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艋舺」改名佛典中的「萬華」、新北「水返腳」雅化名為「汐止」、新竹「咸菜棚」音似日文關西而易稱

台北松山哪來的山?北台灣4大「和風地名」因日本人喊難聽秒改

台北松山哪來的山?北台灣4大「和風地名」因日本人喊難聽秒改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Aaron Burden。
作者:方格子VOCUS
日期:2022-05-18

你知道台灣地圖上,隱藏著很多日本地名嗎?這些都是日本時代留存下來的痕跡。像是萬華、豐原、民雄、高雄等。每一個我們經習以為常的地名背後,都有著一段故事。在故事的開始,最初的地名背後,有著無盡的寶藏,在那等著人們去挖掘,一起來看雙北與新竹,北台灣4個「和式地名」的精彩故事吧!

台北|艋舺 → 萬華

台北城的起點,萬華,最初的名字叫艋舺,因為以前凱達格蘭族原住民常乘著小舟到此交易,而原住民稱他們的小舟為「艋舺」(ManKa),久而久之,就變成該地的名稱。在清代時,「艋舺」「蟒甲」等寫法,是很多人都聽過的事。

但為什麼,艋舺會變成萬華呢?

這是因為,日本時代的殖民政府不喜歡這名字,於是取了佛典中「萬華」2字取代「艋舺」,畢竟萬華的日文發音,近似艋舺台語發音。

特別的是,縱使做了如此改變,「萬華」2字也並非當時官方劃分行政區的用名。直到近代(1990年),才開始將萬華作為行政區名稱使用。

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地人口中的「艋舺」,並非代指萬華,而是萬華的其中一個區塊而已喔!

延伸閱讀

南投鹿谷多是山羌、彰化花壇「很下等」中台灣日式5地名藏誤會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取自Unsplash。攝影者Supasit Chantranon。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Supasit Chantranon。

台北|錫口 → 松山

台北市松山區,古稱錫口,在當地巴賽族原住民語中,意思是「河流彎曲處」,所謂的河流,正是指基隆河。

現在「錫口」的位置,大致上就在松山火車站、饒河街附近。

直到日本時代,這名稱被改為松山(まつやま),原因是什麼呢?

其實眾說紛紜。有人說,這是因為與日本四國的松山,有相似的景觀,所以如此命名;也有人說,可能是當時負責改名的人就叫松山。

唯一能確定的是,當時這裡應該沒有很多「松」樹,畢竟那是在高緯度高海拔才比較會出現的植物;位處台北盆地的這裡,也不可能有什麼「山」。

延伸閱讀

住板橋跟台北人「一樣光榮」?不提新北門牌,桃園網友揭心裡話

新北|水返腳 → 汐止

水返腳,是指潮水折返處之下。

在台語中,水返是指基隆河潮汐折返;腳的意思是指下方。

基隆河潮汐到達凱達格蘭族峰仔峙社(今鄉長里一帶)附近,而汐止中正路老街,則位於峰仔峙社下方,因此稱為水返腳。

1808年(嘉慶13年),清廷設置水返腳汛,汐止開始有官兵進駐後,商旅往來更加熱絡,居民於是聚集。

直到1810年(嘉慶15年),宜蘭納入版圖,水返腳成了公文往返的「淡蘭古道」交通要角,為遞送公文及方便商旅往來,設有水返腳舖尖站、舖司1名及舖丁4名管理鋪站,提供飲食(鋪)及休息(尖)服務。商旅往來逐漸增加,民居也漸趨綢密。

至於「汐止」之名又是從何而來?

「水返腳」的意思,指潮汐到達並退回的地方,日本政府為「雅化」名稱,在不便原意的情形下,改稱為「汐止」(しおどめ)。

延伸閱讀

打狗變高雄、打貓成嘉義民雄!日本人改美台灣5大「不雅地名」

新竹|咸菜棚 → 關西

或許很多人會好奇,日本有個關西地區,台灣也有個「關西」,這之間有何關聯?兩處景致似乎大不相同!

其實,這只是關西舊地名的日文雅化轉譯。

關西,以前叫鹹菜棚,看字大概就知道為何命名。

而鹹菜的台語發音,與日文的關西讀音相似(かんさい),故改為此稱。只能說,鹹菜與關西,真的是有趣的連結啊!

最初地名背後,有著無盡寶藏

以上,就是關於北台灣幾個「和式地名」的故事,其實這樣的名字,還有很多、很多。 

或許日本時代,已經離我們很遠,但至今我們能仍從地名看見歷史的痕跡。

這些改名的行為,不見然全是壞的,但卻也將最原初的名號,給愈拉愈遠。

在如今我們可以見到許多八股式的地名,如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等時,不免也讓我們思考,是否有個可能,能讓他回歸到一個最貼切的稱呼呢?

本篇節錄內容,透過「方格子直送」計劃合作轉載,作者阿諺,原文《台灣地圖上的日本│14個「和式地名」的故事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翡翠水庫蓋20億原水隧道防污濁!專屬台北人喝的水平常沒在用?
台北龍山寺觀世音菩薩顯靈住艋舺?美人穴2大神蹟佛像空襲無傷
毒瘤垃圾山臭台北44年變「勝利組綠地」內湖生活時空故事(下)
方格子VOCUS

方格子VOCUS

方格子VOCUS 是一個新型態的創作與交流平台,提供無廣告、乾淨簡潔的創作及閱讀空間,也致力於讓有料有趣的內容獲得收入回饋,開創多元的收費機制,幫助創作者實踐夢想。 目前已經有每月200萬個非重複訪客、20萬會員以及2萬位以上的創作者,在這裡盡情享受創作與交流,分享他們的知識和想像。如果你喜愛閱讀,渴望聽見多元聲音,更不應該錯過這些精彩內容!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