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PTT該文內容,原PO直言,自己2021年在南高雄買的社區大樓,不知是否鄰居年齡層偏低的緣故,住戶抽菸、陽台丟垃圾,都是基本常態,有的飼主還會放任寵物隨地大小便,再不然就是門口放雜物、堆垃圾,或車位亂停,半夜甚至還出現8+9叫囂。
更令原PO無奈的是,每次社區群組討論,都以決議不了什麼事而草草收場,住戶們也十分計較公設電費、管理費等費用,種種讓人力不從心的情況,讓原PO不禁納悶「這種是社區大樓常態嗎?」
同時原PO也慶幸,該處並非自住,是他拿來出租用的,自己則住在戶數少的透天房子,加上鄰居都很有錢,幾乎沒來住,所以十分清幽。
不過原PO也擔心,以後住到「雷大樓」會很難適應,於是好奇詢問網友,看房時有哪些徵兆要留意,避免踩雷,而他個人的觀察是「買在該區單價總價相對高的,或盡量選3房、4房為主的大樓,比較有機會趨吉避凶。」
圖/杜軍儀攝。(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貼文一出,隨即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認同原PO看法,表示「用價格篩選住戶素質永遠是不變的真理」「戶數愈少愈好,管理費高於平均值更好」「基本上戶數愈少,總價愈高,雷的機率愈小」「除了8+9叫囂是遇到極品外,其他都社區大樓通病沒錯」,還有網友憂心「坪數小總價低,將來容易變得很複雜素質低」。
不過也有人認為,價格也無法判斷住戶素質,只能說踩雷機率較低,因為「有錢人素質不一定好,但總是有錢,至少可以處理問題」「豪宅也有低水準的,只是比例低,樓上小孩吵整晚不管的一堆」「我們就住一層2戶,可是管委會管得很好,什麼亂堆雜物我們社區看不到」。
從上述可見,買房要謹慎,考慮需周全,最好認真評估過各方面再下手。
可為何坪數小,總價低,住戶年紀雖偏小,但多是8年級生,而非7年級生呢?
先前就有另一名PTT「home-sale」鄉民發現,很多分享買房經驗的人都是8年級生,感覺工作沒幾年就買房,似乎沒在管房價,因此有感而發貼文表示「8年級是不是一個比較敢衝的世代?」
圖/高雄市景。取自Unsplash。攝影者Ben Pham。(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該文的留言區,很快就引來不少7年級生抱怨,提出各種「不敢衝」的原因,包括「多少7年級從小被灌輸有錢就要存,不要隨便借錢的觀念,結果錢的價值都被通膨吃光,還倒扣了,借錢買房抗通膨還會資產增加」「7年級剛好遇到分紅費用化+22K政策」「7年級那時氣氛很不好」「7年級真的衰爆」「7年級男生還要當11個月的兵,那一年,我的年薪只有6、7萬,不是60、70萬,還要自己出高鐵票返鄉或返回軍營」。
但也有8年級生出面直搖頭,說自己早就躺平,而且平到不能再平。
更有人分析這現象,可能跟少子化趨勢有關,因為「8年級家裡的小孩人數少,爸媽會資助」「而且幾乎都買預售、新成屋,驚呆」「我認識的8年級都是把拔給的,然後都說是自己打拼」「我8年級已躺平,身邊的朋友很多都買房了,爸媽贊助金額平均500w起跳,好羨慕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