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泰國與柬埔寨的衝突,肇因於泰國政府主張,巡邏士兵7月23日因地雷爆炸而導致死傷,質疑該地雷為新埋設,此說法當然遭柬埔寨方反駁。
隨後,泰國立刻採取強硬外交措施,降低與柬埔寨的外交關係,召回駐金邊大使、並驅逐柬埔寨大使,還關閉部分邊境地區,柬埔寨也因此與泰國關係降至「最低」的代辦等級。
到了7月24日上午,泰國軍方通報發現柬埔寨無人機盤旋,接著柬埔寨對泰國的達穆安湯寺開火。兩國在邊境地區至少6個地點發生衝突交火,使用武器涵蓋輕武器、火箭砲、迫擊砲及無人機,泰國甚至還出動F-16戰機對柬埔寨進行轟炸。這場衝突已造成包括兒童在內的大批傷者,至少12名平民喪生,泰國方面還啟動4萬人規模的撤離行動。
圖/泰國清邁一直是台灣人出國旅遊的首選之一。蔡炆璇攝。
其實一直以來,泰國與柬埔寨就共享長達817公里的陸地邊界,多處都存在主權爭議。
兩國關於邊界的爭執,最早可追溯至1903年泰國與法國簽署的條約,當時柬埔寨屬於法國殖民地,法方依照天然分水嶺劃分邊界,未明確將邊界劃設清楚。
儘管對於法國劃設邊界的方式有所不滿,但泰方也僅止於提出質疑,直到柬埔寨獨立後,國際法院在1962年裁定,位於兩國邊界的柏威夏寺(Preah Vihear Temple)屬於柬國主權範圍,兩國關係自此也產生裂痕,摩擦不斷升溫。
圖/取自Tripadvisor。
而在歷史邊界爭議懸而未決、民族主義壓力高漲、經濟報復頻仍,加上內政與外交交織所造成的信任裂痕影響下,柬埔寨與泰國關係持續緊張。而柏威夏寺更成了兩國多年來週期性邊境衝突的導火線,雖尚未引爆全面衝突,卻如一顆長年埋伏的未爆彈,隨時可能引爆。
到了2008年,柬埔寨將柏威夏寺申請為世界遺產,朝泰國方向推進國境,引起泰方強烈反彈。在2008年至2011年的泰柬軍事衝突中,雙方均有人員傷亡,加總超過600人死傷。
2021年起,泰國、柬埔寨的邊境緊繃衝突增加,東協無力調解爭端,兩國也採消極談判,對調解方式存在分歧。
柬埔寨要求透過國際法院解決,泰國則要求雙邊談判。2025年開始,持續不斷有零星衝突發生,直到2025年7月,泰國軍隊巡邏時兩度觸發地雷,讓雙方衝突一夕爆發。
這次衝突因短時間內難以完全解決,也讓東南亞國協「更加失衡」。泰國、柬埔寨都是東協成員,如今卻面臨拔劍相向的軍事對抗,不僅無法調解內部衝突,甚至還演變成區域對抗,違背成立國際組織的合作宗旨,讓東協看起來更加軟弱無力。
尤其,這場戰爭更可能讓中國、美國,甚至印度等國家,看到「有機可趁」的機會,能透過國軍事合作或經濟援助方式的「介入」,以削弱東協內部協調力,從而裂解東協。
圖/泰國清邁一直是台灣人出國旅遊的首選之一。蔡炆璇攝。
另從目前的資訊來看,台灣似乎沒有直接受到這場衝突的影響,台灣旅客前往泰國或柬埔寨的遊程,也沒有出現大量取消的狀況,目前旅遊社仍維持正常動線。而觀光署也表示,目前並未接獲台灣旅行社通報有旅遊團受影響的消息,日後會持續關注狀況。
又根據國際媒體報導,泰國、柬埔寨衝突發生的地點大多集中於邊界地區,包括長年的衝突點柏威夏寺周邊,以及此次衝突的爆發區域達穆安湯寺一帶,還有瑪拉姆山脈沿線、歐拉洛山口等,皆非旅遊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