空間是自然而然的事,甚至會直接表明「如果無法遠距工作就辭職不幹」。在微軟,返回辦公室過程通常會經過「團隊協議」,管理者須理解員工意願。

延伸閱讀

40歲沒專長應徵求職啥工作?網推這職業「履歷空白」多老都能做

美國各大企業執行長近期接連重申要求員工返回公司,不過史丹佛大學調查發現,執行長其實都認為遠距工作現象會持續下去。

加州資產管理公司Kastle的主管艾因(Mark Ein)說,企業礙於勞動市場競爭力和社會文化規範,無法硬性讓員工重返辦公室,即便全球多數管理者都希望員工結束遠距工作,但各個國家實現目標的能力卻不盡相同。

本文轉載自2023.09.05「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趨勢國際產業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面試工作「前公司主管壞話」儘管說?人資大神秒解離職原因難題
台灣高齡未來?南韓7成「下流老人」世界窮,求工作到73歲領5萬
你職業算「狗屁工作」?職務40%沒意義,職場廢咖意外都超高薪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通訊社是中華民國的國家通訊社。面對數位時代的挑戰,期待運用創新科技,開創大未來。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