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站新面貌稍早正式曝光,記者實際到場走訪,發現售票機從過去繽紛色彩,改成單一色調,整體看起來較具現代感。
至於頁面部分,則以文字取代圖示,操作過程跟過去沒有太大差異,但路線圖,從原本一個機台對應一個,改成2個機台共用,並置於機台最上方,字體偏小,對於想看票價找站點的民眾來說,確實比較麻煩。
圖/台北捷運中山站。陳思豪攝。
路線圖的調整在網路也引發熱議,有網友分析,常搭捷運的人,通常都直接拿悠遊卡進出,會去售票機買票、看路線圖的,應該都是較不熟悉捷運路線的乘客,如今把路線圖變得不太容易觀看,對他們來說,自然是一大困擾。
另有網友直言,路線圖橫跨2個機台,如要前往終點站,好比永寧票價,不僅得伸長脖子去看,這樣的設計,根本也沒考慮到小朋友跟輪椅族,實在很不貼心。
其中,對於新頁面就感到困擾的人,也強調過往圖示更為好懂,如今改回文字設計,簡直是走回頭路。
針對外界指教,台灣設計研究院除感謝關注及反饋外,也強調優化進行中,設研院將會同各共創單位持續修正。
此外,由於公共服務設計與大眾息息相關,屬於漸進式過程,同時涉及非常多利害關係人的參與,因此台灣設計研究院須取得各關係人需求及各項限制、不同條件的最大公約數。可如何在滿足機能服務外,提出系統整合、增進服務效率,並融入車站系統的設計,就成了改造案十分重視的課題。
圖/台北捷運中山站。陳思豪攝。
本次改造項目,其實不只售票區,台灣設計研究院還透露,包括詢問處、服務整合、商業行為、天花整理等,每項目依據營運單位的資源有不同的設定目標。又改造將採多年度、階段性進行,並透過逐一釋出,漸進式的修正與調整。
而未來是否有其他站體會加入改造計畫?北捷表示,中山站是第一個進行捷運空間改造的車站,後續將視成效,評估辦理其他車站改造,相關經驗也會提供捷運局,作為後續車站設計參考。
事實上,台北捷運營運多年,每天肩負大家移動往來的重要使命,因此這幾年,北捷進行多項改造。
首先是外觀部分,過去捷運站體統一化,有著相同外貌,但這幾年配合周邊改造,目前已有不少捷運站外觀讓大家眼睛為之一亮。
其中像是捷運中山站,從105年起,就以心中山作為起點進行改造,後來心中山線形公園於108年竣工,目前當地已變成商圈新景點,也是情侶約會新去處。
另外,心雙連線形公園也在2021年完工,連接中山站到民權西路站完整綠廊,為當地注入嶄新面貌
接下來要進行改造的,則是圓山站線形公園,目前已完成景觀優化。
圖/取自臉書「台北旅遊網」。
另一方面,往南延伸至台北車站的改造工程,也將於111年啟動,預計在113年完工,進一步銜接西區門戶計畫。
此外為了因應老齡化社會,不少捷運站體過去只有一邊設置手扶梯,但考量到便民移動設施,北市捷運局從108年開始,也著手進行「捷運初期路網電扶梯改善工程」。
北市捷運局表示,目前已新裝設60部電扶梯及1部電梯,接下來要展開作業的站點,分別是捷運新蘆線暨西門地下街出入口增建、丹鳳站1號出入口、菜寮站1號出入口、三重站3號出入口、中山國小站2號出口、三和國中站2號出入口、西門地下街5號出入口。
這項措施推出後,獲得不少民眾好評,特別是北市將進入高齡化社會,許多長輩上下樓梯相當不便,新設施真的替他們省下許多麻煩。
捷運改造部分雖獲好評,但也有些內容引發質疑。
像是受疫情影響,北捷這1、2年搭乘人數銳減,虧損金額加劇,因此規劃在幾個站體較大的站點,設立Metro Corner微型商場,販賣咖啡、麵包等商品,希望藉此填補財務黑洞。
第一個上路的,為捷運南京復興站,由於該站是文湖線與松山新店線交接處,北捷因此在轉乘處設置商場,預估每年可創造1.5億營業額,也就是每月營收超過千萬新台幣,未來也陸續會在忠孝復興、台北車站規畫相同設施。
但這類型的規劃卻引來質疑,特別是禁止車廂飲食的北捷,卻在站內開放販售食品,做法實在自相矛盾。
圖/台北捷運中山站。陳思豪攝。
另外,因為過去有網友在捷運站相約面交,被站務人員勸導,甚至揚言開罰,現行規定明明禁止有銷售的商業行為,北捷後來卻帶頭違規,議員林亮君不禁批評,北捷自己遊走灰色地帶,這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最後,同樣為了活化空間、增加營收,北捷日前在板橋站2號出口,特別規畫了專屬桌球場,宣稱讓大家搭捷運時順道打桌球,消息一出,確實有網友認為這設置獨具創意,對球友來說也交通便利。
不可諱言,捷運是目前多數台北通勤族,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儘管搭乘人次相當可觀,但營運多年下來,仍處虧損狀態,特別是2021年在疫情衝擊下,出現逼近50億元赤字,如何在維持財政與提升便利性之間取得中間平衡,無疑是主政者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