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端上跳躍,會是驚險刺激還是浪漫有趣?到麻園橋來,可以藉由3D彩繪親身體驗。
如果你來到臺中,不妨到麻園頭溪畔,散散步或騎上自行車到華美西街2段,會遇見臺中市第一座既有橋梁結合3D景觀彩繪的「麻園橋」,別忘了與人行道上的3D彩繪合影打卡,留下屬於這座城市的浪漫回憶。
橫跨麻園頭溪的麻園橋,位在北平路一段上,恰好是西屯區與北區的交界。
但曾經,因橋上未規劃人行道,對步行送孩子到附近中、小學的父母,以及推嬰兒車過橋的媽媽來說,得與車輛並排前行,深怕一不小心與車爭道或發生擦撞意外。
圖/建設局在麻園橋頭立上3D彩繪圖案的解說牌,台中市建設局提供。
幸好,市府發現民眾通行有危險之虞,為了提供安全行走空間,建設局規劃拓寬麻園橋,橋上兩側各設寬達七公尺的人行道,讓行人通行更安心,橋面採歐式風格造型,配置羅馬式欄杆,貼心的擺上石椅與花臺,提供暫歇空間。
而且嶄新規劃的麻園橋不僅是北區「最大」的人行橋,建設局發揮創意,在人行道上彩繪3D立體圖案,一側是鯊魚張開大嘴伺機衝出水面的刺激時刻,另一側則是跨越柔軟雲海上的空中吊橋;呈現出擬真且活潑生動的氛圍,為公共工程注入藝術性及活潑感,也豐富了城市街道。
圖/麻園橋是臺中市區第一座有3D立體彩繪的人行橋。,台中市建設局提供。
除了拓寬橋面,建設局的貼心也表現在人行道上,不僅考量地景彩繪使用的地磚材質及塗料,更慎重地做了地磚防滑性能試驗,防滑係數達到0.55以上的標準,基本上以正常步伐行走都不會滑。
此外,由於地景位於戶外,得長時間承受風吹日曬雨淋以及行人踩踏,難免因摩擦等因素導致保護漆及顏料磨損掉漆。因此建設局持續觀察現場狀況,務使地景彩繪保持最佳狀態,民眾和遊客也能在最安全的環境中享受與彩繪拍照打卡、在橋上體驗賞景吹風的休閒樂趣。
台中市北區麻園橋
地址:北平路一段與華美西街口
以遠處的藍天為畫布,純白簡約、宛如豎琴造型的壯觀橋梁橫跨在臺74線快速道路上,在日光下,迎接南來北往的旅人;入夜後,搭配奼紫嫣紅的燈光,炫彩奪目,營造出璀璨夢幻的景色。
臺中門戶新地標「科湳愛琴橋」2020年春節前夕正式通車後,馬上成為臺中最新的打卡地標,更登上IG熱搜景點,許多人在此按快門的手停不了,號稱「每個角度拍都美」!
圖/台中市科湳愛琴橋 ,台中市建設局提供。
科湳愛琴橋串聯中科園區與水湳園區,解決兩個園區因為臺74線快速道路一分為二、互不往來的問題,以交通動線完整貫通銜結,促進城市區域發展,同時紓解兩大園區發展帶來的人潮及車流;且不僅是臺中市民日常通勤路線,也是南來北往旅客必經要道,成為臺中門戶的指標。
橋梁主體以白色為底,高達72公尺、約25層樓高的拱形主塔,將橋體對稱地一分為二。斜張橋的100對吊索,設計宛如豎琴琴弦,呈放射狀串連,亦展現如鷺鷥展翼的律動,讓光影輕盈穿梭其中,巧妙地融入周邊自然景觀。
圖/鄰近中央公園的科湳愛琴橋,不僅有交通功能,也因外型亮眼成為觀光亮點 ,台中市建設局提供。
為了全面掌握施工狀況,工程團隊採用科技力協助,除了全景攝影、光學測距外,每一階段動工前,都先用3D建模做沙盤演練吊車位置、各節塊配置等狀況,超前部署與因應。
施工完成後,則在橋梁埋設光纖感測器、資料擷取系統及遠端控制系統,由人工智慧進行即時監測,只要發生4級以上地震,系統馬上會回傳橋梁即時安全係數。從設計、發包到施工的細節講究,科湳愛琴橋也因此拿下工程界最高殊榮的行政院公共工程「金質獎」特優、2019年臺中市「金安心獎」及勞動部「金安獎」等三項肯定。
圖/串聯中科園區與水湳經貿園區的科湳愛琴橋,通車後將往來兩園區的車程大幅縮減,台中市建設局提供。
歷經三任市長,終於落成通車的科湳愛琴橋,無疑是臺中市重要公共建設之一,為了彰顯其臺中門戶的地位,盧秀燕市長也特別舉行全國公開徵名活動,募集超過兩千件提案,最後經由網路票選,由「科湳愛琴橋」榮獲最高票數,象徵中科銜接水湳及呼應豎琴外形,相當貼切與浪漫。
完工至今兩年多,科湳愛琴橋不只讓民眾往來中科與水湳兩地車程縮減15到20分鐘,市府也會在不同節慶,打上相對應的彩色燈光,營造出滿滿的過節儀式感,成為臺中人的新驕傲。
科湳愛琴橋
地址:鄰近國道一號中清交流道,跨越台74線快速道路延伸至水湳。
趁著天氣正好,騎上單車順著「臺中之心」自行車道來到北區興進路、進化路與南京東路二段間的興進園道,入口處顯眼的酒瓶造型裝置藝術,呼應著興進園道上眾多的昆士蘭瓶幹樹。
圖/興進園道上的昆士蘭瓶幹樹和彩色大象溜滑梯,吸引不少人到此拍照,上傳到IG、臉書,讓園道人氣搶搶滾,台中市建設局提供。
近年來,臺中的城市景象,似乎愈加饒有興味,建設局推動許多「新生」計畫,創造出許多驚喜角落,讓人不禁想停下腳步、駐足欣賞。其中「花之道」計畫,透過「小而美」的手法呈現城市自然式花園,落實盧秀燕市長要讓「臺中處處有花園」,實踐宜居城市的幸福願景。
「花之道」以自然花園為概念,有別於以喬、灌木及草皮為主的公園景觀設計,打破傳統整片花海的方式,採自然庭園概念形塑戶外花園,將城市美學延伸至市民家門口,希望讓自然美學成為市民生活的日常,在空間中感受自然活力。
圖/「花之道」計畫第二發的興進園道,延續自然花園為概念,輔以裝置藝術等藝術手法,將城市美學延伸至市民家門口。台中市建設局提供。
同時因應氣候變遷,提高耐旱性多年生、減少使用季節草花,降低給水養護需求等抗旱思維設計。植栽配置結合叢生方式分區、使用多種多年生植栽混植作為基底,搭配季節蒔花,利用植栽與草花色彩呈現夢幻氛圍。
為了給予民眾更多的樂趣,將園道內原本為平坦的草地,規劃以土丘製造地形,運用植栽高度錯落分為前、後景來營造視覺層次,又保有穿透感及包覆感,行走其間,無法一眼便看透前方景色,以「藏」與「露」,勾起想繼續走下去的好奇心。
圖/興進園道南京東路二段的白色球體裝置藝術,是入口意象,歡迎民眾到來。台中市建設局提供。
完工之後,附近居民經常到此散步,有民眾提到:「花之道的設計真的很不一樣,對於植栽的選擇感受到非常用心!」另一條太原園道花之道,範圍為中清路到梅川西路三段,持續在興進園道後亮相。出門就能欣賞鳥語花香,如童話般的美好景象不再遙遠!
興進園道
地址:北區興進路、進化路與南京東路二段間
圖/書籍《入鏡美好臺中:用60幀探索幸福城市》台中市建設局提供。
本觀點文部分擷取自《入鏡美好臺中:用60幀探索幸福城市》書摘資料,台中市政府建設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