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書摘《台灣的世界遺產潛力點》原書名《ユネスコ番外地 台湾世界遺産級案内》Taiwan Can Share!

想攻頂玉山55年!一名日本人攀登後「埋進指甲」原因藏核彈洋蔥

想攻頂玉山55年!一名日本人攀登後「埋進指甲」原因藏核彈洋蔥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YangZhen Lin。
作者:書中城市
日期:2022-04-15

編按:2020年,台灣即便被WHO排除在外,仍對深受新冠肺炎疫情所苦的各國發出「Taiwan Can Help」宣言,無償提供各種醫療物資。於是,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存在感愈來愈高。無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裡,台灣為「未登錄之地」,卻至少有18個地方具世界遺產等級的自然、文化潛力點。為了讓更多台灣人認識台灣世界遺產相關問題、向世界推廣台灣擁有眾多世界遺產級遺產,是刻不容緩的進行式。唯有理念支持,行動支持,才能展現世界難以忽略的台灣。

台灣的倡議:與全世界共享「文化瑰寶」 

2002年,台灣政府接受學者建議,決定積極推動參與世界遺產的工作,文化部(當時為文化建設委員會)隨即召開評選會,選出太魯閣國家公園等11處世界遺產潛力點,其後又增加玉山國家公園,成為12處潛力點。

此項工作後來因故暫停幾年。2009年,文化部再度召集「世界遺產推動委員會」,將原「金門島與烈嶼」修正為「金馬戰地文化」,增列5處潛力點,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於是成為17處18點。

2010年,為展現金門及馬祖兩地不同文化屬性特色,更呈現地方特色,並掌握世界遺產精神與普世價值,文建會再次召開會議,決議通過將「金馬戰地文化」修改為「金門戰地文化」及「馬祖戰地文化」,因此,目前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共計18處。

因為關心,我和一些熱心的專家學者,有機會從2002年起,就參與台灣推動世界遺產,並選出潛力點的事宜,也在初期負責輔導一些潛力點。

然而,在此項工作推動過程中,確實有不少人持錯誤觀念,以為成為「潛力點」後,在短時間就能馬上躍升為「世界遺產」。

其實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一處遺產,倘若要成為世界遺產,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並經歷一個理性過程。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為此,台灣政府開啟推動工作,包括研習活動、推廣活動、參觀活動等,同時也印製折頁、郵票,並拍攝影片來宣傳。

此外,台灣還邀請各國專家進行演講,獎勵民間出版社出版介紹國外世界遺產的書、旅行社推出巡遊世界遺產之旅。我也企劃了好幾個國外世界遺產的觀摩旅行,帶很多台灣人前往學習。

延伸閱讀

台灣人疫情難出國仍愛沖繩勝墾丁?視訊VR看世界遺產爽逛國際通

推動世界遺產對台灣文化教育及文化遺產保存維護,是很有意義的事,因為這項活動,不但可做為台灣民眾了解世界文明與文化的媒介,也可藉由認識國外的世界遺產,當作台灣文化遺產保存維護的借鏡,更可成為台灣突破外交困境、參與國際文化事務的舞台與基礎,最後一點尤其重要。

近年來,台灣成功引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遺產相關會議,我與一些學者,也有機會在這些會議上參與演講與發表論文。

因此,針對市民舉行的學習場合,我們會仔細並耐心解說,要走上實現世界遺產的道路非常艱險,一定要一步步踩穩台階,持續努力方可能成功。

我認為,推動台灣參與世界遺產是台灣人的國際性責任,也是義務。

因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就像文明拼圖,是全世界了解多樣文明、文化、歷史的工具。若缺少了台灣,就是奪走全世界知道多樣完整文化的一個機會。

台灣若能擁有世界遺產,將使台灣的文化成為世界拼圖中的一塊,而且被嵌入整體中。

我一直相信,不論要花多久時間,都應該努力去實現。

過去,台灣有些人覺得自己的文化與景觀,完全不可能被登錄在世界遺產中。但輿論已經改變,有許多人深深覺得,我們要去做能做,且該做的事。針對登錄世界遺產一事,台灣人民開始認知「不能放棄!」

在正常情況下,申請世界遺產已不是件易事,台灣如果再把政治因素考慮進去,就更難上加難。

但不能因此放棄,透過世界遺產潛力點讓世界看見台灣的機會。

在目前,一方面每一個台灣的世界遺產潛力點,都可依世界遺產的標準來進行指認、保存維護,即便台灣幾年之內,還無法真正加入世界遺產,卻可能創造出18處世界遺產與國際接軌。

二方面,台灣可積極透過國際友人及組織,特別是世界性的扶輪社、獅子會與NPO團體,借助他們的力量,與國際社會一同推進這項有意義的運動、對外宣導,讓台灣的世界遺產潛力點在全球發光發亮。

本書的日本作者們,也因為格外熱愛台灣,並熟知本土大小事,於是一一造訪這18個世界遺產潛力點,並熱情地為各位導覽。當然,這可是初次嘗試的企劃。

一旦成為世界遺產,當地往往就會出現洶湧的人潮與成堆的垃圾,而台灣的世界遺產潛力點,則是尚未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識與認證的地方,所以正適合趁現在去造訪,畢竟全世界的專家可都打包票保證值得一訪。

因此我在這要再次大力鼓吹:讓我們走在世界前端,邁向台灣的世界遺產潛力點,感受台灣多元又迷人的驚奇感吧!

延伸閱讀

毒瘤垃圾山臭台北44年變「勝利組綠地」內湖生活時空故事(下)

置身玉山國家公園,切身感受地球之大之圓

水里車站,位於又稱為南投縣觀光鐵道的集集線上,觀高距離水里車站約60公里, 坐在卡車上搖搖晃晃4小時才能抵達。

在這裡,標高已超過2500百公尺,前方只窺見我們接下來要攀登的玉山山頭。

登山道很快變窄,我們以之字形的路線開始攀登。繞著八通關山的山腰,攀過一座山巔後,廣大高原便一覽無遺。

都已經11月了,高原上的草仍青綠茂盛,讓人無法想像這是高達2700公尺的山峰。當時萬里無雲, 非常舒服。十一月是最適合爬玉山的時候。

不久,在森林裡看到的玉山愈來愈大。這裡的岩石表面是黑色的,感覺很有魄力,但岩石本身似乎很脆弱。

走出森林後來到的地方,正是森林界線,這一帶高度是海拔3600公尺,我們很驚訝山的姿態,竟然會因緯度不同而有這麼大的差異。

從森林界線到頭頂上方遠遠看到的、稱為風口的「山坳」,必須一口氣攀過相當陡的300公尺斜坡。

首先穿過玉山圓柏,接著越過粗糙的碎石坡,再爬上之字形的登山道。因為太陽照不到,從拗口吹拂而下的風非常冷。

大約經過40分鐘就到達山頂下方的坳口,下一步終於要邁向山頂。風勢如我們預料的一樣強,不過午後陽光照射在山頂上很溫暖,讓人難以想像是位在標高4000公尺的山頂。

在山頂上,西側視野初次展開,放眼望去,美麗雲海連綿到地平線,幾乎可以讓人實際感受到地球之大、之圓。

在漫長又痛苦地攀上斜坡後,看到這雄壯景象,心情不由得激動起來。能感受到玉山海拔高度的神奇與樂趣,正是登山的有趣之處。

取自Unsplash。攝影者Yenpo Chen。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Yenpo Chen。

憧憬了半個世紀的「新高山」

1945年日本戰敗後,8歲的我不得不離開台灣,直到現在仍懷念著「故鄉台灣」的河山。

自懂事起到讀國小二年級為止,我都在台北生活,每天早晚仰望的就是大屯山、七星山和觀音山等,但不論怎麼說,當年以新高山為名,也就是現在的玉山,在我心目中就是如此與眾不同。

台灣有許多高山都是原住民聖地,被劃為管制區,對登山一事多所限制,但新高山與次高山,即現在的雪山,則相對較早就能攀登。

當時台灣的國中與女校,為鍛鍊學生身心,都會鼓勵他們去爬新高山。

我經常聽到人們提起新高山,每每心跳不已地想著,總有一天自己也要去爬這座「日本第一」的山。

此外,台灣也會用「新高山」一詞來為各式各樣的動植物、商品、商店等命名,所以對我而言,新高山比富士山更有親切感。

我是在2001年,平成13年、大約65歲時,實現了孩提時代攀登新高山的夢想。

延伸閱讀

台灣元宵燈會2021入選世界夜景遺產!屏東鮪魚、台中光樹耀國際

10月10日,我飛到闊別已久、朝思暮想的台灣,從桃園國際機場一路南下,經由嘉義、阿里山,選擇了西側,從塔塔加鞍部開始攀登的路線。

我住在日治時代新高下駐在所遺蹟改建的山屋「排雲山莊」,半夜2時起床,稍微吃點東西後,3時便出發。

穿過玉山的冷杉林,在類似矮松的玉山圓柏中邁進,最終來到森林界線,然後就是攀爬崖錐斜坡與露出岩床的陡坡。

到了5時30分,我終於站上了頂峰。在登頂同時,朝陽也升了上來,四周突然明亮起來,周圍浮現出雄壯豪邁的龐大群山。我想著,自己終於來了,心中滿是感動。

但可不能看得太入迷,畢竟6時就要開始下山了。我在山肩處挖了一個小洞,放入比我更惦記台灣的父親遺照。

但我想,父親一個人應該會寂寞,於是把自己指甲一同埋了進去,然後合掌拜別,這是我攀登玉山的另一個目的。

戰敗後,自離開台灣的那天起,我便心心念念想著,總有一天一定要登上玉山,過了55年後,終得償所願。

對出生或生活在日治時代台灣的人來說,新高山的地位,就像富士山對居住在內地的日本人來說,那樣崇高。

書籍《台灣的世界遺產潛力點》聯經出版公司提供。圖/書籍《台灣的世界遺產潛力點》聯經出版公司提供。

本觀點文部分擷取自《台灣的世界遺產潛力點》書摘資料,聯經出版公司。

作者介紹|平野久美子

出生於東京都,學習院大學文學部畢業。曾任日本文藝家協會會員、編輯,現為自由撰稿人。
在學時就遍歷世界各地,發揮專注於亞洲的熱情,以亞洲與日本的關係性為主題寫作,並活用20多年來所累積的台日人脈網絡而成為企劃主編。

她可說是台灣茶與刨冰的忠實粉絲,同時是一般社團法人「台灣世界遺產登錄應援會」的資深顧問。已出版中文著作有《多桑的櫻花》《牡丹社事件 靈魂的去向:台灣與日本雙方為和解做出的努力》,該書是講述近代台日關係起點「牡丹社事件」的力作。

日文著作則有《テレサ‧テンが見た夢華人歌妓伝説》《台湾好吃大全》等。

譯者介紹|楊玉鳳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喜歡文字,喜歡旅遊。期望過上晴耕雨讀的好日子。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投書觀點旅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玉山旅社大火燒毀!當年沒錢沒人的社運咖,如何修復70年販仔間
包種茶故鄉南港太神!台北綠洲爆正能量,待1小時如全天森林浴
書中城市

書中城市

城市中的迷途小編,介紹各種和城市主題有關的實用書訊。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