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年疫情肆虐全球,除帶動居家上班(Working From Home)等遠距離工作模式,也讓人們對於生活、工作平衡日漸重視。
其中新工時方案「3─2─2」就廣受全球好評,即「3」天實際到班,「2」天在家工作,而最後「2」天,則是原本的例休。
發想人之一,哈佛商學院的學者惠蘭斯(Ashley Whillans)認為,工作混合模式的好處可說不勝枚數,一來能避免員工長期在家工作,進而影響團隊互動、業務或損害身心健康。
二來,則能保持員工生活中的喘息空間,自由調配進公司時間,並適時安排運動鍛練、學習新知、興趣才藝、親友聚餐等日常活動,維持激盪靈感,以及面對面人際交流的情緒狀態。
像是2020年疫情期間,美國就有許多上班族上網抱怨,直呼居家工作快悶壞,希望能趕緊回辦公室,找回人際關係的互動與熟悉感。
圖/蘇義傑攝。(示意圖)
此外哈佛商學院教授威廉斯(Ashley Whillans)也認為,「3-2-2」還有一大優勢,就是能按不同產業別需求,端看企業內部個別狀態來加以調整,不再侷限於週一至週五、朝九晚五或國定假日等固定上下班模式,有助於工作者找到職場與生活之間的平衡點,同步保持事業團隊的默契,並顧及生活需要的彈性。
而這個獲哈佛、MIT背書的「3-2-2」新工時策方法,後來不僅被谷歌Google等國際公司採用,在香港,甚至還帶動起打工風潮。
因為「3-2-2」模式相較過去,大幅減少通勤時間與距離成本,間接創造了員工發展副業或多賺點零用錢的絕佳平衡。
可不得不說,這股兼職打工熱非常看重員工本身的自律,還有「時間管理大師」的天賦。
況且無論東西方國家,職場上似乎還是很難擺脫「眼見為憑」的文化,雇主看不到員工做事,內心難免萌生遇到薪水小偷的不安。
因此英國就有調查發現,居家遠距工作者比常進辦公室的人還難得到加薪、升遷的機會,「進公司」這件事情變相成了工作態度的指標。
圖/104玩數據提供。
然而反過來說,責任感爆棚的員工也因長時間在家,上班時間變成「無限上綱」,加上主管出現上述不信任的焦慮情緒,結果工作永遠做不完、加班慘成常態。
就像過去,有澳洲私人科技企業統計發現,全球有65個地區員工因遠距工作,每天上班至少延長半小時,陷入「在家上班更忙碌,沒真正下班時間」的窘境。
所以若將鏡頭拉回台灣,「3-2-2」上班模式最關鍵要點,就在於老闆、上司必須先屏除「視覺管理」(Seeing Management)的方式,強化對員工的信任,要相信屬下能自主完成份內業務,不管透過任何方式。
換言之,企業也不一定要執行「3-2-2」方案,「1-4-2」也不無不可。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Steve Ding。(示意圖)
只要公司上下協調好整週進度,接著每一顆螺絲釘分頭進行,到下一次開會時,團隊再詳加確認進度,並檢討定訂新進程,如此一來,便可形成有效作業模式。
對此,《紐約時報》《Inc.》《BBC》等知名國外媒體,亦或LinkedIn、Barco等跨國企業,也都認為兼顧團體生活與個人步調的混合工作模式,終將成未來趨勢。
至於台灣改週休三日到底好不好?除連署提案發起人網友Lucas提到的,2022年英國展開全球史上最大「週休三日」6個月試驗計畫,最後獲得正向效果,不僅資方生產目標達成,勞方薪水也沒少,約90%的員工甚至反應想維持週休三日制;55%的人更認為自己工作能力變強;71%者則職業倦怠感下降,約40%的人坦言身心健康明顯改善,睡眠品質好很多。
同一時間,這些相關銀行、IT、零售與人力組織等領域的企業,其中有61家雇主,對於實驗整體滿意度也高達8.3分。
資方們觀察到,員工上班效率的質量不僅有7.5分水準,半年間,公司績效還成長了1.4%,跟前一年同期相比,平均增加35%。
更棒的是,員工離職率還爆降57%,減少內部非常多人力成本的耗損與流動,以及人資部門的業務,因此有逾90%的公司都打算繼續執行週休三日制。
而這項研究成果一出,從美國、歐洲到澳洲、日本,有愈來愈多公司都跟進,試辦週休三日的制度。
像是在冰島,政府早在2015年就帶頭執行一場長達4年的週休三日計畫,讓公部門和民營事業約2500名員工,每週工時從40小時砍到35、36小時,並維持工作量,最後國家甚至直接修法,彰顯出當地勞動市場呈正向循環。
圖/取自Unplash。攝影者phyo min。(示意圖)
另一方面,微軟和Panasonic 2大國際企業,也分別於2019年和2022年,在日本分部試辦連續五個星期的週休三日制度。
最後微軟同樣嚐到甜果,員工不僅滿意度高達94%,跟2018年同期相比,每位員工的銷售業績平均還多出40%,辦公室用紙和用電量也省下不少。
而這些驚人的數據出現在亞洲,其實更值得重視,畢竟日本過勞死案例頻傳,連政府近年都在積極宣導,希望國內各大企業採取更彈性的工作規範,如不必加班或週休三日,還有開放新手爸媽在孩子滿3歲前在家工作,當然這也是希望能減緩少子化等國安隱憂。
其實人類社會自有文明以來,確實沒人規定,每週工作一定得滿5天,好比過去,台灣根本不是週休二日,全球也是因為汽車大亨「福特」公司,於1926年讓車廠工人休週六、週日,發現不僅生產力增加、效益成長,工人生活水準也提升,於是各家公司紛紛效仿,接著政府跟風立法,才逐步成為世界標準。
圖/網友公開發起週休三日提案,目前連署附議階段已通過,等待政府主管機關限時內具體回應。取自公共政策參與平台。
因此「週休三日」「3-2-2」「1-4-2」新工時方案都未必不可,而台灣政府在6月26日前,會如何限時回應「週休三日」的連署,著實也叫人拭目以待。
但無論如何,各大企業改變新工作型態時,最好都先確定一件事,即公司軟體到硬體設備,如保密機制、數位工具,以及相對應的業務銜接、人員管理等措施,是否通通都準備好了,否則貿然執行,配套政策一團亂,反而會發生更多問題。
雖然想到這,一堆公司就頭痛,但搶先在市場上建立出機制,也許會比任何一家企業,更快享受到豐碩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