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一下就被白眼,爸媽壓力山大!高鐵推寧靜車廂政策,意外掀開台灣公共運輸的育兒友善缺口

高鐵寧靜車廂上路,孩子哭鬧成原罪?公共運輸的育兒友善大考驗

高鐵寧靜車廂上路,孩子哭鬧成原罪?公共運輸的育兒友善大考驗 圖/台灣高鐵推「寧靜車廂」政策,原意是為提升乘車品質,卻引發家長焦慮。照片為資料照,張婉約攝。
作者:劉芮菁
日期:2025-09-16

台灣高鐵「寧靜車廂」政策9月22日正式上路,乘客在車廂內使用3C產品需全程佩戴耳機或切換至靜音模式,勸導不聽最嚴重可拒載。儘管高鐵強調此措施僅針對手機與3C使用行為,對幼童哭鬧會協助安撫,但家長仍擔憂帶孩子搭車更容易被投訴。事實上,高鐵寧靜車廂爭議反映了台灣大眾運輸系統親子友善設施不足的現況,立委與兒少團體指出,大眾運輸系統應做好配套,規劃親子專屬空間等友善措施,讓「安靜車廂」與「育兒友善」並行,旅客才能安心休憩,家長帶孩子出門也不再心驚膽跳。

台灣高鐵9月22日起實施「寧靜車廂」政策,旅客在車廂內使用手機等3C產品必須佩戴耳機或切換至靜音模式,講電話也必須到玄關,若屢勸不聽最嚴重可拒載。消息一出引發家長恐慌,擔憂幼童吵鬧就會被請下車。對此高鐵強調,推行寧靜車廂政策是針對3C產品使用行為進行規範,不會因嬰幼兒或特殊需求旅客而拒載。對嬰幼兒或有其他因素而影響自主能力旅客的行為,列車人員將持續以安撫方式提供必要協助。

高鐵強調,寧靜車廂可兼顧親子友善。

然而,高鐵的說明並未化解家長焦慮。新手爸爸鄭人豪表示,社會上本來就存在對幼童哭鬧不友善的態度。家長很常遇到在搭乘捷運、高鐵等大眾運輸工具時,因幼童哭鬧面臨被討厭的視線。儘管高鐵澄清不會因為幼童哭鬧將家長「請下車」,但乘客對聲音會更敏感,家長擔心以後更容易被投訴。

台灣高鐵9月22日起實施「寧靜車廂」政策。台灣高鐵提供。圖/台灣高鐵9月22日起實施「寧靜車廂」政策。台灣高鐵提供。

延伸閱讀

【城市觀點】最美卻最廢的彰化高鐵站,就該被廢站嗎?

家長的焦慮:孩子哭鬧被視為原罪

鄭人豪坦言,自從有了孩子後,帶小孩搭乘公車、捷運、台鐵或高鐵,多少會感受到外界的不友善。雖然不是每一次搭車都會遇到,但只要發生一兩次,就會留下陰影。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大家會一直看你,在那邊竊竊私語,或有人直接說『很吵』,或可能隔一陣子列車人員就來關切。」他說,雖然列車人員的語氣多半是關心,但家長心裡很清楚,這代表有人去投訴。

更讓他感到沉重的是,孩子哭鬧常被視為「家長沒有盡責」。但嬰幼兒還沒有語言能力,哭鬧就是他表達需求唯一的方式。這不是孩子的錯,也不是父母的錯,卻常常被視為原罪。

長期關注兒少權益的民進黨立委林月琴也表示,此政策一出她就收到許多申訴,家長擔心往後帶孩子搭車更容易被關切。她強調,高鐵在推動「寧靜車廂」政策前,應規劃多元的車廂分區,先明確規劃親子車廂,再推動寧靜車廂。

延伸閱讀

【城市觀點】高鐵一票難求:速度的勝利,舒適的失落

公共運輸設施不足,家長帶孩子外出如履薄冰

事實上,高鐵寧靜車廂的爭議,反映了台灣公共運輸系統對親子不友善的現況。林月琴說,她在選民服務中常接到家長申訴,例如桃園仍採用傳統高底盤公車,家長推嬰兒車上下公車極不方便,甚至有司機直接過站不停。而台鐵雖然有親子車廂,卻常被占用,顯示措施並未落實。且不管是高鐵、台鐵車廂,都缺乏嬰兒車放置空間與換尿布台,讓家長必須在狹窄空間中手忙腳亂。

林月琴建議,高鐵可借鏡日本新幹線的經驗,明確規劃「親子車廂」或「家庭友善空間」,並同步保留寧靜車廂,讓乘客有多元選擇。同時,高鐵也應加強基層列車人員訓練,主動協助家長安撫、泡奶,而非板著臉要求孩子安靜。

政府方面,林月琴也建議應加強社會宣導,落實親子友善設計。交通部與相關部會應跨部會合作,制定「公共空間親子友善指引」,推動「育兒友善城市/社區指標」,例如仿效「交通安全月」,設立「親子友善月」,提升大眾對育兒的包容與理解。

挽救低生育率,更要打造育兒友善環境

靖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雅荏則強調,台灣已將《兒童權利公約》(CRC)內國法化,政府與公共服務提供者應考量兒童需求。且台灣正面臨少子化危機,去年總生育率僅0.87,創下世界最低,「每個孩子都是社會的重要資產,社會應該思考如何營造育兒友善的環境。」

許雅荏說,少子化下沒有育兒經驗的人增加,社會對孩子耐受度下降,容易助長「Child Unfriendly Culture」(不友善兒童文化),如果不扭轉這個風氣,願意生育的人將越來越少,形成惡性循環。政府、公營企業應帶頭推動兒童友善設施與社會教育,並結合宣導活動,鼓勵大眾以「不白眼、不責罵、願意幫忙、包容理解」的態度對待親子乘客。

對於兒童的態度,許雅荏相信台灣社會普遍是友善的,常有人願意讓座給兒童或孕婦。但衝突往往發生在家長被質疑「沒有制止孩子」。針對這點,除了提供育兒友善空間或措施,社會與政府也應提供更多教養與情緒處理的支持,避免家長陷入無力感。

JR西日本公司在北陸新幹線設置尿布台,讓家長安心乘車。取自JR西日本官網。圖/JR西日本公司在北陸新幹線設置尿布台,讓家長安心乘車。取自JR西日本官網。

延伸閱讀

【城市觀點】台鐵推台北台中快速列車,能解高鐵一票難求難題?

孩子吵就不該帶出門?探索世界是基本需求

社會上有些聲音認為,父母無法控制孩子哭鬧就不應該帶出門。對此鄭人豪認為,人在嬰幼兒的階段就有外出探索的需求,不可能整天關在家裡,那樣反而不健康,甚至近乎虐待。「我覺得大家應該要回想小時候的經驗,你小時候不可能不出門吧?我們小時候難道不會哭、不會吵嗎?」

鄭人豪說:「很多人會覺得,小孩在哭、在無理取鬧,是打擾到我了,你應該要阻止他。如果孩子是幼稚園大班到國小、國中,家長沒有制止是家長的問題,但在嬰幼兒的階段真的沒有辦法控制,他在哭叫是因為他有需求,但他沒辦法用言語表達,這是孩子的成長過程。家長自己也會覺得頭很痛,但我們必須深呼吸、努力安撫,去思考他的需求是什麼。」

 許雅荏也強調,認為「孩子吵就不該帶出門」的風氣若持續助長,對提升社會的育兒友善毫無幫助。台灣要邁向共融社會,在公共空間設計應納入對兒童、身心障礙者等弱勢族群的全面思考,提供親子友善的公共環境,並持續加強社會教育與宣導,培養理解與包容心。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軌道運輸交通社會福利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宜蘭高鐵台鐵共構高架化可行?從道路政策全台8連霸看多贏治理
高鐵、台鐵印度化?花錢買票遭占求讓位、擠不上車亂象5招有解
台灣軌道運量12億人次創新高!高消費力5大站、新興商圈一次看
劉芮菁

劉芮菁

遠見、城市學記者兼議題策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