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雲林人突破冷鏈技術,將10多種蔬菜熱銷馬來西亞,不僅葉片仍然翠綠,再多個擺個7到10天販售都不成問題。取自臉書「張麗善」。 每每出場,左胸衣服上上,總別著一只日頭花胸針的雲林縣長張麗善,這回接受《遠見雜誌》總編輯李建興專訪時,因為剛為雲92-1線「芒果大道」拓寬計畫從虎尾回來,所以顯得十分匆忙,俏麗短髮上還清晰可見安全帽壓痕,不過當她坐下來喝口茶,聊起雲林大小事,整個人依然活力充沛。
尤其,見證2023年WBC世界棒球經典賽熱血全台,成功在雲林舉辦110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的張麗善,也對地方能繼續承辦114年「全國運動會」感到興奮期待。
如她所言,在資源相對六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雲林能接連籌辦國內重要賽事,無疑代表當地是一座青春、熱情,而且全方位兼備的城市。

因此張麗善強調「雲林絕不會只享受選手光環」,就像地方49.7%的人從事農業工作,大家都具備職人精神,雲林最看重的正是「專業」。
有鑑於此,張麗善任內堅持替運動員聘雇正式教練,且多達17位,以昔日4年聘任不到1位的情況來說,雲林確實日漸對體育表現重視。
此外所有學生拿過全國冠軍的學生,雲林縣政府也積極提供營養金,並展開培訓,同時也砸下4億多經費改善PU跑道,希望給選手、教練最完善安全的運動環境,好讓全國最棒的菁英都聚集雲林。
話鋒一轉,張麗善也提到,雲林會延續110年全中運的氣勢,秉持「雲林競艷 精彩無限」的態度,串起近70萬鄉親的心,讓本縣選手在地主榮譽感鼓舞下,展現出強烈的奪牌企圖,讓台灣人民看見創新突破的雲林。
當然一座永續城市的政策,除了能帶給人民良好、健康的環境外,像雲林這樣的農業大縣,將農產品外銷海內外,自然是地方父母官重要的方針。

因此,張麗善以前瞻性的眼光表示「農業要跟科技結合才有未來,雲林人不能年年都看天吃飯,這樣不只收入可能很微薄,風險也很大」,所以她致力推動雲林轉型為智能農業,並推出由在地政府把關、嚴選的品牌「雲林良品」,朝農工商科技城來定位。
此外雲林也全力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將高達300多噸的「雲林良品」蔬果,銷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而且運用的最新冷鏈技術,還成功突破傳統許多限制。
好比張麗善提到,一般出口海外的農產品,多以水果、根莖類為主,比較耐放,運送途中也更好保存,而葉菜類則旅行困難,容易損傷或受潮爛掉,所以一直以來很難賣到國際去競爭。

但雲林人無畏挑戰,成功克服技術窘境,現在的冷鏈技術,早讓雲林10多種蔬菜,能透過海運送往許多國家,到了當地,不僅葉片仍舊翠綠,再多個擺7到10天販售都不成問題。
另針對不同國家,雲林也有因應的行銷方式。好比新加玻沒有發展農業,農產品皆仰賴進口,所以「雲林良品」在當地大受歡迎;至於馬來西亞,雲林就力推農產加工品,好比「水林地瓜」香脆濃郁的薯片就在當地熱賣。
而且你知道嗎?雲林許多農產品都是食品大廠的首選,如統一企業7-11、麥當勞、摩斯漢堡和肯德基等選用的牛番茄,就來自雲林「展鮮」農產生技公司,因為他們家的急速冷凍保鮮技術頂尖全台。
還有知名連鎖餐廳「LE BLE D'OR 金色三麥」最有名的蜂蜜啤酒,也長年與雲林崙背的蜂農契作,使用台灣最道地的土產蜂蜜。
其實雲林還有許多好,台灣人可能不知道,因為當地居民做事實在、腳踏實地,常常只知道站在日頭下打拚,卻忘了告訴世界,雲林是老天爺恩賜台灣的寶地,坐擁豐富天然資源,並極具開發潛能。
好在過去8年,張麗善把「每天都當好幾天用」,積極從生育、教育等人口問題著手,盼吸引年輕人留鄉、返鄉生根,並透過精算的財政紀律替雲林還債近70億,奮力斷開雲林的「窮老」枷鎖。

加上張麗善溫柔堅韌的特質,以及過去曾任護理長的背景,她不僅像位媽媽,從經濟、環境到福利,方方面面都替雲林人著想,也如同醫護人員,不斷主動找出問題並對症下藥,同理層面從老到小,並用以人為本、以民為尊的態度高效執行。
因此經過她第一任期「雲林上場」,到第二任期「雲林加速前進」,在2023《遠見雜誌》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中,即使雲林成績是鴨子划水,可張麗善73.6%的滿意度和74.5分的施政分數,皆是雲林縣自2011來的最佳成績,果然雲林的進步,全台看得見,也讓她先前選舉被抹黑的陰霾,一掃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