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金管會報告,新青安自2023年8月上路以來,截至2025年7月底,累計核貸12萬9,464戶、金額近9,994億元,其中39歲以下占73%、40至49歲占22%、50歲以上占5%,顯示確實協助到青年與首購族的剛性需求。
然而,期間由於公股銀行承作比率偏高,72條之2已逼近內部預警值28.5%,致使部分符合資格民眾遭遇貸款卡關,甚至出現無法如期交屋的情況。
如從數據觀察可知,目前本國銀行平均放款比率為26.04%,公股銀行達27.61%,合庫銀行最高28.38%,而樂天銀行最低僅9.46%。在此壓力下,雖然房貸逾放比率在各項授信產品中最低,但銀行因顧慮房市前景及比率限制,核貸意願普遍下降。
故針對政府鬆綁新青安放貸上限,房產業者普遍認為,這項政策無疑能為房屋首購族帶來喘息空間,儘管利息補貼期限僅剩1年,新青安最高峰時一年可核貸逾7萬戶,但對首購民眾來說,仍有機會趕搭「末班車」。不過,若是名下已有房產的購屋者或第二戶買進者,依舊受整體信用管制與總量管制限制,難以完全受惠。
圖/社會中流砥柱的中產階級,面臨房貸、薪水凍漲等現實問題,容易呈現「體感貧窮」。張智傑攝。
對此,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受訪時也直言,這是台灣房市久違的正面訊號,將有助於打破低迷氛圍,恢復民眾購屋信心。而且隨著新青安貸款不再占用總量額度,後續值得觀察的是公股銀行的承作意願及實際放款量能,尤其總價1,200萬元以內的低總價住宅及部分區域,有望率先受惠。
然而,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秘書長于俊明則提醒,即使政府鬆綁新青安放貸,房市仍存在三大待解問題。
首先是部分首購族雖買進總價未超過限貸門檻,但鑑價卻突破豪宅線,最終僅能貸到三成。
其次是換屋族因一年內切結限制,銀行承作意願極低,甚至拒絕放貸。
第三為2025年將迎來史上最大交屋潮,預估15萬戶交屋,其中不少屬於都更或危老案購屋族,大多不符新青安資格,房貸壓力依舊沉重。
圖/2025年第一季房貸核貸成數平均71.82%。台灣房屋提供。
循此,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也指出,此次調整,主要在解決新青安貸款在甄審與撥款卡關的問題,對真正的首購族確實是一大緩解,但對其他被信用管制綁住的買方,依舊無解。他更形容,這只是針對小族群的「紓困措施」,並非全面鬆綁,房市價量修正的趨勢仍不會改變。
此外,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還以「久旱逢甘霖」來形容這項措施。他強調,新青安僅針對符合資格的民眾,且主要由公股銀行承作,民營銀行貸款依舊受到嚴格管控。不過對於當前的房貸荒而言,該政策仍屬於「沒魚蝦也好」的權宜之計。
只是市場上也許更關注的是,這是否代表,全台房市的管控已逼近尾聲。而接下來,關鍵或許仍在於央行如何認定房市是否能順利軟著陸,以及相關觀測指標能否持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