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台灣米其林綠星餐廳揭曉!看他們如何把台灣小農蔬果與永續海鮮端上星級餐桌,演繹最時髦的風土故事

吃在地最潮!台灣7家米其林綠星餐廳出爐,端出在地食材新風味

吃在地最潮!台灣7家米其林綠星餐廳出爐,端出在地食材新風味 圖/無菜單料理餐廳「TU PANG 地坊」是台中首間入榜的米其林綠星餐廳。台中市政府提供。
作者:劉芮菁
日期:2025-08-26

《台灣米其林指南2025》完整名單於上週揭曉,今年共有419家店家入選,其中53家餐廳獲得星級肯定,包括8家新晉一星餐廳,以及3家由一星升上二星的餐廳。在追求頂級美味的同時,米其林也順應全球淨零永續的浪潮,自2020年起特別設立「綠星」獎項,表彰在環境永續實踐上表現突出的餐廳。今年台灣共有7家餐廳獲得綠星肯定,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如何善用在地食材與創意,端出兼具美味與永續理念的綠色餐桌。

米其林綠星(MICHELINGreenStar)是米其林指南自2020年起推出的年度獎項,專門表彰在環境永續實踐上表現優秀,結合卓越廚藝與永續概念的餐廳。這些餐廳往往直接與在地農夫、漁夫或生產者合作,並透過減少浪費、降低碳足跡、不使用塑膠與難以回收材料等方式,落實對環境的承諾。

米其林綠星並不限於星級餐廳,所有入選米其林指南的餐廳——無論是星級、必比登推介,甚至餐盤推薦——都有機會獲獎。評審員在評選時沒有固定公式,而是關注餐廳如何展現對永續的長期承諾,評估項目包含食材來源、資源管理、餐廳的環境足跡與廚餘處理,以及如何與顧客溝通永續理念。目前全球已有287家餐廳獲頒綠星,今年台灣有7家入選,分別是:Tu Pang地坊、Thomas Chien、山海樓、EMBERS、陽明春天(士林)、小小樹食(大安路)、Hosu好嶼。

Tu Pang地坊

取自TU PANG 地坊餐廳臉書粉專圖/取自TU PANG 地坊餐廳臉書粉專

隱身於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附近的「TU PANG TSIU 地坊餐・酒」,名字取自台語「廚房」,象徵回歸土地與在地飲食。主廚張皓福以「說菜」為核心,讓客人了解食材來源、料理方式與環境意義,將用餐體驗轉化為一場飲食教育。

餐廳堅持每日現購、不囤食材,並選用小農友善蔬果、生態永續海鮮及無毒肉品。張皓福更親自走訪產地,將土地與季節風土融入九道式套餐中。空間以復古木窗與草綠牆面營造輕鬆氛圍,並搭配台灣小米酒佐餐。餐桌上不僅有歐陸烹調結合在地食材的料理,更融入永續理念,每季特設小米料理,傳遞食農教育與糧食復興的價值。「地坊」讓客人在美味之餘,也能重新連結土地、理解環境。

Thomas Chien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取自Thomas Chien官網圖/取自Thomas Chien官網

鄰近高雄港的「THOMAS CHIEN」,是全台最靠近港灣的米其林餐廳,由主廚簡天才領軍,長年堅持以南台灣小農蔬果與當季海鮮入菜,展現港都的風土與永續理念。菜色以法式技法融合在地食材,以40多種時令蔬菜製作的溫沙拉,不僅層次豐富,更體現對土地的尊重。

餐廳空間則攜手在地設計團隊,以港灣為意象,融入船舶線條、藤編與蚵殼塗料等自然材質,打造六大沉浸式用餐區,呈現結合法式優雅與港都氛圍。簡天才亦積極推動環境友善行動,例如在世界地球日推出無肉菜單,並以自釀台灣葡萄酒結合料理,深化餐酒文化。這裡不僅是一場美食饗宴,更是推廣在地食材與永續飲食的最佳實踐。

山海樓

取自山海樓 手工台菜餐廳 Mountain and Sea House臉書粉專圖/取自山海樓 手工台菜餐廳 Mountain and Sea House臉書粉專

位於台北的山海樓,致力於復興逐漸被遺忘的台菜手工佳餚。餐廳歷經兩年蒐羅山珍海味,拜訪老師傅、翻找老食譜,將繁複的傳統工序與新式料理手法結合,用台灣原生種食材重現昔日味道。從每日直送的有機蔬菜、契作的台灣正黑豬,到放養的古早雞與友善漁法捕獲的漁獲,山海樓堅持「產地直送」理念,讓每一口都是土地與海洋的真實風味。

餐廳氣派的裝潢,宛如走入 1930 年代的大戶人家。菜色如需耗時一日的金銀燒豬、外酥內嫩的糕渣、綿密香甜的鳳梨金棗芋泥,皆是經典。另有以七彩鹽之花襯托的蔬菜花園,以及結合崁仔頂現流魚、澎湖蝦乾與文蛤的山海珍寶鮮魚,盡顯台灣物產之豐饒。

憑藉守護傳統與推動永續的雙重堅持,山海樓已連續五年榮獲米其林綠星,成為體驗正統台菜與環境友善飲食的最佳去處。

EMBERS

取自EMBERS臉書粉專圖/取自EMBERS臉書粉專

位於台北大安的「EMBERS」由主廚郭庭瑋於2020年創立。餐廳名稱意指「餘燼」,象徵溫潤持久的火光,映照出他對台灣土地、食材與文化的深厚熱情。室內空間以原木與廢棄木材打造,吧台上方的柳杉鳥巢裝飾取材自原住民獵寮,傳遞對自然的敬意。

EMBERS九成以上食材來自台灣,菜單隨時令更換,將檳榔、小米、豆棗、醃魚等在地元素融入十二道式料理,並以土鍋現煮台灣米飯作主食,突破西餐框架。代表作品如「灰燼地瓜」,以部落野營的意象還原地瓜在營火灰燼中烤出的模樣;「茄苳雞」則以茄苳葉熬茶淋於客家竹地雞上,茶香與肉香相互交融。

郭庭瑋長年推廣永續飲食,支持部落復育原生稻種,於餐廳設置魚菜共生系統,並擔任高山供食系統顧問,協助改善登山活動的廚餘與回收問題。EMBERS 不僅是一間餐廳,更是一場探索台灣飲食文化、環境永續與味覺創新的旅程。

陽明春天(士林)

取自陽明春天官網圖/取自陽明春天官網

坐落於陽明山上的陽明春天,是一座結合蔬食料理、茶藝與人文藝術的心靈綠洲。創辦人陳健宏以「不時不食、以食養身」為宗旨,餐廳自2020年全面轉型為純素餐廳,推廣惜食文化與永續飲食。料理堅持選用台灣在地小農的友善農產,依時令推出無菜單料理,並精準計算份量,從源頭減少浪費。廚餘與油品更交由專業回收再利用,讓每個食材發揮到極致。

園區佔地1700坪,融合茶道、繪畫與文創展覽,環境設計呼應自然生態:大片落地窗引入自然光,夜間採太陽能燈具,庭園遍植五葉松與紅槭樹,宛如綠意繚繞的藝術園林。招牌料理如「春天盛合拼盤」展現蔬食的多元風貌,而「蔚藍之海」則以時令蔬果取代魚貝類,提醒食客守護海洋。

小小樹食(大安路)

取自小小樹食臉書粉專圖/取自小小樹食臉書粉專

「小小樹食」創立於2017年,以推廣植物性飲食為核心,致力讓蔬食走入日常。餐廳倡導「一週兩次蔬食」的理念,透過美味又創新的料理,鼓勵大眾在減少動物性產品攝取,同時享受健康且多樣化的美食。主廚以美式烹調手法融合亞洲風味,包括紅油皮蛋豆腐餃、以花椰菜取代雞肉製作的韓式辣炸雞,以及色彩繽紛、口感層次豐富的泰式打拋佛陀碗等,都顛覆一般人對蔬食的刻板印象。

小小樹食堅持嚴選在地小農友善食材,也落實永續理念:禁用一次性餐具、鼓勵外帶自備容器,並與自然農法小農簽訂長期契約。餐廳外觀以粉綠色搭配室內潔白磚牆,營造舒適氛圍。

Hosu好嶼

取自好嶼 HoSu臉書粉專圖/取自好嶼 HoSu臉書粉專

連續榮獲米其林綠星的「好嶼 Hosu」,在短暫休息後於 2024 年底選址台北仁愛路重新開幕。由主廚李易晏(Ian)領軍,以「新台灣料理」為核心,選用超過 95% 的台灣在地食材,將五大族群的飲食脈絡與山海滋味融入十多道料理之中。新餐廳以「家」為設計理念,溫潤的木質吧台、手工桌椅、台灣工藝細節,搭配飯香與木香,讓 Fine Dining 打破拘謹,轉化為溫暖而親切的用餐體驗。

好嶼秉持「循環」精神,從完整利用食材到空間設計皆落實永續。廚房將邊角料熬製高湯、將皮與葉烘乾成粉末再應用於料理,並透過發酵、醃漬保存食材風味;餐廳還設置蚯蚓循環箱,將廚餘轉化為堆肥回饋合作農田。牡蠣殼回收成為牆面塗料,戶外小庭院栽植台灣原生五葉松,讓永續理念延伸至細節。

菜單如「白蘿蔔、烏魚子、青蘋果」重新演繹閩南辦桌風味,「老菜脯、鴨胸、柚子」詮釋客家飲食精華,「薑黃、生態蝦、魚露」則融入新住民越南元素。好嶼將餐點結合多元族群,訴說關於土地、文化與永續的故事。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文化復興觀光旅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2025高端吃到飽全攻略!全台新開幕Buffet亮點菜色大集合
七夕「最浪漫城市」揭曉!台北奪冠,大稻埕夏日節成約會首選
肥前屋謝幕別傷心!台北必吃10大人氣鰻魚飯餐廳報你知
2025米其林摘星餐廳都在哪?這商圈包辦8家居冠,東區6家奪亞軍
2025米其林名單「台南連4年槓龜」掀議!饕客:不要拿星最好
Hooters辣妹呼拉圈換男生好嗎?台北慶城店美式早午餐全球唯一
劉芮菁

劉芮菁

遠見、城市學記者兼議題策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