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博愛座變「道德電椅」?這些國家一招轉型禮讓正義

台灣博愛座變「道德電椅」?這些國家一招轉型禮讓正義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Lisanto 李奕良。(示意圖)
作者:蔡炆璇
日期:2023-09-25

為了將座位禮讓給老弱婦孺乘客優先使用,台灣不少大眾交通工具,包括台北捷運,都設有博愛座專區,可長年來,博愛座逐漸在社會成為「道德電椅」,尤其是對年輕人而言,若外表看似好手好腳,即使身體不適,坐下去就可能引發周圍民眾側目,加上71歲知名作家李昂日前PO文稱自己健康欠佳,請3名坐博愛座的年輕人讓座時,其中一名男生回應不舒服、另外2名女生則頻翻白眼,讓她忍不住點名台北市長蔣萬安直言「我希望您給我們一個博愛座的使用方式」,也再度掀起「逼讓博愛座」的存廢爭議。究竟其他國家存在何種讓位文化與解套法呢?

各國博愛座風情大不同!優先美德與禮讓文化怎扭曲成「道德電椅」?

其實「博愛座」原意為「優先座」(Priorityseat),意指座位應優先提供給身障人士、長輩、孕婦或小孩乘坐,換言之,車上沒有特殊需求者時,一般人也能使用。

台灣近幾年也發生多起「博愛座逼讓座事件」。取自新北捷運官網。圖/台灣近幾年也發生多起「博愛座逼讓座事件」。取自新北捷運官網。

但是在台灣社會,美德卻逐漸扭曲成「道德義務」,尤其在發生一連串新聞爭議,歷經網路公審的風氣後,博愛座形成的無形恐懼,反而讓人不禁反思,若廢除博愛座,只加強民眾「讓座」宣導,那全部座位是不是都能是「博愛座」?社會的溫暖也許更無所不在。

延伸閱讀

博愛座存廢再掀議!年輕人不讓座變「情勒」衛福部擬修法放寬

這一點在國外就有截然不同的表現,特別是設立無障礙空間,帶動博愛座概念的北歐國家,居民搭乘公共運輸時,很少刻意避開「優先席」,有需求的人也不會羞於開口,通常都會禮貌詢問他人是否願意讓座;另外像是英國倫敦地鐵,乘客基本上也是有位子就坐,遇有需要的人才會禮讓;至於法國巴黎的地鐵,甚至沒規劃博愛座。

又美國的公車路網,因為通常都設有殘疾人士的專屬座位,所以讓座或逼讓位現象比較少見,特別的是,孕婦在美國如同「一般人」,並非大眾認知的特別族群,因此比起台灣,鮮少點燃紛爭。但偶有例外時,並不會一面倒支持孕婦。他們並非從道德立場出發,而是針對這位孕婦的財富階級來討論,若有財力坐計程車,根本無需擠公眾交通工具。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英國倫敦地鐵的博愛座。取自維基百科。攝影者Spsmiler。圖/英國倫敦地鐵的博愛座。取自維基百科。攝影者Spsmiler。

至於德國,雖然公車、地鐵上貼有身障者座位的標誌,但同樣不傾向年輕人讓座,老人家若有需求會主動開口,陌生人突如其來表現善意,有時還會引起反彈。

反觀亞洲國家,對於博愛座的看法,國情就發展兩極。好比日本,因國家育兒教育主張「千萬不要給別人添麻煩」,所以年紀大、需要被照顧的長者、孕婦,或帶孩子出門的爸媽,一般來說很少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出門寧可多花錢坐計程車,也不想他人投以特殊眼光。

延伸閱讀

北捷禁止飲食世界一流!連日本都給吃喝,髒車廂恐害乘客喪命?

不僅如此,長年住在日本的藝人歐陽靖,22日也在臉書發文提到,在日本會搭電車的長輩,通常覺得自己身體硬朗,所以不坐下來也不會覺得有危險,也經常拒絕別人的讓座。

博愛座近期又成熱門爭論話題。取自臉書「台北捷運 Metro Taipei」。圖/博愛座近期又成熱門爭論話題。取自臉書「台北捷運 Metro Taipei」。

可是在韓國,年齡產生的階級制度就非常明顯,年輕人如果坐在博愛座(在韓國又稱長者席、老弱者席)上,看到老人、身障者或孕婦還不讓位,那很可能會被當場訓斥,甚至有民眾會直接報警投訴,社會獵巫情況十分劇烈,即便整個車廂擠滿乘客,博愛座還是可能空下,整體狀況較近似於台灣。

但在大陸,由於國土遼闊,大眾交通工具運輸量大,路途又遙遠,所以民眾有位子也都會先坐,遇到需要的人再讓座便可,概念比較類似歐美國家。

延伸閱讀

台北捷運文湖線拆座椅試辦!「矯枉過正」能紓解內湖交通?

從國情解放博愛座束縛!韓國裝孕婦感應亮光器、北捷推博愛識別貼紙

有鑑於此,博愛座的文化演變,其實跟民族風氣、旅途時間和區域大小有關,很難以齊頭論探討,各國與各單位也先後嘗試用適合民情的方法來解套,無論隱晦或直接,都希望「博愛座」的良善立意,能減少社會正義魔人和道德焦慮的產生。

取自Flickr。攝影者Chi-Hung Lin。(示意圖)圖/取自Flickr。攝影者Chi-Hung Lin。(示意圖)

好比加拿大安大略省,就將博愛座細分為「優先座」(Priority Seating)和「禮讓座」(Courtesy Seating),直接幫著民眾定義博愛座,希望大眾以行動落實。

另外在韓國光州,不一定能看出乘坐需求的孕婦,不僅有專屬座位,當地政府在2022年9月,還推行配對小型藍牙裝置,讓這些準媽咪一上車靠近博愛座時,立柱的「紫外線感測器」就會發光,若檢測出不是孕婦,還會發出電子警語,效果有點像台灣的「博愛識別貼紙」,但執行起來更加具強制性。

又將鏡頭拉回日本,女星歐陽靖也觀察到,日本電車通常會要求博愛座附近的人關閉手機電源,起初不少台灣遊客見狀,都以為是不要打擾博愛座乘客休息,但原來是保護裝有心律控制器的人,不受電子產品影響,因此歐陽靖一再強調,日本博愛座不是給人休息用的,而是留給「不坐下會有危險」的人。

最後在美國,根據美國運輸部官網所示,如遇一般民眾坐博愛座,司機只要見到有身障人士上車,就有權要求一般民眾讓座。

延伸閱讀

台北捷運5大隱藏「天使服務」不只欠費單!北捷這神招救過一命

找回博愛本質!民族性、國土大小、旅途時間產生正義魔人與道德焦慮

由此可見,其實各國或多或少都還是存在「博愛座」的道德約束力,差別在於座位空下時,一般民眾使用上會不會緊繃,或忘了博愛座設立的真諦。

台北捷運呼籲旅客發揮同理心,將座位禮讓給有需要的人。取自台北捷運官網。圖/台北捷運呼籲旅客發揮同理心,將座位禮讓給有需要的人。取自台北捷運官網。

而台灣經過多年討論,加上李昂點起的戰火,衛生福利部日前終於也有了動作,決定將現行規定博愛座為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優先乘坐,修法改為「有其他實際需要者」,草案並已送立法院審查。

希望這方法,真的有助台灣公共運輸的座位,回到民眾最基本的乘坐需求,社會上所有有需要的人,無需揭露身上的隱疾、藏在衣下的傷口,都能心安理得的坐下,或爭取優先乘坐的權利。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交通觀點政策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北捷推「raingo」共享雨傘能成功?中國日本結局大不同!
北捷「相約列車術」挽救眾愛情!柯P破迷宮北車神器怎被消失?
蔡炆璇

蔡炆璇

遠見、城市學數位策展。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