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封城」有用嗎?武漢肺炎背後該點出的真相
圖片取自@Echinanews twitter 武漢肺炎(2019-nCoV)爆發迄今,世界各國都不得不開始重視重大傳染疾病,連帶影響台灣甚鉅,世界衛生組織(WHO)今(31日)更將疫情提升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對於這次疫情,中國官方舉措讓人有個疑問:「封城」有用嗎?《城市學》站在「城市治理」的角度為您解析。
2020年的新春年假,相信大家都被「武漢肺炎」(又名2019新型冠狀病毒)相關新聞瘋狂洗版了。
就在鼠年來臨前夕的小年夜(1月23日),武漢市政府在凌晨02:00突然宣布,將在當天上午10:00進行「封城」,所有的巴士、火車、地鐵、船舶、乃至於飛機,都全部停運,打算將全城1100萬人與外界隔離,民眾再也無法搭乘交通工具離開這座城市。
隨後,武漢周圍的14個湖北省縣市:鄂州、仙桃、枝江、潛江、黃岡、赤壁、荊門、咸寧、黃石、當陽、恩施、孝感、宜昌、荊州,也跟著相繼宣佈封城。
千萬人口大城全面封鎖,真的有效嗎?
被外人喻為「東方芝加哥」的武漢,不僅是中國第七大城,因位居華中和長江的交通樞紐地位,自古更有「九省通衢」稱號。據估計,每年春運期間,武漢的人口流動規模就逼近3000萬。想將如此大規模的城市完全封鎖,其難度可想而知。

2009年,中美大城墨西哥市(Mexico City)為控制新型流感,就曾下令關閉酒吧、電影院、劇院、足球場和教堂等公共場所,餐廳一律只能外帶。2014年西非的獅子山共和國爆發伊波拉病毒(Ebola),也曾實施三天的全國隔離措施,派出公衛人員逐戶尋找病例。台灣在2003年SARS盛行期間,也曾將台北市立和平醫院隔離「封院」。但跟這次武漢的全城封鎖相比,都是小巫見大巫。
從交通管制來看,通往武漢的主要道路就多達20條,還有數不盡的小路。2016年,該城機場接待超過2000萬人次的各國旅客。若將湖北省各大小城市都算進去,整個封鎖區域面積將廣達18萬平方公里,幾乎是五個台灣大。誠如雪梨大學流行病學者Mikhail Prokopenko說的:「你無法封鎖每條對外道路,這絕非萬無一失的作法。」
事實上,我們該問的是,就算設法將一整座城市完全隔離,能發揮的防疫作用有多大?又或者,封城真是最好的作法嗎?
疫情退散後,城市治理與歧視現象怎解?
綜觀各國報導和專家看法,目前多對武漢封城的雷厲風行褒貶各半。持正面看法者認為,這已是沒辦法下的最佳作法,能最快阻斷疫情擴散,更有外國媒體形容:「這是只有中國,才能執行的嚴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