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雜誌前主編陳玠安熱愛許多獨立歌手與地下樂團,盼音符旋律串連更多餐廳、咖啡廳、選物店等跨性質場域

台北搖滾人都上哪連結共振?音痴路樂評揭狂嗨4大複合音樂空間

台北搖滾人都上哪連結共振?音痴路樂評揭狂嗨4大複合音樂空間 圖/攝影者張凱傑。圖片來源聲色SOUNDS GOOD。台北畫刊提供。
作者:台北畫刊
日期:2022-05-13

近年城市裡誕生各種複合式音樂場域,讓音樂不只流瀉在演唱會或唱片行,更化身為跨界空間裡的主旋律,歡迎人們在品嚐美食、走逛選品的同時,一邊跟著節奏律動。曾任音樂雜誌《gigs 搖滾生活誌》《BARK 音痴路》主編的資深樂評人陳玠安,帶領我們探索台北多元的複合式音樂空間,感受最搖滾的生活體驗。

獨立音樂帶動複合空間發展

說起台北的複合式音樂場域,陳玠安信手拈來便是長長一串名單,除了展現出他對音樂的熟稔與熱愛,更能看出複合式音樂場域在台北百花齊放的樣貌。

談到這類型音樂場域的興起,陳玠安表示,過往唱片公司歌手多半在大型、正式的表演場地演出,而後隨獨立音樂開始發展,較難爭取到大型演出場地的獨立歌手與地下樂團,也積極尋找表演機會,轉而與咖啡廳、酒吧、餐廳、展覽空間合作,在這些非典型音樂空間表演,或宣傳樂團動態、販售周邊商品等。

延伸閱讀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硬塞怪椅才難坐!自嘲士林滷味、北藝皮蛋更紅

另一方面,場域經營者也可能出於個人對音樂的熱愛,邀請音樂人前來表演,因此促成了複合式音樂場域的誕生。

在這樣的合作下,獨立音樂人有了表演舞台,而音樂演出,也為場域帶來新的客群,可說是「魚幫水,水幫魚」。

有趣的是「相較於大型演出場地,在這些複合式空間中,歌手與樂迷的距離往往更為親近,空間主理人與樂迷,也會形成一個小型的音樂社群,彼此交流討論」陳玠安說道。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陳玠安認為結合選物、餐飲、表演等不同功能的複合式音樂空間,能讓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音樂的美好。台北畫刊提供。圖/陳玠安認為結合選物、餐飲、表演等不同功能的複合式音樂空間,能讓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音樂的美好。台北畫刊提供。

縈繞於生活裡的音樂旋律

在這樣的發展脈絡下,如今台北街頭處處可見各種複合式音樂空間。

有些以餐廳為經營主線,更融入音樂主題選物與現場表演,讓人們在大啖美食之餘,除了能沉醉在美好旋律裡,還能選購音樂周邊商品,像是坐落潮州街的「台北月見ル君想フ」,便結合印度香料咖哩餐點與音樂選物空間「大浪漫商店」,現場並展售黑膠唱片、卡帶及音樂廠牌T 恤。

另也有酒吧或咖啡廳提供現場樂團表演,甚至分享主理人精選歌單或展示音樂收藏。

如公館的「女巫店」,便結合餐點、調酒、桌遊與夜間音樂表演,吸引不少音樂社群與桌遊同好前往朝聖。

鄰近捷運科技大樓站的「The Folks」,主理人也會在店家的社群媒體上,分享精心挑選的歌單,並附上串流平台連結,讓人以咖啡廳為基地,接觸他熱愛的英國搖滾樂。

又大安森林公園附近巷弄裡的咖啡廳「聲色Sounds Good」,則展出主理人收藏的上萬張黑膠唱片、卡帶、CD, 以及黑膠唱機、CD播放器、手搖留聲機等,彷彿一座微型音樂博物館。

結合餐廳與音樂選物的「台北月見ル君想フ」,讓人們在用餐之餘也能接觸多樣的音樂事物。台北畫刊提供。圖/結合餐廳與音樂選物的「台北月見ル君想フ」,讓人們在用餐之餘也能接觸多樣的音樂事物。台北畫刊提供。

人們體驗音樂的絕佳接觸點

餐廳、咖啡廳、選物店等不同性質的空間,以音符為引,串起各種有趣的可能,也讓複合式音樂空間,成為現代人接觸音樂的嶄新途徑「多數人或許不會每個月購買CD、聽演唱會,但是他們可以在日常用餐、喝咖啡或玩桌遊後,體驗到很棒的音樂表演。」

陳玠安也補充,對於像他這樣的重度樂迷,這些複合式音樂空間讓他無時無刻都能與音樂為伍。

而對於較少接觸音樂的朋友, 這些空間,更是他們跟音樂的絕佳「接觸點」, 能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親近音樂「像是選在結合音樂選物、現場表演的餐廳與朋友聚餐,即便友人對音樂領域並不熟悉,也可以很自然地利用上菜前、用餐後的空檔瀏覽音樂選物、聽現場演出。」

延伸閱讀

告五人《揚名立萬》唱寂寞留白!讓獨立音樂播放飆8億推手是他

「聲色SOUNDS GOOD」展出主理人收藏的黑膠唱片,讓消費者在享用咖啡之餘,也能從各式收藏感受音樂魅力。攝影者許哲瑋。圖片來源聲色SOUNDS GOOD。台北畫刊提供。圖/「聲色SOUNDS GOOD」展出主理人收藏的黑膠唱片,讓消費者在享用咖啡之餘,也能從各式收藏感受音樂魅力。攝影者許哲瑋。圖片來源聲色SOUNDS GOOD。台北畫刊提供。

陳玠安也觀察到,由於台北人對新事物的接受度很高,也渴求不同既往的娛樂形式,所以只要夠有趣,各種超乎想像的複合式經營都深具發展潛力。

他也以美國西雅圖的「KEXP」廣播電台為例「KEXP結合了藝廊與唱片行、咖啡館與錄音室,人們在那裡喝咖啡時,不只能聽到現場表演,還可以看到音樂人訪談的錄製過程。這些多元的經營內容,統統都在同一棟建築裡發生,也讓體驗音樂的方式與感受有了更多變化。」

他也期待,台北能發展出屬於這座城市的KEXP,以更多意想不到的有趣結合,與在地音樂人與樂迷,在美好空間裡與旋律共振。

延伸閱讀

台北建成圓環曾是歌手盛產地?小巨蛋、花博成音樂地景訴老故事

本文轉載自2022.05「台北畫刊」,原文撰寫郭慧,攝影林冠良,聲色Sounds Good圖片提供。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美學旅遊台北市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來吧!營業中》實境秀爆紅!影視推「台流」國旅能有轉機嗎?
包種茶故鄉南港太神!台北綠洲爆正能量,待1小時如全天森林浴
厚台北街角遇見設計!中山雙連《文學家出沒中》藏詩界天王天后
台北畫刊

台北畫刊

57年1月出刊的《台北畫刊》,為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出版的市政刊物,以圖文並茂的內容傳達臺北市的觀光、市政及生活型態等資訊,且讓這本走過半世紀的城市相簿,陪你迎接身處臺北的每個動人時刻。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