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開始逐步寬防疫管制,但3月7日宣布放鬆邊境管制,居家檢疫天數縮減為10+7後,本土疫情卻開始爆發

疫情爆發關鍵時間導致本土確診激增!與疫共存台灣準備好了嗎?

疫情爆發關鍵時間導致本土確診激增!與疫共存台灣準備好了嗎? 圖/蘇義傑攝影。
作者:陳布萊
日期:2022-04-08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邁入第3年,台灣在2022年開始逐步放寬防疫管制,替走入「與疫共存」階段做準備。但沒想到,3月7日宣布放鬆邊境管制,入境居家檢疫天數由14+7縮減為10+7、開放商務客入境,本土疫情開始蠢蠢欲動,到了3月底、4月初,疫情一夕爆發,單就3月31日到4月6日這段期間就新增了1164例本土個案,直接挑戰民眾對於「與疫共存」的接受度。

新冠肺炎自2019年爆發後,世界各國無一倖免,但隨著疫苗的研發加上病毒多次突變走向「流感化」,各國快速施打到第2劑達成群體免疫後,從國內的規範到邊境管制,都開始鬆綁,朝向與疫情共存的階段,讓經濟開始復甦避免被餓死。

而在「鬆綁」的這條路上,台灣走的比國際更慢也更為保守。這從政府的政策就可以看出,在國際間開始走向「共存」之際,台灣仍在追求「清零」;在此目標下,單是圍堵疫情就要付出相當的防疫成本,更不用說身為海島國家的台灣,持續封鎖邊境、置身國際經貿之外的時間越久,對於台灣的經濟的影響就越大。

延伸閱讀

旅館降租也沒人住!疫情挫觀光30%收入,飯店打掉重練水更深?

考量到目前台灣疫苗施打率高,第一劑接種率已經到83.5%、第二劑78.5%、第三劑也超過5成,指揮中心終於今年的在3月7日宣布放寬邊境管制,縮短居家檢疫天數由14+7縮減為10+7,並開放國際商務客來台,邁開解封共存的第一步。

衛福部疾管署提供。圖/衛福部疾管署提供。

3月7日入境規範鬆綁,本土確診例月底暴增3位數

從衛福部的統計可以看出,自3月7日宣布放寬邊境管制後,考量確診到發病有時間上的落差,疫情直到3月底才開始爆發,本土確診個案從每日幾十例一口氣衝破百例。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衛福部疾管署提供。圖/衛福部疾管署提供。

此外,還可以觀察到,先是境外移入個案數開始增加,4月2日一度達244例的高峰,隨後便開始下降;反觀本土確診個案則是屢創新高,7日時來到382例的驚人數字。也可確定,病毒開始在台灣的社區內流竄,且當中還有許多是感染來源不明的傳播鏈。

延伸閱讀

疫情後、升息前黃金時機?英國平均房價創新高,上架一週就賣掉

衛福部疾管署提供。圖/衛福部疾管署提供。

台灣目前百例確診聽來可怕,但相較鄰近國家如南韓、日本的確診數字,台灣每日幾百例可說是相當少。

以南韓的比例來看,人口數5000多萬、每日28萬確診,相較之下,台灣不到0.5%的確診率,仍舊是防疫模範生等級。

每日破百例確診能接受?與病毒共存的必要認知

防疫指揮官陳時中也說,疫情還沒有到達高峰,且相較於歐美國家疫情約在放寬管制的半個月到一個月後達到高峰,台灣的時間會更快,「台灣到現在是剛開始而已」。

而為了走向與疫病共存,防疫政策也勢必要進行調整,指揮中心也強調,將不再追求清零、消滅病毒,而是讓疫情在可接受的程度下傳播,改以「控制」為重,目的在於避免大規模的爆發,積極防疫、穩健開放,兼顧國家經濟發展與國民正常生活。

衛福部疾管署提供。圖/衛福部疾管署提供。

延伸閱讀

全台電影院爆倒閉潮?疫情、OTT重創票房,戲院被迫轉型拚NFT

在疫情肆虐3年下,還期待要回到疫情前的生活已不切實際,以歐美國家為例,雖然近期又迎來新一波疫情高峰,但仍不減政府開放的決心。

而重症機率降低,民眾對疫病不再恐懼,萬一確診後可在家醫療、隔離,讓吃緊的醫療能量逐步獲得解放,「輕症、無症狀居家治療」「重症去醫院」,才是在「與疫共存」時代的主流模式。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政策防疫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上海封城變「愚人節鴛鴦鍋」黃浦江切割防疫刷新陸網兩岸世界觀
餐飲業疫情下勞力爆缺工「外送3好處」讓打工仔懶幫老闆端盤子
人才短缺北北基失業率卻高於平均?疫後缺工5關鍵影響企業布局
陳布萊

陳布萊

城市學特約記者。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