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COVID-19疫情爆發後,「鎖國」「封城」「隔離」「遠距」等過去認為不正常的模式,已成為大多數人日常。2年過去,旅遊業面臨空前大蕭條,同時遊客也因為長期被關在家,對環境和身心狀態轉換的需求及旅遊渴望,來到史無前例的高點。
看更多 》投資旅遊房產撈觀光財!創飯店民宿打卡點看準2條件必紅(下)
根據Amadeus統計,全球有77%受訪者希望2022年能出遊,Booking.com也統計,42%受訪者想在未來進行更多旅遊。
而且最不可思議的是,台灣竟然有72%受訪者,寧可放棄升遷或尋找摯愛的機會,也要出國旅行,甚至有66%受訪者已經在規劃未來的出國行程。
從現況疫苗施打及疫情流感化的狀態來看,2022年後幾年,真正的海外報復性旅遊即將展開。
看更多 》國家級邊緣人2022身分證對完換車牌「尾數中2碼」住6折森林飯店
圖/資料來源The Luma Hotel。方格子提供。
在國內、在家裡關了2年,你還想待在城市或室內嗎?答案很明顯。
Booking.com全球統計,有53%受訪者因長期在家,非常希望接觸「外面的世界」,47%受訪者希望去「非」 知名景點的地方旅遊;34%想出遊的受訪者,則將「海洋」視為必要條件。
看更多 》台東多良車站不是最美了?全台打卡6車站誕「美感第一」祕境
又該統計中,『海外旅遊』『戶外旅遊』的比例也明顯增長,與自然景觀有關的搜尋標籤更呈成長趨勢,包含健行(94%)、乾淨的空氣(50%)、大自然(44%)、放鬆之旅(33%),這些數字都訴說各地旅客對重新探索自然的渴望。
不僅如此,台灣旅客還有49%打算在未來,選擇較冷門的目的地旅行;另有21%受訪者認為,悠閒的海灘之旅或SPA旅程是首選。
欣傳媒統計2021年台灣人期待的旅遊目的地,日本依舊是台灣旅客參訪首選(占43%)。
緊接著為泰國、南韓、 越南、馬來西亞等,可見台灣人主要還是以周圍亞洲國家為主。
一來方便、 便宜、熟悉,二來現在是非常時期,旅途愈遠風險愈高,故選擇鄰近國家旅遊將會是未來幾年方向。
至於大家熟悉的熱門景點,哪裡才最符合旅客新需求?
Booking.com整理全球能「同時兼顧自然環境生態及鄰近大城市方便」的旅遊推薦,其中6個城市位於歐美,而亞洲上榜的地方,則是台灣和馬來西亞的濱海區域。
經過COVID-19這全球性災難肆虐後,長期待在相同環境下的人們,因為多了一些獨處時光,甚至走過生離死別,進而重新開始思考,社會、個人和自然的關係。
這些重大變故漸漸影響人們的思維和喜好,改變多數人對旅遊的想法和選擇。
根據《環境資源中心》整理分析,短期「觀光」行程不再是主流,讓人放鬆身心的「慢遊」和「生態旅遊」才是現在旅客的需求。
看更多 》武陵農場、角板山行館春雪梅花接力開!全台熱門賞梅景點出爐
但慢遊也不是新概念,歐洲人早有這種旅行模式。
慢遊是拉長出遊時間,融入當地成為「偽在地人」,放慢步調,走進大自然,不買土產,不走觀光路線,只帶屬於自己的故事回家。
顯見長期疫情、生活緊張、彈性疲乏的情況下,意外重新燃起人們對慢遊的渴望。
旅遊目的和形式,在這段期間也出現新可能性,商務旅行和休閒旅遊有融合趨勢。
「Workation旅遊辦公」概念興起,一邊工作一邊旅遊因為更暢通、更快速(5G)的網路環境成為可能,加上疫情期間,大家線上工作、透過視訊進行會議的模式養成,遠距辦公漸漸成為了習慣。
從不限地點的遠距工作「remote work」,延伸到工作結合旅遊的「Workation」,這全新的旅遊工作型態無疑成了趨勢。
圖/放慢腳步,一邊工作一邊玩體驗人生,讓勞動者因為不斷擴展視野,維持工作熱情而更有生產力。攝影者Bear Chang。方格子提供。
不再受空間限制的工作者,可以自在地選擇喜歡的環境工作,還能在卸下一天的辛苦後,到泳池或海邊放鬆。
這樣的旅遊辦公,跳脫舊有的機械式工作模式,除了讓工作者有更多選擇、增加生活彈性外,也會因為不斷擴展視野、維持工作熱情而更有生產力。
旅遊型態的改變,連帶讓業者服務轉型勢在必行,也為旅遊產業帶來全新發展的可能。
當旅遊和工作、生活結合,成為部分人常態,旅客目的就不會侷限在各大名勝,而是世界任何一個角落。
服務旅客也不再只是旅遊業專利,任何有資源且願意經營的產業都能參與。
參考資料來源:
➤ Amadeus 統計資料,2021 by Amadeus(The survey of 9,074 consumers across France, Germany, India, Spain, Russia, Singapore, the UAE, the UK, and the U.S.)
➤ Booking.com統計資料。
➤ 欣傳媒策畫「後疫情時代旅遊意願大調查」統計資料,樣本數為4,029位台灣民眾。
本文透過「方格子直送」計劃合作轉載,作者Bear Chang,原文《後疫情旅遊趨勢觀察-新旅遊房產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