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現金1萬元政策目前已拍板定案,全國民眾最關心的便是入手方式。據悉,極可能會比照112年(2023年)全民領取6000元的模式辦理。不過,由於此次金額提升至每人1萬元,再加上13歲以上的民眾皆可透過ATM領現。故金融機構估算,全台逾2萬8500台ATM勢必迎來超過500億元的龐大現金操作業務。
根據財政部的統計,112年(2023年)共有2348萬人領取普發現金,並透過五大管道來完成,包括:登記入帳、ATM領現、直接入帳、郵局臨櫃,以及針對特定偏鄉居民與收容人造冊發放。
圖/蔡炆璇攝。(示意圖)
2023年全民普發6000元時,財政部規劃「登記入帳」「ATM領現」「郵局領現」「直接入帳」「造冊發放」5管道
其中又以「登記入帳」最方便快速,能避免登記塞車,並採身分證尾數分流。
項次 | 可能符合領取資格對象 |
---|---|
1 | 於國內現有戶籍之我國國民。 |
2 | 各級政府機關因公派駐國外於國內現無戶籍之人員及其具有我國國籍之眷屬。 |
3 | 取得台灣地區居留許可之無戶籍國民。 |
4 | 大陸地區人民為國內現有戶籍國民之配偶,且取得台灣地區依親居留、長期居留許可者。 |
5 | 外國人為國內現有戶籍國民之配偶,取得居留許可。 |
6 | 香港或澳門居民為台灣地區人民之配偶,取得居留許可。 |
7 | 前3款大陸地區人民、外國人、香港或澳門居民離婚或配偶死亡,其居留許可未廢止。 |
8 | 第3款至第7款之人取得定居許可,尚未設戶籍。 |
9 | 取得我國永久居留許可之外國人。 |
《城市學》提醒您:行政院尚未正式公告適用族群,以上資格參考2023年普發現金6000元標準
其中,又以登記入帳為最多人使用的管道,有超過935萬人,占比高達39.8%。加上當年自3月22日就開放登記,許多民眾都抱持「先搶先贏」的心態,故短時間內便湧入大量的申請需求,場面可說是盛況空前。
而為了應對國人龐大需求,財政部還特別設立了「全民共享普發現金登記網站」「普發現金宣導網站」與1988客服專線。只是現階段,這些平台與服務已經退場,未來新一輪普發現金是否可能重啟,還有待政府進一步公布。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Mufid Majnun。(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再來第二大管道是ATM領現,約有570萬人使用,占比達24.3%。依照當年經驗,政府自4月10日起開放領取現金,所以民眾只需前往貼有「全民共享普發現金」識別貼紙的ATM插卡操作,就能順利提領,截止時間為10月31日。
不過,當時為避免兒少權益受到忽視,財政部還特別說明,未滿7歲孩童需由父母或監護人代領;7歲至未滿13歲可選擇由父母代領,或使用自己的帳戶領取;13歲以上青少年則可透過登記入帳、ATM或郵局三種方式領取。
倘若,青少年名下沒有帳戶,亦可持健保卡至郵局領現,甚至可委託他人代領,但必須同時出示本人健保卡與受託人具照片的身分證件。
此外,當時選擇直接入帳的民眾,則約有425萬人,占比來到18.1%。這些對象多屬特定族群,包括領取勞保年金、國民年金、老農津貼、勞退金、身障補助、中低收入老人津貼及公費就養榮民等,皆可免去登記手續,由政府直接將款項匯入帳戶。
至於郵局臨櫃領現的方式,約412萬餘人採用,占比達17.6%。民眾只需攜帶身分證、健保卡或居留證,即可當場領取現金。
最後有約5萬名偏鄉居民與收容人,是透過造冊核對方式領取,占比僅0.2%。
據此,有了前次普發現金的經驗,這回政府與金融機構的準備也更加周全。如透過金管會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025年6月底,全台ATM裝機數已達3萬3287台,高於112年普發時的2萬8504台,意味著,此次普發現金將多出逾2000台ATM投入支援。
其中,中信銀以7675台居冠;國泰世華銀以5390台緊追在後;台新銀4309台與中華郵政3190台同樣是主要支柱。至於其餘11家銀行,雖然單台數未達1500,可依舊也會加入支援行列,包括台灣銀行、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兆豐銀行、台企銀、玉山銀行、元大銀行及永豐銀行,合計超過830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