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師楊佳寧推薦北投公園、法鼓山農禪寺、景美溪、新店溪、小坑溪、大安森林公園、舟山路瑠公池水景

台北狂下雨易淹水適合當首都?與河溪共存親水7美景沁出戀愛感

台北狂下雨易淹水適合當首都?與河溪共存親水7美景沁出戀愛感 圖/永春陂溼地公園的水塘,已成為許多物種棲息覓食的場域。台北畫刊提供。
作者:台北畫刊
日期:2022-06-15

從小在溪邊長大的水利工程師楊佳寧,對水有關的事物常特別親切,走在路上,她總會格外留意親水的造景與聲景,常駐足聆聽水聲,好似能沖刷掉都市過多的喧囂, 帶領人心返回平靜。

「我家門前有小河」是楊佳寧童年記憶中最美好的篇章,過去住指南溪旁邊的她,形容「那條溪」就像是她的初戀,也是她和近鄰許多孩子共有的聖地。

當年父母不用費心幫孩子安排各種安親班及課外活動,因為周遭的流水魚蝦,通通擔起托育功能。

然而就在楊佳寧7歲時,住家附近一帶淹水,政府部門為防災興建堤防,卻也阻隔了人與水的距離「我那時不懂什麼是失戀,但真的感到嚴重失落。」

這份失落感反成了楊佳寧從土木工程系畢業,去日本、美國攻讀景觀建築與環境規畫學程的動力,她試圖在都市叢林中,利用生態工法和景觀設計,重現河川的生命力。

她提到「洪水是自然現象,是否成災則取決於人和水相處的方式,不該讓恐懼剝奪親水的可能,與水共生共存才是解方。」

延伸閱讀

台北住關渡最理想?揭北投人才知道「鼎泰豐」8大美食征服名廚

「新生南路三段的堀川水圳意象重現工程, 是相當值得參考的親水景觀案例」楊佳寧指出。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原被掩蓋在柏油路下的堀川重現天日,一旁的台灣大學也敲開圍牆,共同營造出舊時農作水路的意象,並在此生態工程中,栽植大量的灌木及地被植物,使用透水鋪面打造人行道,讓水道兼具景觀和滯洪的效果,讓城市更有韌性地去應變水患。

同樣地下有水道經過的,還有北投公園,該地作法是利用水道洩壓的力量,設計成壓力式的自然噴水,以噴水池來美化地景。

「都市如果無法讓人親近自然的河溪,水景多少也是一種慰藉」楊佳寧分析,農業社會為灌溉,必定得親水,現在打開水龍頭就有水,但人們心裡還是想靠近水。

楊佳寧發現,公共空間中若有水的相關造景,人們通常會圍繞在周邊休憩,因為清涼的視覺、水流的聲景,都帶給人放鬆感受。

水利工程師楊佳寧從小在溪邊長大。台北畫刊提供。圖/水利工程師楊佳寧從小在溪邊長大。台北畫刊提供。

楊佳寧|水利工程師、環境規畫師
專長為河川復育、生態工程,致力於打造親水友善的公共空間。

而台北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敦化南路上的中國信託、台北文華東方酒店及長春路的弘第企業總部,都設有落壁式水景,尤其大安森林公園站的水池,有趣味的青蛙造景,還有水舞、夜間燈光秀,總是引人駐足圍觀。

親水習性已刻入楊佳寧的DNA,她在選擇居住地點時,也總不自覺地逐水而居,工作時遇到下雨天,也是她很喜歡的日子,滴滴答答的雨聲就像白噪音,幫助她平穩心緒,更提高工作效率。

延伸閱讀

翡翠水庫蓋20億原水隧道防污濁!專屬台北人喝的水平常沒在用?

進行訪談的週末, 楊佳寧特別至景美溪、新店溪的匯流口踏查,對她來說,親水是如此美好的體驗,也希望藉由自己的專業,為大眾營造親水的公共空間,找回更多親水的記憶。

想滿足親水的渴望,其實一點也不難,不管是城市裡的親水造景、公園的生態池,或郊外的潺潺小溪,楊佳寧要一一帶領大家,前往那些離都市不遠的親水地點,與水為伍、度過愜意放鬆的時光。

延伸閱讀

台北綠色餐廳4天王誰能摘米其林綠星?永續飲食作家番紅花激推

Chill大使推薦|親水共度的美好台北

走入自然的傍水小徑

 ➤ 景美溪與新店溪匯流口

往福和河濱公園自行車道方向前行,可見蘆葦叢形成的天然屏障,仔細瞧瞧,會發現一條被踏出來的小徑;穿過後,視野頓時開闊,景美溪與新店溪在此交會,水質清澈、水面平靜,不時還可看到魚群優游其中。

景美溪與新店溪匯流口保留著天然河道風貌。台北畫刊提供。圖/景美溪與新店溪匯流口保留著天然河道風貌。台北畫刊提供。

「這邊是台北市少數還能走著走著,直接摸到河水的地方,總讓我想起1990年代的老電影《大河戀》」楊佳寧笑說,她理想中的畫面,是都市子民能隨時到河裡游泳,親水也是城市的一種指標,親水城市,總讓人感到特別愜意。

景美溪與新店溪匯流口
親水位置:捷運景美、萬隆站鄰近河道 

➤ 小坑溪文學步道

沿著鄰近政大校園的小坑溪文學步道徐行,看一旁溪水潺潺,也捎來些許涼意。

楊佳寧表示,人工維護的水岸邊以石頭鋪墊,營造出自然景觀的整體感,而階梯設計,方便人們踏入淺淺的水裡,觸摸沁人心脾的涼意,不少大人在此泡腳,還有小孩打水仗,度過愜意時光。

此外步道沿途,還設有標點符號的造型座椅,另古文詩詞、現代文學語句的標牌,亦增添一股文學氣息。

小坑溪文學步道
親水位置:台北市文山區政大一街210巷(自巷口步行約2分鐘,即可抵達步道入口) 

宛如明鏡的靜心水面

 ➤ 法鼓山農禪寺水月道場 

法鼓山農禪寺水月道場,由建築師姚仁喜設計,設計概念源自聖嚴法師所說的「空中花,水中月」,池水倒映著大殿,也映照出藍天白雲的變化多端,宛如一幅充滿生機的天氣畫。

法鼓山農禪寺的水池如明鏡, 讓人靜心養晦。圖片來源法鼓山農禪寺。台北畫刊提供。圖/法鼓山農禪寺的水池如明鏡, 讓人靜心養晦。圖片來源法鼓山農禪寺。台北畫刊提供。

楊佳寧形容,此水如明鏡,一隅還養著蓮花,與寺院本身沉靜的氣息相呼應,漫步其中,予人舒心感受。

常見人群就這樣靜坐在池邊,欣賞不斷變動的自然景致,偷得浮生半日閒。

農禪寺
親水位置: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65巷89號
開放時間:09:00 ~ 17:30(最後入寺時間為16:30)
提醒:因應疫情變化或寺內重要法會、活動期間,恕無對外開放。

絢爛城市水舞秀
➤ 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

隱身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建築體外的水池,水舞展演多變精彩,細長水柱一道道向天空翻飛,忽又變成整面水瀑向下奔流,引起圍觀民眾驚呼。

到了夜間,水舞搭配紫紅或暖黃的燈光投射,彷彿披上繽紛彩衣,成為攝影好手追尋的夜拍景點。

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
親水位置: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100號B1

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的水景,在都市中形成愜意一角。圖片來源楊佳寧。台北畫刊提供。圖/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的水景,在都市中形成愜意一角。圖片來源楊佳寧。台北畫刊提供。

市區的生態水天堂
➤ 大安森林公園

大安森林公園內有2處生態池,大生態池有魚、鴨、烏龜生活其中,一旁林地則常見牛背鷺、白腹秧雞等水鳥棲息,以及顏色鮮豔的五色鳥、綠繡眼等。

小生態池,則是觀賞黃緣螢的好去處,每年3至5月的夜間,有機會看見點點螢光撲閃的難得景象。

大安森林公園
親水位置: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二段1號

➤ 舟山路瑠公池

台灣大學校園內沿舟山路行走,在沿途綠蔭的庇護下,向瑠公池前行,楊佳寧指出,這裡是調節都市微氣候,讓都市產生涼感的絕佳案例之一,藉由植栽綠意和親水設施,讓都市夏日減溫。

大安森林公園的水池吸引鳥類留駐,孕育出活潑生態。台北畫刊提供。圖/大安森林公園的水池吸引鳥類留駐,孕育出活潑生態。台北畫刊提供。

兩旁充滿樹蔭的舟山路,恰與瑠公池相映成趣,水池旁不時可見白鷺鷥、夜鷺佇立,夏日還能聽到蟬聲蛙鳴,處處展現盎然生機。

一旁轉動的水車,也時時提醒著遊客,舊時此處身負引水澆灌的任務。

池中的台灣萍蓬、香蒲等植物,更提供生態教育的機會,不少人會在池邊寫生,記錄這幅如入鄉間的樸實景象。

舟山路瑠公池
台北市大安區舟山路237號(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館旁)

➤ 永春陂溼地公園

位於信義區的永春陂溼地公園,為凹地地形,其水塘生態經人為復育,已有台北樹蛙、獨角仙、領角鴞等多樣生物在此安心棲息,民眾可親近水池,觀察水中生物,適合親子共遊、進行生態教育。

當然,在舟山路瑠公池不僅能「森」呼吸,於水塘邊遊憩後,還能前往鄰近的虎山親山步道健行,盡情享受自然的美好獻禮。

楊佳寧發現,公共空間若有水的相關造景,人們常會圍繞在周邊休憩,因為清涼視覺、水流聲景,都帶給人放鬆感受。台北畫刊提供。圖/楊佳寧發現,公共空間若有水的相關造景,人們常會圍繞在周邊休憩,因為清涼視覺、水流聲景,都帶給人放鬆感受。台北畫刊提供。

永春陂溼地公園
台北市信義區松山路657號 

本文轉載自2022.06「台北畫刊」,原文撰寫LinYu,攝影林冠良,Vivienne Lin,楊佳寧、法鼓山農禪寺、台北市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圖片提供。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旅遊人物台北市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毒瘤垃圾山臭台北44年變「勝利組綠地」內湖生活時空故事(下)
誰會是下一家24小時書店?信義誠品恐熄燈三家候選門市準備接棒
台北也有伯朗大道!走進關渡平原看綠稻浪、解密林森北條通文化
台北畫刊

台北畫刊

57年1月出刊的《台北畫刊》,為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出版的市政刊物,以圖文並茂的內容傳達臺北市的觀光、市政及生活型態等資訊,且讓這本走過半世紀的城市相簿,陪你迎接身處臺北的每個動人時刻。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