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喜相逢麵館」都是饕客們口耳相傳的隱藏名單,低調且帶著秘密色彩。直至2021年,餐廳「喜相逢麵館」在首屆美食評鑑「500盤」中,以11盤的亮眼成績拔得頭籌,並靠著煙燻白鯧、黃魚煨麵、皮蛋豆腐等招牌料理一舉成名,才立即成為美食圈的焦點。
再加上,媒體們相繼報導,人稱「AI教父」的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以及廣達集團創辦人林百里等科技大咖,全都是「喜相逢麵館」的座上老主顧,因而又讓「喜相逢麵館」更添美味光環。
圖/NVIDIA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張智傑攝。
據悉,「喜相逢麵館」之所以讓重量級貴賓慕名而來,幕後最大的靈魂人物正是人稱「孫哥」的主廚。
孫哥原本從事餐具貿易,退休後才選擇「半路出家」,毅然投身於餐飲世界。最初,他從販售黃魚煨麵、蔥油拌麵、牛肉麵等家常麵點起步,逐漸地累積口碑,深受食客喜愛。
圖/台北東湖喜相逢麵館的料理吸引許多科技大佬慕名而來。取自YouTube頻道「痣作人」。
而且隨著人氣不斷攀升,孫哥還進一步將餐廳轉型為私廚,以樸實又充滿人情味的料理,將每位客人的一頓日常餐食,升華為一場令人期待的饗宴。
而今,「喜相逢麵館」確定進軍新光三越信義商圈的消息,終於正式揭曉。且事實上,市場早流傳相關傳聞,只是始終未有明確答案。
更進一步而言,據傳,新光三越內部人員還將此資訊視為最高機密,期間,高層甚至為了敲定合作,多次親自登門拜訪「喜相逢麵館」,最後才終於成功說服老闆娘點頭,讓這樁「美食版羅曼史」正式塵埃落定。
而針對品牌確定從隱密私廚轉戰百貨體系,「喜相逢麵館」也公開對外透露,此次孫哥將回到開設「麵館」的初心,主打各式各樣的麵點。至於他備受各界讚譽的私房菜,是否會於信義新天地再度重現,便成了老饕們心中最大的懸念與期待,希望能迎來意想不到的味蕾驚喜。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喜相逢麵館」此次的大幅轉型,不僅象徵品牌即將翻開新篇章,也映照出台灣餐飲產業可能正處於轉型關鍵時刻。
尤其,過去許多私廚多半依靠「神祕感」與「限量制」來吸客,藉由難以預約的稀缺性,逐步累積出品牌口耳相傳的聲望。故「喜相逢麵館」這回選擇進駐百貨公司,或許正意味著,本土餐飲業者必須在「隱密性」與「可近性」之間找到平衡。只是轉變過程,餐飲該如何保有原來的獨特氛圍,同時回應更多消費者的期盼,勢必是下一步的考驗。
圖/台北東湖喜相逢麵館的料理吸引許多科技大佬慕名而來。取自YouTube頻道「痣作人」。
另一方面,「喜相逢麵館」這次的轉化,似乎也呼應台灣近年餐飲市場的潮流。畢竟,百貨業者慢慢成為現代人美食聚落的集散地,無論是高端法餐,還是庶民小吃,都紛紛透過大型購物中心的據點,來尋求強化品牌的曝光度。
因此對於消費者而言,能在市中心一站集結世界美食,自然而然成了一種探索新生活的消費方式;同步對餐廳業者而言,則是測試「私廚品牌化」與「規模化經營」的實驗場。
換言之,「喜相逢麵館」如此具代表性的美食入駐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A11館,無疑會進一步放大這股趨勢。
圖/台北東湖喜相逢麵館的料理吸引許多科技大佬慕名而來。取自YouTube頻道「痣作人」。
此外,「喜相逢麵館」選擇關閉本店,改開設於百貨據點,也象徵著「信義計畫區」餐飲版圖再進化。由於,台北信義商圈一向是國際品牌與地方特色業者的一級戰區,從米其林星級餐廳到特色手搖飲品項,每每有新品加入區域戰局,都可能改寫當地的消費風貌。
由此可見,對於長期追求差異化體驗的信義商圈客群來說,「喜相逢麵館」當然不僅是一家麵館,還是「私廚走向大眾」的重要時刻,進而可能帶動更多隱藏版餐廳業者,先後思考自身如何突破小眾市場的框架。
綜上所述,「喜相逢麵館」的故事,或許不純粹是一家餐廳的搬遷,還是台北餐飲文化的一塊縮影:從家庭手路菜到私廚,再走進百貨商圈,這條經營路線既反映台灣首都的市場變化,也展現老字號品牌於新環境中延續傳奇的挑戰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