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輝達創辦人黃仁勳被學者認為最適合行銷台北,張智傑攝影。 在全球城市品牌競爭愈發激烈的趨勢下,台北商業大學於日前舉辦「2025創新城市行銷論壇」,探討如何打造城市新價值。其一場次「以創意設計打造城市創新品牌行銷」聚焦城市文化、地方敘事、文創IP與體驗經濟,邀請多位長期深耕行銷、品牌與城市文化的專家進行分享。會後更討論台北市的吉祥物,與會專家認為,其實成功帶起夜市美食話題的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和以《沒出息》洗腦神曲紅遍社群的立委王世堅最適合將台北行銷國際!
「以創意設計打造城市創新品牌行銷」論壇由臺灣大學名譽教授陳厚銘主持,四位講者包括中原大學副教授黃哲盛、國立中興大學副教授卓信佑、創集團共同創辦人暨品牌長黃瓊儀、以及台灣設計研究院展業前瞻組組長吳於軒從不同角度切入,共同描繪城市品牌的現況與未來方向。

中原大學副教授黃哲盛以自身在紐約大學擔任訪問學者期間的深刻體驗為例,點出紐約之所以成為世界級城市品牌,其關鍵不僅在高度發展、文化能量,更來自城市中每一個具生命感的細節。他分享,《New Yorker》雜誌擅長以文創視角捕捉紐約的人文街景,包括黃色計程車、中央公園、曼哈頓的摩天大樓等,形成具辨識度的文化符號,使城市面貌得以被「閱讀」,也能被世界記住。
黃哲盛指出:「城市品牌的複雜度來自多面向,但往往一句話、一張圖像就能勾起所有人的城市印象。」他進一步提出城市品牌建構的「雙E架構」:
Experience:旅客的到訪體驗
Enjoy:居民的生活享受
他認為,城市行銷不能只靠觀光亮點,而是讓外來者與在地居民都能從城市中找到情感連結,讓生活與體驗共同構築真正的城市品牌。

他也以學生專案為例,展示以「漫步者」視角描繪六都風貌的城市設計,強調用簡單符號捕捉城市特色的力量,例如以皮鞋代表台北、拖鞋代表台南、運動鞋象徵台中、以機車象徵高雄等。城市形象不必複雜,但必須與生活貼合。

第二位講者、國立中興大學副教授卓信佑則以行銷專業角度切入,說明城市行銷不只是推廣,而是一套系統性的策略。
他指出,行銷核心就在於「創造、溝通、傳遞價值」,最重要的前提,是要先回答一個問題:城市究竟要滿足誰的需求? 若沒有明確的目標對象,所有行銷都可能流於形式。
卓信佑提出的城市行銷對象包括:
他強調:「你要知道你的城市想『解決誰的問題』,才能提出對應的價值主張。」不同目標族群的需求不同,城市行銷策略就會完全不同。例如對人才而言,需要工作機會、生活品質;對企業而言,則是產業環境、政策誘因;對旅客而言,則是體驗與文化亮點。
他表示,城市行銷的實踐需要跨政策、文化、產業與社會共同參與,是一種「整合治理」的過程,而非單一活動就能達成的結果。
第三位講者、創集團共同創辦人暨品牌長黃瓊儀,以創意人視角分享城市品牌的「創新與創意」。
他指出,台灣許多城市活動常出現「複製貼上」的問題,如同類型的音樂祭或燈節在不同城市重複出現,缺乏各自獨特性。在全球視野中,真正成功的城市行銷往往來自「挖掘城市獨特資產」並放大它,例如:
.冰島以音樂文化與Airwaves音樂祭成為新聲音孵化器
.荷蘭恩荷芬以科技光影節讓整座城成為未來實驗室
.日本靜岡伊東市以「枕頭大戰」成功創造在地IP

他強調,城市品牌的創新不是憑空想像,而是透過文化、在地故事、居民參與所形成的系統性成果。
「創新來自創意,但能真正落地的創意才叫創新。」他也提醒,城市品牌必須讓人「感受不同」,使外來者與在地人都能從城市中獲得新的體驗價值。

最後一位講者、台灣設計研究院組長吳於軒,從設計與文化的角度分享城市品牌的另一種可能。
她指出,城市展覽與城市行銷的關鍵,不只在於讓外界看見城市,而是「讓城市居民重新看見自己的城市」。設計能讓隱性的文化被看見,也能提升在地人對城市的認同。

吳於軒以2014年台東設計展為例,說明如何透過在地工藝、海洋元素、「台東一百種藍」等故事,讓城市品牌逐步成形,甚至讓縣市政府重新設計名片與視覺識別。
她認為,城市品牌的本質,是讓居民、旅客、創意工作者、甚至公部門,都能共同參與城市敘事,形成「共享的城市語言」。

論壇最後,主持人陳厚銘帶領四位講者針對「台北市吉祥物」展開討論,意外成為全場亮點。
黃哲盛表示,若台北要挑選IP,目前最具全球識別度仍是台北101,而且它不只是地標,也會與城市事件互動,如透過燈光字樣為城市發聲,因此「101與台北是一起走的」。
卓信佑以行銷分析指出,台北的三大關鍵資產是科技、美食與創新文化。他甚至幽默提到,若從符號來看,「黃仁勳代表科技+美食;王世堅象徵創意文化」兩者都具備成為台北吉祥物的可能性,反映出台北的多樣面貌與城市精神。

吳於軒則以文化角度切入,她提到台北曾有世大運吉祥物「熊讚」作為IP,但認同度有限。她認為,比起從名人或地標出發,「每一位生活在台北的市民,其實都是最好的吉祥物」,因為台北的魅力正是由各種生活者共同形塑。
黃瓊儀補充,台北市的市花杜鵑、市樹藍楹、市鳥藍鵲,其實都符合城市精神,是非常適合開發為城市IP的象徵。他指出,城市自然符號若能被創意化包裝,也能形成強大的識別度。
2025創新城市行銷論壇以四位講者的跨領域觀點凝聚共識,城市品牌並非靠單一活動、單一政策或單一符號,而是需要文化、科技、居民、創意與治理共同累積。
城市品牌的競爭,已不再是景點之爭,而是體驗、文化、敘事與價值主張的綜合展現。而城市的吉祥物,也不只是形象,而是城市精神的投射!甚至「台北真正的吉祥物,就是每一個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