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天,台灣許多家庭期待的一筆額外收入,終於看見確切時程。9月11日,行政院會正式拍板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案》。而其中,即編列了2360億元,專門用於普發現金。
對此,財政部也不忘對外強調,全民老少皆可領普發現金1萬元,並最快於10月下旬入帳,發放期限將一路持續到2026年5月上旬。
圖/蔡炆璇攝。(示意圖)
而回顧2025年普發現金1萬元的整個修法過程,其法源來自於9月29日立法院三讀通過的《韌性特別條例》修正案。當時,經費上限自5450億元調高到5700億元,才確立發放依據。
期間,行政院曾一度建議將總額拉高至5900億元,新增200億元強化電力、200億元支援產業、40億元照顧弱勢與10億元作業費,但在朝野協商後,電力經費遭刪除,最終以5700億元定案。
在此基礎上,行政院會又再提出總額5500億元的「韌性特別預算案」。財源包括移用歷年歲計賸餘4444億元,與舉借債務1056億元。至於經費分配,普發現金2360億元占比最高;其餘為1500億元,以強化國安與社會韌性、710億元社會支持、1130億元產業支援;另外,還預留200億元視國際局勢再行調整。整體經費分配如下:
又依照現行的條例規定,特別預算公布後1個月內就必須啟動發放,並在7個月內完成。換言之,當立法院順利完成審議,全國民眾最快在10月下旬就能領到現金,並得確保每個符合資格的對象都有充分時間完成領取。具體時程如下: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Ana Tablas。(示意圖)
此外,本次普發現金確定延續2023年普發6000元的規格,未設排富條款,幾乎全民都能受惠。主要對象包括:
緊接著,針對國人最關心的2025普發1萬元領取方式,財政部則表示,確定比照過去台灣普發6000元的經驗,一共提供五大管道:
對象包括:勞工保險年金給付、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年金給付、國民年金各項年金給付(含原住民給付)、老年農民福利津貼、農民退休儲金、勞工退休金月退休金、身心障礙生活補助費、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安置兒少、公費就養榮民,以及因公派駐國外無戶籍人員及其具我國國籍眷屬。且政府會自動匯入,不需另行申請。
民眾可至官方指定網站登記,由系統分批入帳。
2023年普發6000元時,全台共有15家金融機構、2萬6688台ATM提供服務,覆蓋率83.2%。而時至2025年,普發現金再新增富邦銀行,總計16家金融機構,覆蓋率大幅提升至84.23%。
全國共有1294個郵局支局可供辦理。本人憑健保卡、身分證或居留證即可領取;倘若民眾需代領,則記得攜帶雙方證件。
矯正機關收容人將由矯正署造冊發放。至於偏鄉地區,則會由派出所或分駐所協助,如屏東縣獅子鄉、花蓮縣萬榮鄉、台東縣金峰鄉等。
還有一點值得當心,即2023年台灣普發6000元時,仍有不少民眾遇到「登記入帳失敗」的狀況,而當時常見原因主要有四類:
所以民眾自身除了得留意上述情形外,參照過去的經驗,若2025年普發1萬元也發生類似情況,也不必太過擔心,因為只需重新到官網登記,或改用ATM、郵局等其他管道領取即可。
原因是,健保卡號可重新開放登記資格,官方當時也明確表示不提供修改帳號功能。倘若還是碰上相關問題或有其他疑問,皆可撥打1988專線進一步諮詢。
值得關注的是,由於2025普發1萬元政策在尚未正式公告細節前,詐騙訊息就已經層出不窮。近期,甚至還傳出有簡訊假冒「去年稅收超徵,全民普發1萬元」名義,並附上偽造網站連結,誘導輸入身分證與金融卡資料。
故財政部與警方嚴正呼籲,所有相關資訊皆以官方公告為準,民眾切勿輕信陌生連結,如有任何疑慮,都應立即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查證,避免現金未到手先遭詐騙。
圖/蔡炆璇攝。
綜上所述,對台灣民眾而言,普發現金1萬元是一份直接的經濟支持;對政府而言,則是一次財政調度與社會安定的政策實踐。從修法過程到行政院會拍板,整體規劃已逐步進入執行階段。
若立法院審議順利,最快在10月下旬,這筆現金就能陸續發放到民眾手中。至於它在經濟與社會層面能發揮多大效益,仍有待後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