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熱罷免戰24位立委、新竹市長高虹全過關!綠攻空戰、藍下半場翻盤、白打悲情牌,好天氣投票率破55%

726大罷免年燒5億台灣納稅錢!民進黨「選輸翻桌」遭投票反噬?

726大罷免年燒5億台灣納稅錢!民進黨「選輸翻桌」遭投票反噬? 圖/張智傑攝。
作者:陳布萊
攝影:張智傑
日期:2025-07-27

首波大罷免投票在7月26日落幕,出乎各界意料,24位立委、新竹市長高虹安竟全數過關。這場選舉在藍、綠、白三黨全力投入下呈現少見的「熱戰」,民團無不以網路空戰全力推動,加上民進黨從旁協助組織佈建,突破了非都會選區難以動員的困境;而國民黨則以陸戰為主力,全力把組織強項發揮到最大;至於民眾黨為打出悲情牌、訴求反賴清德,鼓動小草票投不同意。加上投票日為好天氣,大大增加選民出門投票的意願,整體投票率平均下來突破55%,創下歷史紀錄。 

第11屆立法院呈現三黨不過半局面,民進黨51席、國民黨52席、民眾黨8席,還有無黨籍2席。整體運作來看,是綠51席、藍+無黨54席、白8席,執政黨在人數上完敗在野陣營,執政舉步維艱加上在野陣營通過多個不合理法案,讓綠營找到機會,把這股怨氣轉嫁到民間。

台灣史上最熱罷免戰投票率創新高!綠營攻空戰、藍營下半場翻盤,傅崐萁成亮點

事實上,這次大罷免行動的發起始於民團,早在2024年中左右,就陸續有民團在醞釀;直到2025年後,開始進入實際蒐集提議書、進行連署等不同階段的罷免程序。

民進黨打的如意算盤是,最樂觀狀況下能罷掉12席國民黨立委,在補選前的空窗期可取得單獨過半優勢,先「導正」藍白前幾個會期毀憲亂政的修法行為;接續的補選目標則放在6席,目標拿下57席,以回到單獨過半局面。但沒想到,結果竟是一個席次都未能拉下。

張智傑攝。圖/張智傑攝。

從統計數字來看,這次罷免案投票率以傅崐萁的60.10%最高,也是歷次罷免案的新高紀錄;另外,台北市5席立委皆高於平均值,王鴻薇、李彥秀、徐巧芯突破59%;賴士葆約58%;羅智強則約57%。

延伸閱讀

726大罷免懶人必看!1市長+24立委投票人數25%同意門檻曝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而新竹市立委鄭正鈐的投票率,也高達59%;新竹市長高虹安亦來到58.84%;台中市立委羅廷瑋也有58.14%。其他包括葉元之、張智倫、林德福、呂玉玲、廖偉翔等人,投票率全突破56%。投票率唯二低於5成的,是雲林縣立委丁學忠的49.87%,還有台東縣立委黃建賓的49.62%。

以罷免票數來看,同意罷免票數以洪孟楷的9萬4808票最多,但其不同意罷免票數也高達12萬1592票;不同意罷免票數則以高虹安的12萬4360票最多,她的同意票則是8萬6291票。

蘇義傑攝。圖/蘇義傑攝。

差距方面,票數相差最接近的是新北市板橋立委葉元之的3560票,差距最大為桃園立委魯明哲的3萬9022票。

考量到罷免通過的其一條件為「同意票數要超過選區選舉人數的25%」,此條件下共有7人「達標」,分別是王鴻薇、李彥秀、徐巧芯、葉元之、羅廷瑋、傅崐萁、鄭正鈐等。

延伸閱讀

普發一萬讓國民黨726大勝?全台823罷免名單7立委投票有變數

以規則來說,罷免票比例超過25%這數字,即便反對罷免票多過罷免未過關,但仍代表該選區有一定比例選民,對於現任立委有不同意見。

一般來講,罷免案不是常規的選舉,投票動力會較為不足,不會有高達55%的投票率,更遑論此次全國性、遍地開花的大罷免行動,更是難有共通主軸可集體催票。

台灣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蘇義傑攝。圖/台灣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蘇義傑攝。

而這場選舉若以上下半場區分,上半場幾乎是綠營和民團在主秀,投入大量資源打空戰,透過社群平台、影音宣傳、街頭快閃等方式來放大聲量,並掀起民眾對罷免案的關注,但到了中後期似乎略顯乏力。

反罷方的國民黨雖起步就面臨「以罷制罷」策略的失敗,一度面臨抄家面族之禍。可在官司暫歇後,下半場便急起直追,不再扭捏作態地全面進入熱戰,並把握機會,打出不少民生議題而獲得選民認同,當中尤以普發現金1萬元最讓大眾有感,把投票率徹底衝高。

延伸閱讀

賴清德真面目哪一種!剛烈威嚴、貫徹理念並存天秤男是好總統?

國會停擺、耗時1年燒5億人民納稅錢落空收場!民進黨「選輸翻桌」策略疑遭民意反噬

有趣的是,這場罷免選舉的預測,從南或從北角度出發,大有不同。

就以選前的賭盤來看,南部縣市至少都開出6席以上,且「愈南愈綠」的縣市開得盤口愈樂觀。反觀北部地區,雖然是主要的人口稠密區,會讓罷免的宣傳更加有力,但對選情的預估卻不同於南部的樂觀,保守在不到5席、甚至0席的預估都有。

會有這樣的盲點,多少與同溫層的關聯有關。南部縣市畢竟還是民進黨優勢區,且沒有綠委面臨罷免之禍,難免會認為主旋律仍是反對國民黨。加上看到立場接近的罷團如此賣力,黨政機器不斷播送藍委的出包糗態、誇張失言,自然會對大環境氛圍的判斷有誤差。

張智傑攝。圖/張智傑攝。

熱戰型選區的策略效果,不僅體現在雙北等人口稠密的核心都會區,還有桃園、台中、新竹等部分人口較為分散的行政區,同樣衝出超過五成投票率,彰顯選民動員效應已擴散至非核心地帶。

花蓮更是在民進黨重兵壓境,以對決傅崐萁地方勢力的狀況下,碰撞出超過6成的投票率,這些都是台灣選舉史上首見的。

另一方面,本次也有7位立委的不同意罷免票,比2024年當選立委時的得票還多,包括新北市張智倫、桃園市呂玉玲、桃園市邱若華、桃園市魯明哲、基隆市林沛祥、新竹市鄭正鈐、台東縣的黃建賓等人。

蘇義傑攝。圖/蘇義傑攝。

分析背後原因,多少和民眾黨動員有所關聯,等於2024年拿下40%選票支持度的民進黨,要面對30%的國民黨、20%的民眾黨合擊,自然是難以匹敵。

如今選舉結果出爐,該計劃化為泡影。這項耗時1年、以拉下國民黨立委為目標的「社會運動」,仍無法改變國會的藍綠白版圖。

而這場耗費5億人民納稅錢的大罷免行動,不僅未改變國會任何現狀,仇恨式動員還讓社會陷入更加無法解除的對立旋渦,也讓國政停擺半年之久。這樣的結果,代表人民並不認同民進黨這樣「選輸翻桌」的做法。

延伸閱讀

普發一萬領錢時間、被錢砸笑可能5方法!學日韓政府請全民吃飯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社福政策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最快9月領?國民黨3提案法制化比較圖一次看
726大罷免全數不通過!誰差點被拉下馬?各選區得票數一次看
陳布萊

陳布萊

城市學特約記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