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活用國際運動賽事,打開城市品牌

台北活用國際運動賽事,打開城市品牌 圖/臺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的綜合性體育館一景。蔡炆璇攝。
作者:李建興
攝影:蔡炆璇
日期:2025-08-28

當一般城市還在為基層選手的經費籌措奔走時,台北市已悄然建立了一套「選、訓、賽、輔、獎」的完整制度。這也讓台北市在2017-2023年的全國運動會達成史無前例的「四連霸」,成為名副其實的「運動強權」。這背後,不僅是選手的汗水與努力,市府在制度、資源、科學支持上的全面投資,也居功厥偉。更令人矚目的是,台北市不僅在國內賽事稱霸,還把戰場推向國際。2024年,台北馬拉松榮獲世界田徑總會(WA)金標籤認證,成為全台首個金標賽事。這不僅象徵台北競技實力躍升,更展現了城市治理與運動管理的成熟。換言之,台北,正逐步走向「競技運動的金字招牌」,在國內外舞台上同時發光。

五大支柱,造就台北競技運動四連霸

台北市的成功,來自於縝密的制度設計。全國運動會四連霸並非偶然,而是以下五大支柱支撐:

首先為選材制度。其廣設基層培訓管道,從學校體育班到社區基層隊伍,形成完整的人才網。

第二為訓練支持。台北市提供外籍教練聘任補助、出國移地訓練資源,確保選手能與國際接軌。

第三為比賽機會。亦即透過國內外參賽補助,讓選手累積實戰經驗。再來為後勤輔助。結合運動科學、運動防護與運動醫療,提供最完善的支持。

最後為獎勵制度,透過修訂補助金額,提供全國最高額度,讓選手安心備戰。

取自臉書「U-Sport臺北樂運動」。圖/取自臉書「U-Sport臺北樂運動」。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這套制度讓台北選手無論在田徑、游泳、射箭或武術項目,都能展現出色成績。與其他縣市相比,台北的差距在於「系統性」與「長期性」。許多縣市雖有明星選手,但往往缺乏後續培養與全面支持,無法形成長期優勢。

馬拉松的黃金路:從銅到金的八年進階

以台北馬拉松來說,堪稱城市賽事升級的典範。2019年,台北取得世界田徑總會銅標籤。2021年,又榮獲英國標準協會(BSI)ISO 14067碳足跡查證,並升格為菁英標籤。到了去年,再度突破性取得金標籤,成為全台第一個金標城市馬拉松。

延伸閱讀

運動部開張李洋任首屆部長!台灣22縣市體育政策從邊角料變主菜

這場從銅到金的進階,不僅體現賽事規模與專業度的提升,更折射出台北市對「永續賽事」的堅持。舉例來說,賽事物資逐步改用環保材質,碳排放量逐年降低3%,展現與國際淨零趨勢同步的決心。

據了解,台北市未來目標更清晰,期許到2030年爭取「白金標籤」,並實現碳中和。這不只是運動賽事的競爭,更是城市品牌的競爭。

取自臉書「U-Sport臺北樂運動」。圖/取自臉書「U-Sport臺北樂運動」。

十連霸的背後:競技平權的實踐

若說四連霸是制度的勝利,那麼十連霸則是價值的展現。2024年,台北市在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再次蟬聯總冠軍,完成驚人的「十連霸」。

這背後,是台北對「競技平權」的重視。市府自2020年起創設「推動運動性別平等獎」,在運動有功表揚典禮中公開肯定推動平等的團體與個人。這舉措不僅打破了性別刻板印象,也讓女性選手、身障選手在台北獲得更多支持與舞台。

與其他縣市相比,台北在「身障運動」的投入與成果遙遙領先。其他城市多半停留在基礎參與層次,台北則已經把「平權」與「競技」結合,展現高度的社會包容性。

取自臉書「U-Sport臺北樂運動」。圖/取自臉書「U-Sport臺北樂運動」。

大數據治理:比賽之外的另一場勝利

除了賽場上的成績,台北市還在「制度治理」上展現領先。市府建置了全台首創的「體育活動補助系統」,將傳統紙本申請全面數位化,整合各項補助案件,並建立大數據資料庫。

透過圖形化呈現,政府可以分析不同運動種類、協會規模、補助成長趨勢,掌握市民參與型態,作為決策依據。這種「數據治理」,讓政策不再只是「憑感覺」,而是有數據、有依據的「精準施政」。

延伸閱讀

台北市立大學在國際齊名台大?首都億級「金牌大腦」影響力撼台

取自臉書「U-Sport臺北樂運動」。圖/取自臉書「U-Sport臺北樂運動」。

對比其他縣市仍停留在紙本審核與傳統補助流程,台北的領先地位一目了然。這不僅提升效率,也塑造了公平、透明的制度環境。

相較其他縣市,台北確實有首都的高度。在競技運動方面,台中市在籃球與棒球基層發展活絡。桃園則在羽球與跆拳道有出色選手。高雄因世運主辦,留下多元場館資源。

延伸閱讀

「麟洋路」在哪裡?台北打破政治命名,羽球奧運金牌成台灣DNA

然而,這些多半是「單點突破」。相較之下,台北市的優勢在於「全面領先」:不僅制度完整,資源最充沛,還有國際化的願景。這使得台北能同時在全國、國際賽事中站上高峰。

只能說競技運動的勝利,不只是獎牌數字,更是城市品牌的形塑。當世界看到台北馬拉松的金標認證,看到台北在全國運動會的四連霸,看到身障運動的十連霸,便會將「健康、專業、平權」與「台北」畫上等號。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從田徑場到市政廳,後運動部時代,各縣市推運動政策的四大難題
全大運金牌都讀台北市立大學?37金泳霸、小郭婞淳訓練場扯爆了
國體大奪牌第3仍贏了?全大運菜鳥教練李洋跟金牌女大生超吸睛
為何運動即國力?賽事主辦、金牌選手「4關鍵」讓城市轉型!
李建興

李建興

年逾半百的老熟男、入行三秩的媒體人、甫承重任的副社長、週遊城市的觀察者、看盡職場的上班族、教育改革的報導員、永續工程的研究生、評鑑平台的操盤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