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量販店轉型社區購物中心!大潤發桃園青埔店更名示範,為何台灣超市龍頭攜福利熊2年後才整併雙品牌?

大潤發改名「大全聯」百貨價差超多?吉祥物發仔微整形藏貓膩

大潤發改名「大全聯」百貨價差超多?吉祥物發仔微整形藏貓膩 圖/全聯併購大潤發2年後,該名稱正式走入歷史。取自大潤發官網。
作者:蔡炆璇
日期:2025-07-02

在零售通路競爭愈發激烈的當下,大潤發將自2025年8月1日起正式走入歷史。全聯福利中心在7月1日宣布,屆時所有門市都將掛上全新招牌「大全聯」,同時展開品牌視覺與經營策略的全面升級。過去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大潤發吉祥物「發仔」亦將留任,外觀進行小小微調,造型將更貼近全聯吉祥物「福利熊」的形象,象徵品牌家族的融合與延續。 

大潤發成歷史眼淚!從量販店轉型為社區購物中心,桃園青埔店改名「大全聯」招牌登場

目前大全聯在全臺共有20家門市,2025年底前,還將於桃園青埔開設新據點。而青埔門市,正是新業態的首發示範店,預計會陸續於店內導入新品試吃、試飲、DIY手作、繪畫、變裝秀比賽等主題活動,藉由美食街與大型生活體驗區與消費者做更深度的交流。

據此,全聯福利中心行銷部協理劉鴻徵也進一步說明,雖然大全聯計畫轉型為社區型百貨,但消費者請放心,因為商品價格不會就此調高,若容量相同,還是會與全聯售價統一。若是大包裝商品,大全聯甚至可能更具價格優勢,也盼藉此能吸引更多注重CP值的小家庭與常態聚餐客群。

取自維基百科。攝影者Lumery,CC BY-SA 4.0。圖/取自維基百科。攝影者Lumery,CC BY-SA 4.0。

此外,「大全聯」的品牌形象亦進行了各項細節整合,包含招牌、視覺色系與吉祥物「發仔」造型,都將朝「全聯風」靠攏。對此,劉鴻徵就透露,「發仔」跟「福利熊」從此會更像一家人,兩大角色未來還會共同活躍於不同品牌場域,有效建立起品牌聯想與互補性。

延伸閱讀

台北天母大葉高島屋沒人逛不會倒?這優勢天龍人太愛狂花錢力挺

全聯併購大潤發戰略剖析!從雙品牌到品牌整合,吉祥物「發仔」「福利熊」更像一家人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其實回溯這場品牌更名的源頭,時間可追溯至2021年10月。當時,全聯福利中心宣布收購歐尚集團與潤泰集團所持有的大潤發台灣事業,內容涵蓋自有土地、建物、門市經營權與品牌資產。而這樁併購案歷經數月公平交易委員會審查後,最終於2022年7月正式塵埃落定。

全聯併購大潤發初期,先採取「雙品牌策略」,讓大潤發維持既有品牌獨立營運,並未立即進行名稱整併。吳婉瑜攝。圖/全聯併購大潤發初期,先採取「雙品牌策略」,讓大潤發維持既有品牌獨立營運,並未立即進行名稱整併。吳婉瑜攝。

在併購初期,全聯先採取「雙品牌策略」,讓大潤發維持既有品牌獨立營運,並未立即進行名稱整併。在當時,此舉被解讀為先穩定消費者認同,也降低市場反彈的過渡安排。然而,到了2025年3月,全聯卻突然宣布,要將大潤發更名為「大全聯」,也標誌著這場品牌整合進入策略落實的關鍵時刻。

消息一出,立即引發各界譁然,好奇全聯「為何不是一開始就改名?」「選在兩年後才動手?」一連串的疑問背後,實則牽涉企業對品牌價值、整併成本與未來願景的深層判斷。

台灣超市龍頭整併大潤發為何不一開始就改名?大全聯更名決策開啟「社區百貨」新概念

對多數消費者而言,「大潤發」改名為「大全聯」看似是名稱上的變動,但在品牌策略師Kris專業的眼光中,這項舉措其實牽動品牌架構、消費者輪廓與資源配置的重大轉型。

她提到,品牌是否保留,往往取決於兩大關鍵因素:整併成本與品牌價值。循此,Kris認為,雖然大潤發擁有28年歷史與20家門市,但面對台灣量販市場規模逐漸萎縮、市佔率頻頻下滑,其獨立維繫品牌所需的營運與行銷成本,已難以對應可產出的商業效益。故全聯與其維持雙品牌和兩套團隊運作,不如集中資源於單一體系,更可強化整體品牌的協同。

延伸閱讀

鞋全家福憑「老醜鞋」台北北投一開33年?賣一隻腳的鞋店成關鍵

另外,從品牌架構來看,Kris觀察到,大全聯的命名策略介於「子品牌」與「背書品牌」之間,既保留「大」字,以延續大潤發的量販記憶,又嵌入「全聯」字樣建立心智連結,形成品牌遷移的過渡橋梁,策略可謂是合情合理。

且類似案例,在國際市場上屢見不鮮,如AT&T併購Cingular Wireless後,亦經歷兩年過渡期才全面整併,避免品牌認同錯位風險。

又從數據面來看,鐵錚錚數字也提供了相關佐證。如根據經濟部統計,截至2023年,全聯在超市通路市占率近22%;而大潤發在量販通路的影響力已不若以往。在此背景下,品牌整併不只是市場選擇,更是必然戰略。

大潤發吉祥物「發仔」沒有失業,後續只會換上新名字並微整形。翻攝自福利熊IG@pxmart_freebear。圖/大潤發吉祥物「發仔」沒有失業,後續只會換上新名字並微整形。翻攝自福利熊IG@pxmart_freebear。

不過,品牌更名當然難免伴隨消費者輪廓的整併挑戰。Kris分析,從會員數據來看,全聯以年輕女性為主要顧客,大潤發則客群性別平均、年齡層偏高。所以大全聯的命名,其實也扮演品牌輪廓融合的角色,能使全聯進一步拓展至更廣的家庭與中高齡市場。

延伸閱讀

全台韓國24小時無人拉麵店!網驚藏台灣泡麵:統一肉燥55元合理

最後,空間業態亦為大全聯次轉型的一大重點。由於大全聯盼跳脫傳統量販形態,導入「社區百貨」概念,提供從生鮮、餐飲到親子活動的一站式服務,且該模式早已成為全球品牌的主流趨勢,包括美國Target和日本無印良品,都藉由門市轉型導入生活情境,試圖擴展品牌影響力。

因此,Kris總結「大全聯不是大潤發的新名字,而是全聯品牌治理與平台擴張的關鍵一步。它既承接過去,也指向未來,是全聯從超市之王轉型為生活生態品牌的重要轉折」。

接下來,更關鍵的是,兩大品牌的文化、語調與服務體驗能否持續一致,唯有如此,大全聯這場始於改名的轉型效果,才能真正落地,逐步累積消費者心中的信任感與品牌忠誠度。

延伸閱讀

高雄三桃山遊樂園90玩到飽!旗山老街旁86年古董秘境怎不會倒?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台灣人沒有一天不進小7?揭7-11不輸鋼鐵人6大「賈維斯服務」
全家為何獨賣「嘉明」味道牛奶?鮮乳坊2部超商擒王創精品酪農
加盟小7全家賺翻?台灣4超商評比,開OK朋友多、萊爾富門檻低
蔡炆璇

蔡炆璇

遠見記者、城市學數位策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