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棄式內視鏡佐光學、電子、機械到臨床醫學!人工智能、5G雙引擎帶動台灣醫療器材、科技跨域人才引領國際

台灣超小眼底鏡稱霸美國市場!晉弘科技AI智慧醫材為何世界瘋搶

台灣超小眼底鏡稱霸美國市場!晉弘科技AI智慧醫材為何世界瘋搶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Bjarne Vijfvinkel。(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作者:蔡炆璇
攝影:張智傑、蘇義傑
日期:2025-10-14

在竹科實驗室裡,工程師將可攜式手持眼底鏡接上GPU模組,螢幕隨即浮現清晰視網膜紋理,並透過AI即時運算與5G回傳雲端,幫助眼科醫師遠端判讀。這套結合NVIDIA邊緣運算與遠傳醫療雲的系統,讓原侷限大醫院的檢驗工具普及全台200多個鄉鎮診所與衛生所,大幅縮短診斷時間,也展現台灣醫療與工程跨域人才的成果。而推動產業升級的功臣,正是2010年創立的晉弘科技。在董事長鄭竹明帶領下,企業以光學醫材起家,不僅耳鏡市占率居冠全國,眼底鏡還打入美國市場,帶動本土醫療器材的國際能見度。同步晉弘更拓展組織,整合一次性拋棄式內視鏡與關鍵模組耗材供應鏈,串接臨床痛點、製造量能與科技研發,為國家創造整合專業的即戰力。這背後亦回應全台醫療的平權,從過去病患檢查病灶費工耗時,有時還得承受高侵入性手術,到如今微型化設備讓檢測快又安全,終使慢性文明病與高齡社會重視的「及早發現、即時治療」健康觀落實生活,為全球逾4500萬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帶來預防希望,也替偏鄉醫療補上一哩路。

走進竹科,從晶圓廠無塵室的日夜不歇,到新創實驗室的燈火通明,總能看見國際產業的各種縮影。不過園區內的晉弘科技選擇走上一條獨特道路,即以光學醫療器材為根基,將AI技術導入臨床應用。

對此,董事長鄭竹明坦言,醫材與電子業最大不同在於「高度整合」,每款設備都牽動光學、電子、機械到臨床醫學等專業。而台灣不缺單一領域年輕人,只是要成為真正跨域、洞悉醫療缺口,並與工程團隊進行溝通的長才,才源卻始終稀缺。因此,晉弘不只研發產品,還為國家打造跨界人才庫。

蘇義傑攝。圖/蘇義傑攝。

晉弘科技啟動智能AI、5G雙引擎!帶動台灣智慧醫材、科技跨域才領先國際

舉例來說,面對全球視網膜病變病例攀升,過去桌上大型儀器只能安置於大醫院,民眾為檢查總得長途跋涉。晉弘因此開發輕巧眼底鏡,讓地方診所與鄉鎮區衛生所皆能為民服務。

而且檢驗影像透過兩大途徑,更有助臨床的精準治療。一是藉晉弘與輝達(NVIDIA)開發的邊緣AI電腦,於現場做出初步疾病診斷;二則透過遠傳電信5G平台上傳雲端,進行更完整細緻的分析,讓醫生及時準切地掌握病況,並據此給予用藥指引。

晉弘科技董事長鄭竹明。張智傑攝。圖/晉弘科技董事長鄭竹明。張智傑攝。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於是這套輔助系統,如今便在花東落地生根。從慈濟等大型醫院到社區院所,眼科與家庭醫師已能跨院會診,讓病人不再長途跋涉,就能控制病情。之於醫療體系,專科資源自然被有效分流,充分實踐政府推行的分級診療。

延伸閱讀

成大生3強企業最愛、台南當寶!爆紅日本的台灣頂大不是台大?

又除了眼科外,晉弘也讓AI擴展至長者與慢性病患者的傷口照護。對於臥床或糖尿病患者,壓瘡與傷口久不癒合一直是沉重負擔。過去,醫師需不斷量測紀錄,可現今只要透過儀器拍攝,就能立即判讀傷口大小與深度,生成完整病歷。

與此同時,晉弘更將研發重點置於一次性拋棄式內視鏡,尋求檢查與治療一氣呵成。即透過內視鏡結合手術器械,讓醫師診斷能同步採檢與處置病灶,藉以省去清洗消毒醫材的環節。一來縮短病人療程、避免感染風險,二能讓院方免於器材週轉,大幅推升醫療量能。

蘇義傑攝。圖/蘇義傑攝。

循此,晉弘更為滿足跨科別醫師的檢查需求,以因應臨床場域多元化,還建構更完整產品線,先後推出鼻咽鏡、泌尿鏡、支氣管鏡,未來更計畫延伸關節鏡,致力提供醫療更全面的解方。

延伸閱讀

台積電磁吸專業人才虧大?廣運靠「錢多事少離家近」搶世界通才

而伴隨智慧醫療業的快速成長,晉弘同步還加速供應鏈的整合。2023年先成立子公司「晉昇智能感測」,專注關鍵模組的研發,逐步擴展至核心零組件的上游市場,為各大醫材品牌提供技術支援,奠定難以取代的地位。

2024年,晉弘更併購有35年歷史、專精於醫療耗材與塑膠模具射出的「聯讚精密」,進一步穩固高品質製造能量。種種布局,都不僅展現晉弘的擴張策略,還意味著,跨域人才的協作與結構再造,將是永續企業取得市場閉環優勢的重中之重。

晉弘科技董事長鄭竹明。張智傑攝。圖/晉弘科技董事長鄭竹明。張智傑攝。

晉弘科技深入醫材鏈整合臨床醫學智能技術,打造國家跨境人才競爭新起點

「AI不能取代醫師,而是幫助非專科醫師初診,並強化專科效率,最後做決定的還是人。」鄭竹明一句話,道盡技術與人才並重的核心本質,尤其在晉弘,工程師與臨床醫師交流早是日常。

由AI技術員蒐集大數據並設計成演算法,以確保軟硬體穩定運作;醫師在第一線回饋臨床需求,讓技術化為可實踐的診療工具。如此跨界聯手,都凸顯未來亟需能跨學科、洞察產業缺口,並懂得市場語言的整合人才。這一點,從台積電到聯發科接連鎖定大健康產業,便說明跨界已是全球趨勢與共識。

據此,鄭竹明還觀察到,許多大專院校開始推出跨院學程,嘗試結合生物醫學與工程學。但國內能兼顧專業深度與國際視野的人才依舊稀缺,特別是中高階醫材主戰場位在歐美日,台灣因市場規模有限,人才又更顯不足。

晉弘科技董事長鄭竹明。張智傑攝。圖/晉弘科技董事長鄭竹明。張智傑攝。

為此,他提出了育才應雙軌並行,一方面在工程、醫療或管理領域打好基本功;期間,再由企業挑選出潛力才,進而培訓成具國際觀的專業人士。

此外,晉弘也積極延攬海外在地代表,專責處理各國醫療法規與市場貿易溝通,讓所有能落地的跨文化實戰經驗,反過來成為組織內,培養本土青年的關鍵養分。

延伸閱讀

礁溪老爺酒店常客猛住700次!宜蘭溫泉霸主客滿20年靠這種員工

同時,面對AI加速醫療革新,鄭竹明仍提醒,AI價值在於「有中生有」,將既有知識效率彙整。但若要「無中生有」,激盪想法新火花,仍須仰賴人際交流與碰撞,以展現科技下的人性溫度。也因為這份思維,使晉弘得以在國際市場維持40至50%商品毛利率,並憑藉嚴格的醫材認證與精密產品穩健拓展全球市場。

基此,鄭竹明懇切說到,對年輕人而言,醫材業是職涯的絕佳起點,既能快速累積臨床脈絡與法規經驗,還可跨足多領域的豐富歷練。未來無論轉向科技大廠或持續深耕醫療,都將奠定堅實的整合思路與彈性的應變基礎。

取自Unsplash。攝影者Olivier Gerbault。(示意圖,非內容畫面)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Olivier Gerbault。(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延伸閱讀

花蓮香草飯店讓人一住就一週!連國際酒店都讚秧悅美地世界唯一

綜上所述,當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智慧醫療需求愈發迫切,晉弘展現的價值再次印證,翻轉未來之力不在冰冷科技,而是能跨界、協作、創新的新人才。

當然,鄭竹明也不諱言,國際挑戰不斷。如中國大陸醫材正以龐大市場與成本優勢搶占版圖,台灣跨域人才如何守住競爭力,將是晉弘,也是台灣智能醫療共同迎戰的課題。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臺北市立大學三軸人才強爆!六都唯一市立大學影響力撼動頂大
嘉義500萬秘境老外才知?新悦花園酒店這種員工把阿里山搬飯店
藝術人才錢景看齊半導體永不失業!南藝大靠文化擋台灣科技災
蔡炆璇

蔡炆璇

遠見記者、城市學數位策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