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橋改建工程自2019年開工後,雙北共投入約33億元,其中新北市府分攤12.4億元,由台北市工務局新建工程處執行改建,4年來陸續完成的有台北端首座橋墩及鋼梁吊裝、平面道路整建、匝道封閉工程,與河中段施工便橋及鋼支堡打設等重要工項。
台北市長蔣萬安提到,中正橋為新舊橋體並存的橋樑,其中最早的「川端橋」為1937年建造,但面臨橋樑老舊、樑底防洪高程不足及耐震與耐洪能力不足等問題,所以透過本次的改善,除了顧及最重要橋梁的安全性,也能重現川端橋風華。
蔣萬安回憶起過去念書的時候,常常從重慶南路走中正橋前往中永和喝豆漿、吃宵夜,這座橋承載了大家共同回憶,因此雙北市府都很希望讓中正橋儘速改建完成。
圖/中正舊橋面臨橋樑老舊、樑底防洪高程不足及耐震與耐洪能力不足等問題。取自台北市文化局官網。
新北市長侯友宜也感謝北市團隊用最佳品質及最高效率打造全新中正橋,並確保市民每日的通勤安全,提供往來雙北的市民一座兼具安全便捷與美麗的新橋樑。
台北市工務局新建工程處工務科科長蕭志龍說明,本工程為國內最大跨度的「三點式鋼拱橋」,橋面寬度最寬約46公尺,而主橋所採用的安裝工法、先前完成的主梁同心圓曲線夾推作業,與近日使用之鋼拱肋提升工法,均為台灣首次應用於鋼拱橋梁架設的工法。
工程鋼拱肋跨距215公尺,拱高50公尺,在使用上述之提升工法後,將原本施工作業高度自約50公尺降至約17公尺,大幅減低勞工高空作業風險,也減少支撐架的架設體量及大型起重機具如吊車等設置,現場工程車行走及施工動線都可獲得有效改善。
新工處大運工務所主任詹名成也說明,目前工程尚有「新橋面版瀝青鋪設」「附屬設施的安裝」與「標誌標線」等作業未完成,預期可在10月份將台北往新北方向之行車動線切換至新橋通行,而接續辦理拆除中正舊橋及施作台北端引橋。
而他解釋,因台北端現況引橋段的路寬不足,且新橋與舊橋銜接處存在高程差,為了施作新橋與舊橋間的擋土牆,並同時維持重慶南路銜接中正橋之雙向6車道,本次台北往新北方向通車分為2階段進行。
圖/雙北市政府自2019年起共同推動「中正新橋」工程。取自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官網。
10月第1-1階段,新橋開放外線2車道及機車道,舊橋開放1車道通行,通往新北環快及堤外匝道車輛應行走新橋外線2車道,而舊橋1車道只能直行往永和方向;至於11月第1-2階段即可完全開放新橋3車道,並接續進行新北往台北方向施工作業。
新北市政府提醒,新北往台北方向仍暫時維持由原橋通行,改道初期因用路習慣改變,路人行經該路段時必須注意路況,小心行駛以確保行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