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紅色的鐵橋,如同一隻亮彩的巨龍,跨越滔滔的濁水溪。這座曾僅次於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世界排名第2的西螺大橋,被譽為「遠東第一大橋」的雲林地標。
當年車水馬龍,如今則是知名景點,成了許多人假日踏青的去處。
圖/池孟諭攝。
踏入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第一進前廳是以前的茶莊商舖,地上鋪著當年從中國來的六角紅磚,滿是歷史歲月感的深紅色。
前廳兩旁有著濃濃古風的深色木桌、木架,展示出帶著銅綠的老式磅秤、錫製茶罐,紅紙上寫有各種中國與南亞茶葉品名,讓人一窺當年的茶商大戶,事業版圖一路從西螺擴張到台北、台中、廈門、東南亞的風光。
木門兩邊則各自描金寫著「松聲」「魚眼」的華麗書法,松聲是水沸時的聲音、魚眼是水沸時的氣泡,暗示這戶人家的茶商身分。
穿越第一進門後的小天井,走進第二進,你會驚訝,這棟房子怎麼如此深邃!
不同於前方的木造商舖格局,一方正方形的天井,圍繞著2層樓的洋樓,磨石子的牆壁、洗石子的立柱,撐起氣派的居家空間,大堂擺上供桌、太師椅及茶桌。
圖/池孟諭攝。
坐在這裡,一面享受天井照下來的柔和天光、天井中的盆栽樹陰,一面和朋友品高山茶、用西螺在地麻糬,談天說地,彷彿回到60年前的老派仕紳生活。
讓這棟老屋打開大門、成為西螺老街上唯一對外公開參觀的私人宅邸,更是窺見過往西螺繁華時光時大戶生活日常的,是捷發乾記茶莊創辦人許金的曾外孫、曾任西螺鎮長的蕭澤梧,以及從小在老街上長大的螺陽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何美慧。
圖/池孟諭攝。
不忍從小生活與長大的西螺老街愈來愈沒落、更不忍小時候奔跑嬉戲的大宅破敗傾頹,他以外孫身分,說服舅舅們無償提供這座宅邸作為文化館,2人一起挽救這棟樓、這條街。
透過各種文創活動、參與政府標案、舉辦募款餐會,自籌經費修繕,不僅讓老屋變成雲林縣第一棟,民間與政府共同修繕合作與活化的典範,正式登錄為歷史建築,更讓原本衰敗沒落的西螺老街,重新變成地方創生的文化觀光聖地。
「我媽媽是許金的大孫女,小時候每年逢年過節,都會回到這棟大宅,和外婆、親戚幾十個人,大家一起在這棟房子探險」蕭澤梧回憶,例如曾經的儲藏室,裡面堆滿過往雕刻精緻的家具、細緻編織的竹籃、描花精緻的木作洗臉架,還有藏在木夾中的巨大靈芝,見證著這裡曾經的繁華富麗。
圖/池孟諭攝。
爬上陡峭的樓梯,2樓更是別有洞天。
有別於面對大街的簡潔抽象線條立面,內部家屋的山牆立面,是整條老街最氣派的巴洛克裝飾。
女兒牆上矗立著一隻老鷹,腳下的圓形花草纏枝裝飾圖騰中央,是一個大大的「許」字,象徵許家的飛黃騰達。
「許」字左右各是象徵吉祥的雙獅帶彩,下方分別是白鶴、松樹、喜雀、梅花、竹林、花鹿的裝飾畫,象徵松鶴延年、喜上眉梢、逐祿高升。而2樓迴廊兩旁的房間,更藏著巨大的紅眠床。小孩子們嬉戲奔跑、到處探險,是小時候對年節的美好回憶。
圖/池孟諭攝。
然而,隨長輩過世、家族各自嫁娶搬遷,以及西螺轉往新市鎮發展,這棟大宅房門一間一間鎖上,最後人去樓空。
蕭澤梧和何美慧回憶,當時不僅天井雜草叢生,連2樓的樓地板都像漏斗一樣傾斜,很多房間連踏都不敢踏入。
計算過後,修復這棟老宅要超過2000萬,根本不是許家後人有辦法負擔。
蕭澤梧擔任鎮長期間,開始對老街進行活化與復興。
「老街明明有美麗的建築、古樸的風情,但在地人卻因為太熟悉而視而不見」蕭澤梧從整治老街馬路開始,讓老街可以讓外地人親近,讓外人的眼睛,來帶領老街居民重新認識自家其實是寶。
圖/池孟諭攝。
他先針對馬路下手,施工刨挖過去鋪柏油時不斷墊高的部分,整整刨去30公分的高度,並修繕水溝、種植路樹、整治人行道,讓老街一來不再遇大雨就淹水,更重要的,當行走起來變得舒適、平穩、明亮,外人才有意願在這條街上散步。
接著,他又舉辦老屋選美比賽,讓民眾與居民票選立面最美的老屋。
「一來,這是讓大家認真回頭看自己的家,原來我家這麼漂亮!二來,也幫老街創造話題,透過媒體打開觀光的機會」蕭澤梧說,如果只是整修一棟老房子,沒有人回來使用,空屋遲早還是會再度破敗,但如果能活化整條老街,當年輕人回來,有人使用的房子,才會真正活化與維繫。
何美慧則從文化尋根與彙整著手,她與螺陽文教基金會的同仁,開始調查老街與老屋的歷史,蒐集西螺大橋的故事,以及街上古蹟建築「東市場」「西螺戲院」等的文史,讓老街不只房子,更具備人文內涵,觀光客來到這裡,就不會只拍兩張照就走,而是可以聽故事、看人物,創造在地的文化旅遊動線。
圖/池孟諭攝。
捷發茶莊就成為這條動線上最重要的據點「那時候,只要有機會申請到經費,再小的金額我都不放過」何美慧笑說。
從文建會、經濟部、客委會,各式各樣想得到、想不到,甚至覺得好像無關的政府標案,何美慧從完全不懂怎麼用Word,到一件一件標案申請下來,在地方辦活動、做說明摺頁、拍影音紀錄,把西螺延平老街的歷史,化為影像與圖文,成為在地居民認識自己家園、也是觀光客參訪時的資料。
圖/池孟諭攝。
「就這樣,分階段,從5萬、10萬到百萬,最後一筆是某年文建會的千萬補助款,我們終於快湊齊修繕老屋的費用」2人說,最後還差350萬,蕭澤梧一面自掏腰包百萬,一面向扶輪社認識的西螺企業家募款,何美慧更廣邀親友拿出家中的藝術品舉辦拍賣會,終於湊足,開始整修老屋。
圖/捷發乾記茶莊創辦人許金曾外孫、曾任西螺鎮長的蕭澤梧(左)、從小在老街上長大的螺陽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何美慧(右)。 池孟諭攝。
「老屋2樓的木梁和木地板因滲水而腐朽塌陷,只好全部拆除換新」何美慧更透過清理時翻找出來的文書、帳本,重整捷發茶莊的歷史「一路找,才發現原來台中的分支茶行還在營運!我們特別邀請對方回來做口述歷史與分享。」
在許家後代與在地女兒協力下,不僅西螺延平老街的觀光人潮重新回流,老屋也變成在地最重要的文化景點,2樓更改裝成民宿「蔡英文、柯文哲都來住過!老屋也變成另類的總統套房」蕭澤梧笑說。
圖/池孟諭攝。
離開老屋前,在第二進的川堂牆上,掛著這棟屋子的歷史介紹說明文字和照片,蕭澤梧指著其中一張「你看,這裡面的小女孩許桂治,就是我媽媽」讓古厝和老街,從破敗中再回到完整,甚至成為西螺文史的復興中心,是蕭澤梧身為西螺人、也是許家人,最寬慰的事。
雲林|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捷發乾記茶莊)
開放時間:09:00~20:00
古厝地址: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92號
欲知最新詳情資訊,請見粉專「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