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綜藝節目帶動觀光早有前例,近年爆紅的台劇茶金、俗女雖形成風潮,但離創造「台流」卻還差關鍵一步

《來吧!營業中》實境秀爆紅!影視推「台流」國旅能有轉機嗎?

《來吧!營業中》實境秀爆紅!影視推「台流」國旅能有轉機嗎? 圖/取自來吧!營業中FB。
作者:郭逸
日期:2022-04-10

Netflix的台灣實境秀《來吧!營業中》近期引起話題,看著戲劇、電影或綜藝節目美輪美奐的拍攝場景,許多觀眾多有憧憬,紛紛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動身出發踩點,期盼沈浸劇中的環境,享受節目的歡笑;人潮湧入帶動當地觀光,商機因此源源不絕。《城市學》盤點「影視觀光」造就熱度的景點,一探螢幕那頭明星們遺留的足跡。

俗女、想見你、茶金,超夯台劇帶動跟拍風潮

還記得《俗女養成記》裡陳嘉玲「南漂」返鄉,在台南發生一連匡的趣事嗎?台南市後壁菁寮老街上的「金德興中藥舖」因此爆紅,老街上的「和興冰果部」是陳嘉玲阿公跟好友商討如何測試兒子陳晉文能力的地方,「仙湖休閒農場」則是陳嘉玲與媽媽、表姐閨蜜之旅的住處,如今都成了網美朝聖地。

同樣在台南拍攝的燒腦夯劇《想見你》,拍攝場景也造就社群媒體的打卡熱點,例如貫穿全劇的「32唱片行」是台南市區知名的萬川號餅舖後巷,帶有濃厚復古風情的「小半樓」陶土藝術空間;劇中人物莫俊傑奶奶開設的冰店則是百年老店「龍泉冰店」。

取自想見你FB。圖/取自想見你FB。

全台首部海陸腔客語戲劇《茶金》帶領觀眾一覽全台各地極具歷史風情的地方,包括台北市迪化街的「十連棟」、台北市大安區的「殷海光故居」、新竹縣北埔鄉的「姜阿新茶樓」、南投縣魚池鄉的「日月老茶廠」以及花蓮文創產業園區等等,走一趟拍攝場景,彷彿再把《茶金》看過一回,勾起戲劇誘發的濃情蜜意。

延伸閱讀

新竹《茶金》故事還沒完!茶虎姜阿新後代憶洋樓查封日場面悲壯

茶金拍攝場景,池孟諭攝影。圖/茶金拍攝場景,池孟諭攝影。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韓國早以影視推觀光,日本靠動畫實體化行銷

影視作品帶動觀光,不得不提南韓。早在2002年的《冬季戀歌》,拍攝主場景南怡島至今都是外國觀光客朝聖之地;2013年底紅遍全亞洲,《來自星星的你》讓首爾的普羅旺斯村、東大門設計廣場、首爾塔等地一夕爆紅,「韓式炸雞」更紅遍全世界,韓式料理的世界知名度也就此大開。

就連學校都可能因為戲劇拍攝成為景點。夯劇《鬼怪》、《那年,我們的夏天》取景的首爾中央高中吸引許多劇迷到此拍照紀念。

鄰近的日本則鎖定為人津津樂道的動畫,成為後疫情時代復甦觀光的重要推手。曾創造《龍貓》、《魔女宅急便》等諸多經典作的名導宮崎駿所領軍的「吉卜力工作室」,實體化的「吉卜力樂園」確定於2022年11月1日開園將在愛知縣開幕,各國動畫迷期待萬分。

綜藝節目到處踩點,都市、自然美景爆紅

近年來製作頻繁的實境綜藝也能帶動觀光。台灣首次以餐廳經營為主題的實境節目《來吧!營業中》,以新北市石門區的老屋做為餐廳地點,食材與當地小農合作,藉機推廣農產品。

取自來吧!營業中FB。圖/取自來吧!營業中FB。

開著餐車到處遊玩的《阮三个》,不僅介紹台灣美景與自然活動,落腳宜蘭、苗栗的民宿也引發熱烈討論。

延伸閱讀

7-11撤貓村,猴硐人反鬆口氣?疫情減95%遊客逆轉新北同質觀光

取自阮三个FB。圖/取自阮三个FB。

日本真人實境戀愛綜藝《雙層公寓》開播後讓劇迷們為之瘋狂,長野縣輕井澤的星野榆樹街小鎮、王子Outlet、信州善光寺、舊輕井澤銀座通及諏訪神社因此爆紅,不僅觀光客愛去,日人的國旅也指定這些地方踩點。

南韓綜藝節目的觀光足跡則遍及國內外。長壽節目《兩天一夜》和韓國觀光公社合作,推出介紹首爾、釜山、全州、安東、江陵、木浦等地的觀光宣傳廣告,影片觀看數已經破億;另外,《尹食堂》到其他國家開設韓國餐廳推廣韓食,《花樣爺爺》還曾到過台灣,更促進當時韓人赴台旅遊的熱潮。

取自KBS官網。圖/取自KBS官網。

政府領頭以影視觀光拚國家形象

影劇結合觀光,推廣國家特色,政府扮演重要角色。南韓前總統金大中喊出「文化立國」的口號,制訂《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下令維持文化觀光部預算必須佔國家總預算的1%以上,力推影視、音樂與遊戲、出版、廣播、動漫、數位、傳統、文化財,同時設立韓國文化內容振興院(KOCCA),大刀闊斧的舉措為產業發展打下基礎。

延伸閱讀

全台露營區大盤點!除了深山野溪溫泉,市區也有滿天星空陪入睡

台灣則從2002年5月推動《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借鏡韓劇引發韓流、行銷韓國的策略模式,後續也訂定《觀光拔尖領航方案》,定位觀光局為台灣觀光經銷商,透過代言人及新傳媒,或邀請國外電視台、電影、廣告、音樂錄影帶來台拍攝,各地方政府也陸續成立「協拍中心」,提供場地供劇組取景,同步帶動觀光財。

台灣借鏡他國影視觀光的發展模式,過去有《文創法》以及近期成立的「文化內容策進院」,投入大筆預算,試圖打通產業鏈,但各國文化大不同,台灣更應先認清何謂「台灣文化」,才能擺脫千篇一律的觀光特色,避免續航力不足的曇花行銷,創造名符其實的「台流」。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旅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金門人家有棺材才孝順?戰後民宿「鳳毛麟趾」客連住7次狂挖寶
台中真人真事!龍井「告白平交道」讓高中妹吃那男孩一整年早餐
台北住關渡最理想?揭北投人才知道「鼎泰豐」8大美食征服名廚
郭逸

郭逸

《遠見》資深記者。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