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長侯友宜:每個里的小事,都是我的大事!
從台北縣到新北市的改變,沒有人比侯友宜更能見證。十年前升格的那一天,他是第一屆副市長,再當了第二屆副市長,2018年勝選成為第三屆市長。十年磨一「市」,這位硬漢不禁感嘆:「人生有多少個十年?」
眾所周知,新北市是台灣第一大城,人口最多、族群也最複雜,既有繁榮的大都市,也有全台平均年齡最老的偏鄉,區域落差極大。
回想剛開始,要整個把鄉、鎮都變成「區」,統一由市府來管理的過程,侯友宜記憶猶新地說:「很痛苦!」
考驗首長領導力,傾聽1032個里長意見
29個形式各異的區,要整合團隊組織,又要保有每區的特色、串起未來發展的主旋律,過程辛苦可想而知。侯友宜幾乎每天早上7點就開會,檢視每個區的工作狀況。

「把他們當警察在管,」侯友宜口中的他們,是原本民選的鄉鎮市長,延長再做一屆區長。每天晨報會議,盯緊每位區長的業務,下午5點多再開一次晚報,回報早上交代的工作,連假日也不停歇。「他們完全不習慣。」
經過一年的操練,團隊意識終於成形,也成功調動起區長們的積極性。
深化地方自治能力,是直轄市升格的目的,但新北市有多達1032個里,極度考驗指揮官的統御力和協調本領。市長一枚,直接對上1032位里長,侯友宜的作法是變更里長座談方式,分批巡迴,花很長時間聆聽里長的意見,迄今已辦理上百場。

針對各里的建議和陳情,他盡量「議而有決,決而有行」,由研考會列管進度,還找局處長列席回答,做得到跟做不到都明確回覆,讓里長宛如市議員般倍感尊榮。「1032個里長的小事,都是我的大事!」侯友宜如此說道。
更出乎意料的難題,是財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