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防疫指揮官光環,陳時中在黨內千呼萬喚下,宣布角逐台北市長大位,縱使過去無選戰經驗,也未擔任過民意代表,但民進黨8年前用空戰、網路聲量創造了「白色力量」,如今碰上另一位醫師,黨內有充分理由相信,他們能再複製過去成功的經驗。
但現在陳時中團隊的疏漏,都是過去很難在綠營身上看到的失誤,一位黨內人士自嘲,他們犯的都是過去國民黨才會出現的錯誤,這是大家始料未及的。
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則認為,目前陳時中團隊「人設」出了很大策略問題,當年的柯文哲沒有過度包裝,呈現一種很自然的感覺,反觀陳時中被安排走訪夜店、跟網紅拍影片,太刻意要拉年輕選民的票,最後卻事得其反,給人一種譁眾取寵、弄巧成拙的感覺。
從疫情爆發開始,陳時中指揮官的印象已深植台灣民眾的心;鈕則勳認為,團隊應該順著這樣角色去做發揮,讓陳時中展現高抗壓、有經驗的一面,而不是把他塑造成另一種形象,這也是過往民進黨喜愛包裝候選人的做法,在這次得到反效果的原因。
圖/圖/取自「陳時中」臉書。
柯文哲2014年競選總幹事、國會觀察基金會董事長姚立明另分析,陳時中因為身掛民進黨黨籍,柯文哲當初則沒有政黨色彩,所以相較下,後者相關的口號、訴求,甚至是政見,都比較沒有包袱。
而陳時中無論如何,都必須替民進黨執政背書,也要概括承受黨內種種紛爭,例如,先前林智堅論文抄襲風波,就像「蝴蝶效應」般,讓陳時中也受到牽連,很多東西被政黨框架給限制住,整體運作起來就會左支右絀。
圖/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東區門戶計畫是他第二任期的亮點。台北市政府提供。
一位兩次選戰都接觸的綠營幕僚也直言,陳時中和柯文哲兩人特質確實相近,對幕僚來講是很好發揮、很好操作議題的老闆,但整體選戰環境卻差很多。
當年柯文哲參選,各界都不看好,一開始沒有太大勝算,黨內各派系雖出面力挺,可仍未出現卡位、爭地盤的現象,但這次因「三腳督」關係,黨內不少人因此志在必得,明爭暗鬥的情況遂提早發生,導致內部形成多頭馬車的局面。
不過即使團隊頻出狀況,若從各家民調數字來看,陳時中仍在競爭行列中,綠營幕僚坦言「陳時中的運氣很好」,8年前是一場一對一的選戰,候選人不進則退,所以這回,只要藍營出現分裂情形,民進黨穩住基本盤,讓黃珊珊跟蔣萬安維持一定聲量,創造藍營分裂結果,就有極高的勝算「如果陳時中現在的狀況發生在8年前,那態勢應該底定了」。
姚立明則認為,陳時中應畫定目標,弄清楚自己想追求那些票源,該捨棄就要捨棄,畢竟現在還有不少中間選民沒有決定意向,了解重心在哪會更有重心,也比較好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