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馨傳不動產智庫的數據資料,全球有10個國家的首購族,買房時最高房貸上限可申請到9成以上,包含美國(99%)、澳洲(98%)、加拿大(97%)、英國(95%)、印度(90%)、紐西蘭(90%);而瑞典(85%)、台灣(80%)、韓國(80%)、中國(80%)與新加坡(80%)則差不多,約可貸款至8成以上。
另外德國、荷蘭、日本與法國,為了讓首購族儘早入手人生第一間房,頭期款則直接「省略」,像是德國與荷蘭民眾想買房,只要通過財務計畫的審查,確認屋主「收入足以負擔每月的房貸」即可,而且據悉,早在2020年以前,荷蘭政府甚至開放民眾貸款超過100%,因此貸款人若有其他財務規劃,也能一筆貸款、一併處理。
圖/日本東京鐵塔。取自Unsplash。攝影者Jezael Melgoza。(示意圖)
至於法國跟日本,雖然能100%全額貸款來買房,但這項優惠僅限「該國公民」享有。換言之,外國人想去當地置產,是拿不到這種好康的,不過台灣人想在日本置產,大多還是能貸到5至7成。
而這些國家之所以房貸管控政策較寬鬆,馨傳不動產智庫分析,是因為該國的首購族,買房時幾乎皆為「自用」,沒有投資客炒房的疑慮,政府才會對貸款態度相對柔軟。
圖/馨傳不動產智庫提供。
此外這15個國家當中,英國雖未提供100%全貸福利,但政府仍祭出許多購屋、頭期款的補貼政策,好比補貼成交總價50%等,是所有調查國家中最高的;其次則為法國,買房補助來到40%。
但說到底,買房不必先備妥頭期款,真的是好事嗎?其實低頭期款購屋,反而可能暗藏高風險,這也是為什麼,過去網路上,不少「零元購屋」的網友都留言吐苦,稱自己真的悔不當初。
畢竟零元買房,不代表「房子不用錢」, 只是單純讓買房族,能透過貸款操作,暫時省去頭期款的經濟壓力,但後續接踵而來的財務負擔,依然不容小覷,特別是利息部分,當貸款總金額多出頭期款,自然就低不到哪去。
圖/台北101大樓空拍照。取自Unsplash。攝影者Thomas Tseng。(示意圖)
另一方面,當買房不需要頭期款,這樣貌似房子能輕鬆入手的甜頭,確實會讓很多購屋族不小心高估自身能力,或事後才發現,自己根本無力購屋,只是被業者牽著鼻子走而簽約,結果卻無法履約,加上房子又不易脫手,屆時賠償賣方違約金,並支付仲介服務費,恐成為另一個大負擔。
而且一般來說,房貸利率都是浮動的,不可能永遠處於低點,一旦利率回升,使得利息增加,那即使本來民眾負擔得起全額貸款的月付金,高槓桿模式還是有可能破功,當賺錢速度遠不及繳錢速度,那最後也只能深陷入不敷出的窘境。
不僅如此,還有很多網友,即使準備好頭期款,卻因為忘了估算買房的「隱形成本」,結果發生現金不足的悲劇,像是房子裝潢費、家具家電費和搬家費等,以及佔購屋總價約3~5%的「雜支費」,都經常在購屋時被買家忽略。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Lisanto 李奕良。(示意圖)
因此,為避免遇上臨時週轉籌錢,面臨跟親友借錢、向銀行籌錢的尷尬情形,以下5類雜支記得要一起進行財務規劃,像是:
1. 給仲介的仲介費,約佔成交金額1~2%,除非屋主自售。
2. 給代書的簽約費,買賣雙方皆要付,但價格區間需端看辦理項目,從幾千元到破萬元都有可能。
3. 負擔火險、地震險等保險費,如房屋沒貸款,屋主也能選擇不辦理保險。
4. 給政府的契稅、印花稅、房屋稅、地價稅、地政登記規費、書狀費和抵押權設定規費等。
5. 清潔維護公共設施、水電的社區大樓管理費,一般來說,需每月付給管委會。
由此可見,民眾買房時,每月貸款本金和利息若等於或超過自己可用資金,那存款「梭哈」,不僅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害得自己每月吃土,同時也可能發生繳不出利息而違約的慘況。
另一方面,購屋族千萬別小看房貸利率,特別是零元買房,在決定採用這方案時,務必先審慎評估自身財務狀況,確保自己承擔後續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