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遠見高峰會|高雄市長陳其邁用再生水翻轉鋼鐵城,打造半導體黃金聚落,精華地段擬蓋社會住宅!

高雄做市長沒拚穩死!陳其邁憑「惡勢力」娶台積電迎北漂族回家

高雄做市長沒拚穩死!陳其邁憑「惡勢力」娶台積電迎北漂族回家 圖/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取自Unsplash。攝影者Trevor Wu。
作者:白育綸
攝影:池孟諭、張智傑
日期:2021-12-07

11月9日最火熱產經新聞,無疑是台積電宣布到高雄設廠!緊接著一系列科技產業進駐「S廊道」讓當地人看見新契機。促成電子業紛紛「南進」的幕後推手高雄市長陳其邁,在2021第19屆遠見高峰上,分享他上任以來如何成功翻轉鋼鐵城市!

本場專題演講由《遠見》副總編輯林讓均引言。她觀察高雄正在蛻變。30年前,高雄是工業重鎮,扛起國家經濟火車頭的重責大任,如今台商回流、科技大廠進駐,高雄在相關條件逐步到位後,可望轉型為「半導體、5G AIOT的黃金聚落」。

看更多 》高雄沒退路!陳其邁3快打搶婚台積電,黑鄉轉型科技拚靠腦賺錢

陳其邁:做市長,我知道沒拚一定死!

高雄市長陳其邁深知翻轉高雄不易,但他絲毫沒有怨言,並表示「你們知道有一首歌,叫《愛拚才會贏》,我做市長,我知道沒拚一定死,所以應該說是,愛拚,才有機會贏!」

高雄市長陳其邁深知翻轉高雄不易,但他絲毫沒有怨言,強調「愛拚才會贏!」張智傑攝。圖/高雄市長陳其邁深知翻轉高雄不易,但他絲毫沒有怨言,強調「愛拚才會贏!」張智傑攝。

「跟這2天站在這裡的五都市長比,我沒有辦法說高雄蓋了哪棟大樓多漂亮、講一個成功的故事,但轉眼上任要1年3個月了,為克服困難而奮鬥,是我每天都在做的事」他還謙虛地說,現在外界雖然開始注意到高雄,但其實一路上仍有不少逆境需要克服,高雄沒有更好的命運,但絕不會輕言放棄。

看更多 》台積電設廠沸騰高雄房市!建商看好3大熱區,北漂青年嗨回家了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2021遠見高峰會午宴由《遠見》副總編輯林讓均(左一)引言,高雄市長陳其邁(左二)發表演講,並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右二)與發行人王力行(右一)合影。張智傑攝。圖/2021遠見高峰會午宴由《遠見》副總編輯林讓均(左一)引言,高雄市長陳其邁(左二)發表演講,並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右二)與發行人王力行(右一)合影。張智傑攝。

化解水資源困境,歡喜迎娶台積電

談到困境,陳其邁想到一段歷歷在目的往事。

2021年上半年,全台陷入缺水困境,除了台北,幾乎無一倖免,高雄作為南部大城市,平時一天用水160萬噸,節水再用力,民生與工業每日最少也要用水140多萬噸,水從哪裡來,怎麼開源節流,一度是最困擾陳其邁的課題。

努力節約,雖然他第一時間就限制市內游泳池、洗車場用水,但想進一步限制所有民生用水時,陳其邁深怕爆發民怨,只好打住。

接著轉向開源,首先他進行水資源調查,從澄清湖、鳳山水庫等地開始一一盤點,頓時陳其邁發現,高雄不是沒有水,而是許多資源因為「越域引水」,輸送到隔壁台南的南化水庫。

看更多 》台積電賭高雄3大優勢!南方雨林計畫助「黑鄉」成半導體明珠

為討回高雄過去大方送給台南的水資源,陳其邁笑說,自己用了當行政院副院長時的「惡勢力」,當下就把水利署、自來水公司官員找來,希望曉以大義。

「你們從高雄甲仙溪,每年取水9000萬噸、相當於1.5座南化水庫的水量到台南,現在你們要回饋給我們多少?今天一定要給我個交代!」態度焦急的陳其邁,對著中央官員,從坐著到站起來拍桌子。

即便軟硬兼施,中央官員仍不置可否,陳其邁想到過去大家對高雄的刻板印象總是缺水缺電,如今停水在即,為翻轉負面標籤,只好開始自力救濟,做起「造水」這項原本屬於中央的工作。

高雄順利吸引台積電等大廠投資,有望從工業城翻轉為科技城。池孟諭攝。圖/高雄順利吸引台積電等大廠投資,有望從工業城翻轉為科技城。池孟諭攝。

團隊想到了「挖井」,緊急動員全台所有施工機具、鑿井工程師與中油資源,決定動工的7天內,高雄大樹區就出現32座水井,加上自來水公司自建的30座,總共為高雄增加13萬噸備援水。

不只如此,歷練過行政院副院長的陳其邁,深知現在的產業用水,隨供應鏈綠化,重視「再生水」,為供應橋頭工業區,旋即規劃在橋頭興建高雄第3座再生水廠,2個月後,也拍板楠梓再生水廠,3年後,可以貢獻18萬噸水資源。

「不久前,我在活動上遇到另外一位市長,他還問我什麼是再生水,我心想高雄都已經蓋到第4座了」陳其邁難掩心中的驕傲。

看更多 》台積電高雄設廠!文科生3大機會進半導體公司,北漂族南移分2派

高雄水資源開源有成,不只解決民生用水的燃眉之急,也帶來新商機。

一家在南科設廠的科技業者,當時正為缺水所苦,陳其邁眼看高雄已儲備充足,便一口答應,供應1天2萬噸的水資源給廠商,連夜完成行政程序。

等到這一波疫情過後,陳其邁向業者展現出高雄「資源充足」「應變得當」的優勢,也終於迎來台積電等大廠的投資佳音。

受惠產業進駐、就業機會大增,吸引科技產業人口移入,帶動高雄房市大熱。池孟諭攝。圖/受惠產業進駐、就業機會大增,吸引科技產業人口移入,帶動高雄房市大熱。池孟諭攝。

高雄最精華地段擬蓋社會住宅

但炒熱高雄,會不會讓返鄉遊子反而難以負擔?陳其邁重視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看見社會居住正義的重要,蓋起過去南部較少見的社會住宅。

他坦言,在高雄推動社會住宅時,因為堅持要蓋在最好的地點,飽受壓力,例如亞灣新區近期就蓋起1600戶的社會住宅,與中鋼大樓比鄰,大寮與岡山捷運站附近的社宅也陸續興建中。

看更多 》六都拚打房台南跟進通過囤房稅!但3.6%夠重嗎?看看法國怎麼做

「很多人罵我,旁邊一坪都是40萬元的建案,這在高雄算比較高檔的,他們不解地問我,社宅不就是要蓋在菜市場、鐵軌旁邊嗎?」陳其邁耐心解釋,不只要讓年輕人回來高雄有得住,還要覺得被接納,真正成為這城市的一分子,區域均衡就顯得格外重要,不能只有某些區域富起來,那樣無法「收服」返鄉的高雄遊子。

「高雄的故事,不都是光鮮亮麗的,但我知道我們正在寫歷史,會不會成功,要你們來說,希望有一天高雄人都能像我一樣感到驕傲」陳其邁說,高雄的故事to be continued(正在持續中)。

《遠見》原文連結:https://www.gvm.com.tw/article/85001

👉 追蹤+按讚城市學FB官方帳號,加入IG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政策地方產業競爭力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城中城惡火釀悲劇!高雄地標淪第一鬼樓,月租屋3千曝獨老悲歌
高雄台南房價瘋漲!建商聞「台積」起舞,搶地搶到屏東嘉義花蓮
別管法國地震帶!全台3大斷層曝災情最慘區,只剩高雄能住人?
白育綸

白育綸

記者。聯絡方式 / Email: pai@cwgv.com.tw / 電話:0975-379-375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