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指的是物價在一段時間內持續上漲,因為需求大於供給,等值貨幣購買力下降,民眾漸漸苦於「萬物皆漲但薪水不漲」的窘境。
其實,台灣2021年第四季開始,就已經嗅到通膨的危機。
包括麥當勞、王品集團、鼎泰豐等全台連鎖食品業者,紛紛喊出漲價,平均漲幅約5%,理由是食材原物料價格上漲,尤其進口原物料面臨疫情衝擊、供應鏈瓶頸、航運塞港,紙張與塑料包材同樣漲不停,得把成本反映到價格上。
網友就在社群發出討論,麥當勞各品項的價格漲幅驚人,小杯玉米湯漲21.2%、蛋捲冰淇淋從10元一路漲到18元也達80%,大薯30年前只要32元,如今已逼近60元,大家紛紛哀號「也太扯了吧」。
圖/取自Unsplash,攝影:Brett Jordan。
今年初發生的「蛋荒」也是通膨的現象,在雞蛋產能降低的情況下,加上民眾恐慌心態搶購囤蛋,台灣居然一蛋難求,家中只要有蛋,就被戲稱是「富翁」,運蛋車還被網友比喻為「運鈔車」。
就連年產值上億的咖啡也難以倖免,連鎖咖啡業者如路易莎、cama都擋不住原物料上漲。
cama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品牌生豆進貨價格自2021年起已飆漲約60%,紙杯、塑膠製品漲幅也約30%,甚至在一年內接獲3次廠商漲價公告,不得已的情況下,咖啡最多上漲10元。
圖/池孟諭攝影。
通膨不僅讓民眾荷包瘦身,更影響城市發展。
受到國際燃料價格影響,經濟部今年6月底宣布平均電價調幅為8.4%,其中高壓、特高壓的產業用電大戶調漲15%,但考量民生物價穩定性,住宅1000度以下、小商家及低壓用電、高壓以上6大產業及高中以下學校不調整,7月1日上路。
電價調漲消息曝光後,跳出來開第一槍的就是台北捷運公司,考量26年來不曾實質調整票價,持續以低價提供服務,難以負荷電價此時貿然調整,建請中央給予額外折扣;不過,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台電今年對北捷的電價優惠還是存在。
另一方面,27年未調整票價的台鐵對外宣稱,根據委外報告初步建議,以台鐵合理報酬率3%至5%推算,票價可調漲1倍以上。交通部長王國材則回應,在安全和服務品質的兩大前提下,2024年台鐵公司掛牌時,即可調漲票價。圖/取自Unsplash,攝影:Anledry Cobos。
已經醞釀漲價多時的雙北市公車,業者也傳出有意調整運價,若地方政府無力補貼,凍漲24年的公車票價可能全面調漲;不過台北市交通局、新北市交通局相繼回覆,仍會盡力維持現有票價,以免影響民眾權益。
只是,台北市的停車費就難以煞車了。市府拍板,市中心、商圈附近的停車場將訂定每小時80至150元等4種費率,卻引發市議員砲轟,不僅增加交通貧富差距,還會加速通膨。
通膨不僅人們有感,甚至影響動物的心情,日本中部神奈川縣的箱根園水族館在物價飆升後,轉而餵食館內動物較低價的飼料,居然遭到挑食的企鵝與水獺拒吃。
看到此場景也許會心一笑,但不可否認的是,受到疫情、戰爭影響,時局尚未穩定,一場通膨,已經讓所有在經濟體系裡的人,全數受到物價上漲影響,更加深貧富差距,還會緊縮城市發展的腳步。政府穩定物價之餘,也得設法降低通膨趨勢對經濟弱勢者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