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全球知名設計與建築公司Gensler最新發布《2025城市脈動調查》(City Pulse 2025)的報告內容,共計152項因素中,影響居民長期落腳的5大關鍵要素,分別為:「在城市中不會感到無聊」「有家的感覺」「為城市感到驕傲」「城市愈來愈適合養老」以及「歸屬感隨時間增長」。
循此,Gensler特別強調,這些看似抽象的情感指標,其實是支撐城市穩定與成長的核心資產,因唯有都市具備高度歸屬感的城市,才能持續吸引人口,並推動創新與進步。
圖/台北101一景。取自STAGE@TAIPEI 101官網。
故為深入探討,國際社會大眾選擇居住地的原因與偏好,Gensler用心彙整了全球65座城市居民的意見。
其中,在「不太可能搬家」衡量指標上,數據結果令台灣人眼睛一亮,因為前10名依序為:台北(64%)、胡志明市(61%)、新加坡(59%)、雪梨(58%)、柏林(51%)、蒙特雷(50%)、慕尼黑(49%)、聖保羅(49%)、溫哥華(49%)與首爾(47%)。
而進一步檢視台北的宜居優勢,Gensler還透過雷達圖將其與全球平均值比較,發現台北在經濟實力(73%)、安全穩定(78%)、城市活力(76%)、氣候災害應變(69%)、提升生活品質(71%)、社區投資(70%)、安置遊民(60%)與降低犯罪(71%)等八大指標上,全面超越全球平均。尤其是安全穩定、生活品質與文化活力三大領域,台北充分展現出高度的居民黏著力與市民認同感。
圖/新加波市容。取自Pixabay。攝影者Jason Goh。
Gensler更在報告裡形容台北是「黏著城市」(Sticky Cities)的代表,不僅吸引人口流入,更能留住原有居民,維持人口結構的穩定與都市的持續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排名中,亞洲城市整體表現突出,胡志明市與新加坡雙雙進入前三,突顯亞洲在全球居住忠誠度上的競爭優勢。
至於美國地區,最受居民長期青睞的城市前10名,依序為:明尼阿波利斯(53%)、聖安東尼奧(53%)、聖地牙哥(50%)、羅里(49%)、芝加哥(47%)、坦帕(47%)、波特蘭(47%)、鳳凰城(46%)、舊金山(46%)及奧斯汀(46%),顯示不同地區居民對理想居住地的考量各有側重。
整體來看,Gensler不忘重申,城市的永續發展不能僅仰賴經濟與基礎建設,更必須重視文化底蘊、社群連結與人際互動的投資,唯有如此,才能塑造出一座讓居民安心、引以為傲、並願意長久生活的理想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