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劃法修法逼瘋地方縣市?行政院早提醒卻不聽,公式烏龍錯誤讓統籌分配款發不出去、害離島縣市財源大減

新北人均24K墊底、澎湖離島財源暴減!財劃法修法災一公式害的

新北人均24K墊底、澎湖離島財源暴減!財劃法修法災一公式害的 圖/新北板橋一景。蔡炆璇攝。
作者:陳布萊
攝影:蔡炆璇
日期:2025-09-12

為了讓地方政府有更多財源,立法院藍白在野陣營在去年聯手通過《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從中央多榨出4165億財源,115年度整體統籌分配稅款總額達8488億。但沒想到,修法後首度編列預算卻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台北市獲配逾1149.2億元居冠,且人均可分到4.6萬;反觀全國人口最多的新北市,雖獲配第二多的957億,但人均僅2.4萬敬陪末座。此外,還因為公式出包,有345億預算無法分配出去,連江縣甚至完全沒有成長。如此不公平的分配狀況讓各地方政府急得跳腳,國民黨團也出面坦誠有瑕疵,著手啟動修法。

為何要修法?在野黨的「地方包圍中央」大計,力圖擺脫中央限制

考量台灣的國家財政結構,長期處於「中央財源過多、地方財源不足」的狀況,中央政府掌握約7成以上的稅收,而地方僅能取得不到3成。

修法的初衷,是為了讓地方政府有更多錢、提升自主性,降低對中央的依賴。甚至直白說,就是地方政府想取得更多財源,可以不用再看中央臉色,也不必被中央綁架。

於是,六都與部分經濟發展領先的縣市,在新制的公式下,統籌稅款都獲得了大幅度的挹注。以台北市為例,修法前一年大約獲配697億,但在新公式下,這個數字一口氣來到1149億,增幅超過6成;新北市也從原本的550億元攀升到957億,增幅超過7成;桃園市也從原本的362億增加到652億,增幅來到7成9。台中市、台南市和高雄市的分配額,亦有顯著成長。

台北101大樓一景。取自Unsplash。攝影者Louis Wen。圖/台北101大樓一景。取自Unsplash。攝影者Louis Wen。

不過,若把六都直轄市獨立出來看,就可知道財劃法新制下帶來的不公平狀況。115年要分配給地方政府的統籌分配款總額8488.2億,單是六都就分走4755億,其餘16縣市分配剩下的2963億,這個狀況很直接的造成城鄉差距進一步擴大。

至於其他縣市,雖然獲配金額都有大幅度成長,但本身基數不高的狀況下,並不如六都誇張。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延伸閱讀

全台316條「中正路」改名砸10億,新北最慘!經國、介壽也掰?

例如新竹市在舊制下,僅能分得83億左右,新制下一口氣暴漲到297億,增幅超過250%;新竹縣也從69億躍升至245億,增幅也超過250%。

另外,宜蘭縣也從63億增加到190億,成長200%;花蓮縣則從71億成長到218億,增幅超過200%;至於台東縣,亦從62億增加到193億,增幅207%。

但這次修法,卻因條文內載明的公式出包,導致引發許多不公平的爭議,不僅擴大城鄉差距,財政較不健全的縣市因此拿不到預期的稅款不說,離島的連江縣甚至沒有增加,澎湖也僅多出4億,這絕非當初所期待的狀況。

宜蘭龜山島。取自Unsplash。攝影者Timo Volz。圖/宜蘭龜山島。取自Unsplash。攝影者Timo Volz。

擴大城鄉差距不說,公式出包竟害離島縣市分配額大減

離島地區的澎湖、金門、連江(馬祖)等地,過去因人口少、財源有限,長期仰賴統籌分配款作為主要收入來源。原本,地方政府期望修法能帶來更多保障,卻沒想到因法條公式出包,新制計算下,離島的分配額幾乎沒有顯著增加,甚至出現預期落空的狀況。

當中的關鍵就在於,新制公式是先區分出本島19縣市,分配普通統籌分配款的90.5%,依照權數分配比例與各項指標,分配給直轄市及各縣市;而另外的2%,則依各直轄市分配數、按比例分配;2.5%按權數計算分配給離島3縣市;5%則分配給鄉鎮市。

2024澎湖花火節。取自臉書「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圖/2024澎湖花火節。取自臉書「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

不過,22縣市各自具體分配公式,分子是各該縣市的企業營業額、土地面積等參數,分母卻是「全部直轄市及縣(市)」的對應參數。

簡單來講,本島19縣市的統籌分配稅款,就應以19縣市的總和作為分母,但條文卻將離島3縣市也算進去,寫成全國22縣市,在分母比分子大的狀況下,分配款被稀釋,各縣市實際拿到的錢當然就變少。

延伸閱讀

台北永康街改徒步區最大痛點!中山商圈、大稻埕蔣萬安應優先?

就這樣,被在野黨打壓大半年的行政院,終於逮到機會反擊,在此次財劃法修法爭議中,不斷強調2025年3月提出覆議時就已提醒,甚至連院長卓榮泰到立法院備詢時都不斷說明,無奈藍白仍否決覆議案,表示「若當初能照覆議文的內容,讓國會充分討論的話,也許就會發覺錯誤,也不會把問題遺留到今天」。

台中市長盧秀燕(中)。台中市政府提供。圖/台中市長盧秀燕(中)。台中市政府提供。

與此同時,地方也非省油的燈,台中市長盧秀燕日前召集蔣萬安、侯友宜等15個藍白縣市首長聯合召開記者會,強調財劃法修法的目的在於確保地方政府財政自主,統籌分配款與一般性補助款,應依照財劃法立法精神完整且合理地分配,且須保障各地方政府此二者財源較修法前只增不減。

值得一提的是,力主修法的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後續確實坦承修法公式存在瑕疵,新版財劃法16之1條有關離島計算的分母計算錯誤,故將針對該部分進行修法。但這也讓前一天浩浩蕩蕩出來批評中央的15縣市,顯得有些尷尬。

延伸閱讀

台北捷運29年禁止飲食解放必出事?台灣人怕2件事跟日本學不來

回顧本次修法爭議,財政資源的分配不僅僅是數字遊戲,還要有眾多考量因素,也不可能一昧追求均分的假性公平。

而後續立法院修法後,補助款方面的爭議或許能解決,但地方再拿了這麼多錢後,事權確實也應重新討論。畢竟不可能拿了錢不做事、還要中央繼續挹注,這並非合理狀況。而這些,都視後續行政院與地方政府的討論狀況,才能讓財政結構回歸正常。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拆除台北公館圓環7年車禍王錯了?蔣萬安挨轟「獨裁DNA」爭議
川普徵27國關稅怎獨漏台灣?台美談判籌碼「最終局代價」恐更高
726大罷免年燒5億台灣納稅錢!民進黨「選輸翻桌」遭投票反噬?
陳布萊

陳布萊

城市學特約記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