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2
文 / 羅之盈
編按:「宜居」向來是城市發展核心概念,新時代加入新概念,人們愈來愈習慣、甚至依賴的「智慧化」建設,不只成為治理新指標,也讓「智慧宜居城市」的推動成為可能。
2022-03-22
文 / 馮紹恩
編按:2022《遠見》智慧城市大調查,探討「智慧宜居城市」發展近況,對照民眾和政府對智慧城市的期待與想像,發現彼此看法略同,但執行結果與民眾期待尚有差距,8項便民措施及8項政府治理,滿分10分,但評分多在5分以下,顯現城市治理還有不少改善空間。
2022-03-22
文 / 羅之盈
編按:最近20年,隨著資通訊強力發展,科技硬體、數位服務串連而成的「智慧工具」,成為政府實現文明治理,達成節約資源、減少浪費、效能提升、興利除弊的高段數文明治理的必要路徑。
2022-03-22
文 / 馮紹恩
極端氣候已成為城市治理的頭痛問題,時而缺水又時而淹水。桃園市因應複雜的水文環境、政府治理跟民眾需求,開發出「全流域智慧治理整合決策系統」的線上平台。
2022-03-23
文 / 羅之盈
編按:台中打造全台首座都會區大型智慧生態公園,透過監控系統及應用整合,使中央公園不同於傳統的公園,提供民眾更便捷的遊憩資訊與遊園體驗。
2022-03-23
文 / 馮紹恩
編按:說到智慧城市,第一時間都會想到六都。但身為農業縣的雲林,居然能以「六級產業AI科技示範場域」,在今年智慧城市展中奪得「創新應用」大獎,究竟做出什麼樣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