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學招生缺額創五年新低,私立大學竟比國立大學還吃香?
圖/今年大學入學招生結果公布。,隨著教育部推動「私校學費補助」政策逐步落實,部分私立頂尖大學憑藉校譽與地理優勢,竟「全校招滿」,反觀地理位置略偏遠的國立大學,卻出現缺額。 2025年(114 學年度)大學分發入學結果公布,全台招生情況再度成為社會焦點。今年整體招生缺額大幅縮減至1220名,創下近五年新低,同時錄取率則攀升至96.34%,亦是近年新高。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教育部推動「私校學費補助」政策逐步落實,部分私立頂尖大學,如淡江大學、銘傳大學、世新大學……憑藉校譽與地理優勢,竟「全校招滿」,反觀地理位置略偏遠的國立大學,如金門大學、臺東大學、東華大學、嘉義大學……等,卻出現缺額,最令人意外的是,位六都市中心的中山大學(高雄)、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居然也出現缺額,顯示高教競爭格局出現新變化。
總體招生缺額驟降、錄取率創新高
根據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統計,今年分發入學管道共有33381名招生名額,登記志願人數為 33733人、錄取32497人,錄取率達96.34%,較去年的94.62%提升1.72個百分點。缺額人數則減至1220名,相較去年,幾乎腰斬,為近五年最低。
不過別以為這是台灣少子化獲得改善,因為據專家分析,缺額下降主要與大學縮減名額、招生策略調整,以及考生選填志願更務實有關,而非台灣人口趨勢出現逆轉。
私立大學缺額壓力仍在,義守、玄奘、佛光表現最艱困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缺額大降,今年仍有18所大學、159個系組出現缺額,其中私立大學的缺額率最高。包括玄奘大學80.88%、佛光大學60.92%、真理大學54.11%、南華大學、41.38%,而單一缺額人數最多的是義守大學,達165人,缺額率約19.48%。
不過,如果以「全管道招生」(含繁星、申請、分發)來看,則是真理大學缺額率最高,達34.13%,其次是玄奘大學25%、佛光大學20.46%。顯見,在少子化衝擊下,非都會區的私立大學仍得面臨辛苦經營的囧境。

國立大學也難倖免 金門、臺東、東華受波及
不過令人訝異的是,不僅私校受創,今年共有6所國立大學也出現缺額,包括國立金門大學、臺東大學、東華大學、中山大學、臺中教育大學、嘉義大學。
其中,金門大學分發管道缺額率高達23.43%,整體缺額率為9.57%。專家認為,偏遠地區的國立大學,即使掛著「國立」招牌,仍難以吸引足夠學生前往就讀,特別是在交通不便、產業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而東華大學、臺東大學也一樣因地利條件較委屈,又在私立大學開始有學費補助,反而讓許多學生選校時「就私立頂大、捨偏遠國立」,造成私校頂尖大學比偏遠公立大學吃香的狀況。
而另外,中山大學身為僅次於台、成、交、清之後的中字輩大學龍頭,近年來各大排行榜皆十分突出,據了解今年該校出現的10個缺額,多集中在音樂相關科系,尤其是藝術學群中對音樂演奏及表演類型課程,主要是其設下的入學門檻較高,至於理工或商管等熱門系所仍十分搶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