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進口車關稅、開放美牛內臟、絞肉或放寬萊豬劑量容許值?台積電投資與供應鏈戰略可望成國家半導體護身符

川普徵27國關稅怎獨漏台灣?台美談判籌碼「最終局代價」恐更高

川普徵27國關稅怎獨漏台灣?台美談判籌碼「最終局代價」恐更高 圖/蘇義傑攝。(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作者:陳布萊
日期:2025-07-14

美國總統川普2025年4月宣布開徵對等關稅,在90天寬限期過去後,近來也陸續公布各國的關稅稅率。但眼看世界各國稅率揭曉,台灣主要競爭對手國家,包括日本與韓國,分別拿到了25%的數字,可為何國人望穿秋水,卻遲遲未等到川普公布台灣的數據,談判進度引人好奇。與此同時,政府是否會以降低汽車進口關稅,或近一步開放美牛內臟與絞肉、豬腎萊劑值的放寬,以及進口稻米零關稅等,作為換取低關稅的籌碼,也令各界關注。究竟政府宣稱已跟美國進行3次實體、6次線上會議下,兩國到底談了什麼?外界始終霧裡看花。

近年,全球貿易格局因美中對抗、供應鏈重組等事件而變化不斷。尤其2024年,川普重返白宮,強勢主導推動「對等關稅政策」屢成世界關注焦點。因為,美國作為強國,不再以自由貿易為名,而是訴求「公平、對等」,企圖要引導製造業重回美國,以刺激地方經濟,並重塑國際經濟的秩序。

其實川普要開徵對等關稅,主要是出於三個戰略考量:

第一,降低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特別是中國、德國、日本等順差大國。

第二,壓迫他國在製造業與關稅政策上「對等互惠」,杜絕過去「美國零關稅、他國高關稅」的現象。

第三,為美國產業與選民爭取談判籌碼,強化製造業回流、產業安全、就業保護方面的政見兌現。

美國總統川普。取自Flickr。攝影者The White House。CC BY-SA 2.0圖/美國總統川普。取自Flickr。攝影者The White House。CC BY-SA 2.0

而目前,美國已針對27個國家公布「對等稅率」,其中,包括歐盟、英國、日本、韓國、墨西哥等主要貿易夥伴,涵蓋項目則廣至鋼鐵、機械、資通訊、汽車零組件等傳統製造與高科技產業。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延伸閱讀

全台316條「中正路」改名砸10億,新北最慘!經國、介壽也掰?

在這樣的情況下,回頭觀察台灣,作為出口導向的經濟體,美國正是台灣第二大的出口市場,對等關稅一確定,必定會帶來連鎖衝擊。特別是傳統製造業,如工具機、自行車、五金零件等,原以零關稅或低稅出口,未來被加上對等關稅後,將直接削弱價格競爭力。

美國總統川普(左)日前在白宮與西非多國領袖會面。取自X。圖/美國總統川普(左)日前在白宮與西非多國領袖會面。取自X。

另外,從資通訊設備來看,包括伺服器、網路通訊設備與消費性電子產品等,原本享有的台美之間WTO資訊科技協定(ITA)下的零關稅優惠,若如今不再適用,勢必也會成為此次關稅調整的重災區。

延伸閱讀

台北永康街改徒步區最大痛點!中山商圈、大稻埕蔣萬安應優先?

至於半導體產業,現階段雖暫時豁免,但原物料與設備依然面臨新稅負風險,後續甚至還有晶片關稅得應付,仍存在潛在壓力需要解決。

故面對這波對等關稅浪潮,解方不外乎是順應川普之意,增強在美的布局,滿足「美國製造」要求;或強化市場多元化,轉攻歐盟或其他新興市場,降低對美依賴。

台積電。蘇義傑攝。圖/台積電。蘇義傑攝。

降進口車關稅、開放美牛、美豬標準?台美談判籌碼成焦點,國人憂心代價更高

只是,政府到底如何跟美國洽談?期間打出了什麼籌碼以換取低關稅,自然是關鍵,或說台灣要付出什麼,才能獲得低關稅?

對此一議題,目前討論最多的是市場傳出,美國進口汽車被要求降低關稅,還有進一步放行美牛、美豬,無論是擴大進口或調整萊劑容許值等,都值得民眾觀察。

池孟瑜攝。(示意圖,非內容畫面)圖/池孟瑜攝。(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尤其是「食」的方面,國人一向最為關切,如政府真的開放原本禁止進口的美牛內臟、絞肉,或提高豬腎萊劑容許量至國際標準(0.09 ppm),消費者其實可透過標示、標章制度來區別。但不得不說,只要成本夠低,業者有利可圖仍會進口,長期下來難免影響國人健康與食安問題。

延伸閱讀

三峽車禍曝高齡駕駛大漏洞!台灣道路還有20萬這種人輸韓國交通

國產車保護了誰?半導體能當護身符?台積電投資與供應鏈戰略可望成斡旋關鍵

此外,若未來美國進口車的關稅被調降,可能會對台灣本土車廠的生存造成衝擊。事實上,關於進口車關稅是否過高的討論已經持續多年,以目前制度來看,進口車除了需繳交17.5%關稅,還得加上貨物稅等其他稅項,整體稅負往往超過30%。

當初這套關稅制度本是為保護本土汽車產業而建立,可多年來,本土車廠在保護下,卻未能交出讓消費者信服的表現。故這項稅制是否還有繼續存在的必要,亦掀起許多討論。

蘇義傑攝。(示意圖,非內容畫面)圖/蘇義傑攝。(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另一方面,台灣在半導體、AI供應鏈地位關鍵,也是能向美國談判的籌碼。台積電在2025年3月宣布加碼擴大在美國投資,展現十足誠意配合川普的回流政策,更因此帶動群聚效應。或許,台美能在此領域加深戰略合作,換取較為合理的關稅。

面對國人的焦慮,負責談判的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日前於返國後則表示,台美啟動對等關稅談判以來,雙方已歷經3次實體、6次線上磋商及溝通。

至於結果如何,她僅回應「目前進入關鍵階段,就像球賽進入最後一局,請大家再給我們一些時間,我們會致力在期限前完成談判,當雙方達成協議的共識,可望會決定出一個稅率」。

換言之,關於談判的實際狀況,外界始終霧裡看花。政府也只能不斷重申,會在維護國家及產業利益、維護國民健康及糧食安全的原則上,找到路徑致力促進雙方貿易平衡。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台中新光三越氣爆美食街在B1會怎樣?百貨店王年賺258億恐墜神
迪士尼樂園駐阿布達比亞斯島藏隱憂!台灣少中東炫耀財無緣?
洛杉磯暴動曝台灣外配、移工難題!川普美軍逮捕非法移民錯了?
陳布萊

陳布萊

城市學特約記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