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南機場夜市出現一台「免費」的麵包販賣機,幕後大功臣正是當地忠勤里里長方荷生。
根據臉書粉專「台灣行道樹」貼文內容,方荷生因為考慮到,麵包店當日沒賣完的麵包必須銷毀,十分浪費,所以很有心的說服雙北麵包店,將可久放的白麵包、吐司、全麥麵包、法國麵包等,全部交給食物銀行,平均一週共1.9噸。
取回麵包後,方荷生會先拆開原包裝,請志工檢查品質,接著把各家麵包店的麵包,隨機組成一袋,並送進冷凍庫,急速冷凍。
最後,方荷生與團隊會將一袋袋免費的「食享麵包」,配發到基隆、雙北、桃園的社區食物銀行。
至於「食享麵包」販賣機的取用方式,則是透過AI人臉辨識技術,每人每日最多可領2次。
為確保機器不被破壞,同時讓領取麵包的人背對馬路,保有隱私,「食享麵包」販賣機還放置於半開放的角落,取到的麵包,只要置於常溫下約4小時便可食用。
其實在城鄉差距日益擴大的台灣,許多地方都需要像方荷生這樣的英雄,跳出來扭轉家園的命運。
但原本他在外創業當老闆,壓根沒考慮過忠勤里里長工作,這純粹是意外。
根據《遠見雜誌》2014年12月29日的採訪報導,南機場曾有段風光日子,政府在忠勤里蓋了第一棟國民住宅,安置軍眷、違建戶與受災者,而方荷生正是「1264拆遷戶裡第一戶搬進來的,當時是全台第一個有抽水馬桶的社區!」
所以以前每次有外賓參訪,他都負責示範抽水馬桶如何使用,對方荷生來說,兒時的南機場充滿活力與人情味。
1998年,離鄉背井多年後,他因車禍腳傷回家休養,赫然發現南機場風華老去,很多長輩腰彎了、頭髮白了、牙齒掉了,從小最愛去的地方,由拾荒老人王貫英自辦的書屋,更是荒廢淒涼。
當時,市政府推出中低收入老人的生活津貼,繁複的申請表格卻讓老人家非常頭大,在家養傷、哪也不能去的方荷生,變成大家的救星,方家家裡開的棉被行外,每天排滿老人,成了替街坊搞定行政手續的臨時辦公室。
也因此,當時不滿40歲的方荷生,被推舉參選忠勤里的里長,直到現在。
上任頭幾年,忠勤里還經常發生獨居老人「孤獨死」事件,為避免憾事重演,方荷生在2002年提供送餐服務,2006年與和平醫院營養師討論適合長者的調養方式,並積極邀請健康老人參加社區課程。
由於住宅老舊,他更在公共空間及巷弄死角加裝日光燈與樓梯扶手「做完這些讓我有吃不完的水果」這些雖非大工程,卻有助降低犯罪率,顧及年邁長輩的不便,許多獨居老人能安心出門,街坊都搶著送水果表達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