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單塔不對稱斜張橋在新北!國際級地標可望解放北台灣塞車地獄,首座同時通行公路、捷運橋梁終合龍

淡江大橋蓋30年砸230億!2026年5月通車這幾幕是淡水人要的嗎

淡江大橋蓋30年砸230億!2026年5月通車這幾幕是淡水人要的嗎 圖/取自臉書「工信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陳布萊
日期:2025-09-18

歷經數十年的等待,淡江大橋終於合龍,儘管後續還有許多工程要進行,距離通車日2026年5月還有近8個月的時間,但望眼欲穿、亟欲找出解決交通壅塞問題的淡水人,終於盼到一座能夠向外連接、分散中正東路交通重擔的聯外渠道。而且,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單塔不對稱斜張橋,未來預計能提供捷運、汽機車、自行車及人行等通行方式,定然會是國內首座,可同時通行公路及捷運的關鍵橋梁。

新北市淡水作為北台灣人口重鎮,因港口發展而興盛,自清朝以來,便是重要的國際商港。雖然,後續貿易業務轉移至基隆港,但靠著完善的鐵道、公路設施,還是讓淡水得以持續穩健發展。

取自臉書「工信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圖/取自臉書「工信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加上當地淡水老街、紅毛城、漁人碼頭與夕陽美景等,豐富景點亦吸引遊客慕名前往。此外,淡水無庸置疑,也是分散台北市中心蛋黃區居住壓力的重要衛星城市。

然而,隨著人口快速成長,淡水的交通建設卻跟不上腳步,多年來聯外道路都只有台2線中正東路段,交通壓力早已超標,尖峰時期總是塞車塞到水洩不通,車陣甚至綿延數公里。

延伸閱讀

淡江大橋成世界地標!台灣領先國際「曲線女王」險被海盜擄走?

取自交通部公路局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新建工程官網。圖/取自交通部公路局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新建工程官網。

而淡江大橋、淡北道路,正是淡水交通的解方。淡江大橋落成後,連接對岸的八里,後續還可經台61線、台64線往南銜接,民眾終於不再須特地繞道關渡大橋;而淡北道路,則可連結台北市,成為「淡水人的救命道路」,徹底解放台2線竹圍路廊的交通瓶頸。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事實上,淡江大橋最早是公路總局1998年規劃於淡水河口處興建的橋梁,設計方案出自享譽全球的建築師「札哈·哈蒂建築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之手,以優美流線與舞者意象的單塔斜張橋造型,致力為淡水夕陽增添新地標。

只是優美的流線設計,伴隨的,當然是極具難度的工程施作挑戰。由於淡江大橋是單塔不對稱斜張橋,在世界上屬於高難度的橋型,主塔特殊曲面結構,讓每片模板都必須量身打造,無法套用標準化工法。為此,施工團隊甚至需要進行長達98小時的連續混凝土澆置,以確保塔柱一次成型,對工程品質與人員耐力來說都是極大考驗。

台灣的世界級地標淡江大橋完工示意圖。新北市交通局提供。圖/台灣的世界級地標淡江大橋完工示意圖。新北市交通局提供。

延伸閱讀

新北大巨蛋6選址淡水贏面最大?決定5關鍵曝,雙北為何要2顆蛋

另一方面,淡水河口水文複雜,受潮汐與東北季風影響,現場施工安全需格外謹慎。尤其是主橋塔,有別一般橋梁的橋墩與橋塔垂直設計,為了曲線美觀而採用3D造型,因此也無法使用自動模板。加上其基礎開發面積有一個國小操場大,光是基礎圍堰就使用144根鋼管樁。

此外,原設計的地下圈挖方式,也因進度與安全疑慮,改為露天開挖與環形支撐結構,才有辦法符合施工進度要求,讓整體施工的難度又大幅增加。

也因為如此,淡江大橋工程過去歷經7次流標,直到2010年才通過可行性評估,主橋段直到2019年2月終於正式開工。無奈工期又碰上疫情、缺工及物價通膨等難題,使總經費一路膨脹至230.38億。如今經歷千辛萬苦,編號「26B鋼橋節塊」、淡江大橋的最後一塊鋼構節塊,終於在日前完成吊掛作業,正式合龍。

取自交通部公路局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新建工程官網。圖/取自交通部公路局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新建工程官網。

儘管,後續淡江大橋還有橋面的路面鋪設、護欄、隔音牆與防風柵等工程得繼續,距通車日仍有近8個月的時間,但已讓淡水人感受到改變。屆時除汽車外,在設計上也預留了人行、自行車道與未來輕軌的通行空間,相信將能兼顧交通效率與地區永續的發展。

尤其,淡江大橋不只能舒緩當地交通,對於經濟、城鄉發展建設亦有深遠影響。交通面不用說,通車後,淡水、八里往返時間大幅縮短,關渡大橋與台2線壅塞也可望紓解,都是對通勤族而言最直接的利多。

經濟發展方面,改善交通後,淡水新市鎮、八里地區也更容易吸引企業投資目光,房市、商業活動當然可能隨之活絡。

而淡江大橋優美的建築造型,一旦結合淡水河口壯觀的夕陽景觀,也可望成為觀光打卡新地標,甚至是國際級旅遊熱點,同樣是亮點之一。

延伸閱讀

新北「透明淡水河」未來能游泳?巴黎塞納河480億治理失敗關鍵

取自交通部公路局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新建工程官網。圖/取自交通部公路局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新建工程官網。

此外,未來橋上所預留的輕軌空間,如果能與淡海輕軌、八里輕軌等計畫銜接,更將形成更完整的公共交通網絡,造福更多居民。

總結來看,淡江大橋不只是單純的公共建設,它還象徵一段長達30年的歷程。從最初的規劃、社會溝通,到進入艱鉅的施工階段。這座橋承載著超過20萬名淡水居民的寄望,以及對於更便利交通與更好生活品質的殷切期盼。

此外,承攬工程的工信工程,過去雖有參與過十大建設、十二大建設等國家級專案的經歷,可此次能完成淡江大橋的工程,亦證明台灣本土的營造廠有能力與國際合作,打造出公共建築界的曠世巨作。

取自交通部公路局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新建工程官網。圖/取自交通部公路局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新建工程官網。

延伸閱讀

低房價十大台北捷運站!唯一2字頭淡水等淡江大橋完工不復在?

而這樣的浩大工程,難免也會牽扯到政治。如民進黨即主張,淡江大橋是在他們執政下,「接力」所推動成功的重大公共建設政績,且中央政府在經費挹注、政策推動過程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包括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時增加預算;蘇貞昌、陳建仁、卓榮泰等歷任行政院長都參與推動。

不過,國民黨則質疑,即便民進黨有參與,可卻忽略新北市政府的投入與出資,根本有「搶功勞」與「政治收割」之嫌。

然無論如何,當淡江大橋2026年正式對外開放的那一刻,不僅是表面上的交通改善而已,更代表淡水、八里與整個北台灣將迎來全新的發展階段。

取自臉書「工信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圖/取自臉書「工信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淡江大橋將成新城市地標!北部交通關鍵樞紐為何等34年才動工?
營建業後繼無人即將消失?淡江大橋太複雜流標7次差點蓋不起來
陳布萊

陳布萊

城市學特約記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