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九合一大選候選人皆提出不同面向的青年政策,包括建社宅、降租金、青年成家補助、協助就業和貸款等

青年政策成主戰場!六都候選人砸預算推社宅、青年就業搶年輕票

青年政策成主戰場!六都候選人砸預算推社宅、青年就業搶年輕票 圖/黃珊珊競選辦公室提供。
作者:郭逸
日期:2022-09-08

今年底地方選舉如火如荼進行,各路好手積極爭取「青年」的支持,祭出的政策牛肉從居住正義到活動優惠,還要成立青年局專責年輕人事務。其中,選戰最激烈的台北市,民進黨陳時中要增建社宅、調降租金,無黨籍黃珊珊拋出社宅「以租轉購」新模式,國民黨蔣萬安則提出青銀換居,候選人搶攻青年支持率,企圖打破年齡代溝。

優化住宅搶青年,北市候選人紛紛強調居住正義

陳時中指出,台北市人口流失嚴重,從270萬人跌至246萬人,甚至導致議員、副市長席次縮減,但城市的未來依賴年輕人,唯有讓年輕人願意、有能力居住,才能促進台北發展。

因此,為減輕年輕人租屋負擔,陳時中希望將現有社宅租金調降10%,並加碼每月租金補貼1500元,增加年輕人的消費能力;陳時中不忘補刀現任台北市長柯文哲追求自償率100%的租金計算方式,對年輕人不盡公允,應該讓青年的活動力及稅金回饋給社會及都市,達成平衡。

延伸閱讀

青年安身立命難?地產秘密客看宜居城市調查:年輕人是被迫脫北

甫辭去台北市副市長的黃珊珊則提出「台北未來宅」,包含都更中繼宅與社福全齡宅概念。社宅部分,繼續推動現行的以租代購,包租代管讓青年承租,同時提出「以租轉購」,若青年長期承租,例如20年後,有機會取得房屋地上權,將已繳租金轉為頭期款。

取自蔣萬安FB。圖/取自蔣萬安FB。

至於蔣萬安最早拋出「青銀換居」政見,長者住電梯社宅,老舊公寓給年輕人住,但遭黃珊珊和柯文哲譏諷換湯不換藥,也就是北市正在試辦的「高齡換屋」;不過北市這項政策從今年4月起低調推動至今,只有詢問,入住率掛蛋。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新北新建青年局,青年就業成桃園攻防重點

一河之隔的新北市,國民黨現任市長侯友宜關注青年福利,從行政組織下手,今年初成立青年局,大力推動全面且有感的政策,包括參與國際事務及學習體驗、學生與青年社團諮詢、補助、協力合作、公共及社會參與等等。

民進黨的挑戰者林佳龍則指出,30歲、40歲是「三明治世代」,上有老下有小,政府應提供更完善的托育和長照政策;他如果當選,要推出每戶10萬元成家基金,鼓勵年輕人在新北市結婚成家,並持續在捷運沿線拓增社宅。

取自林佳龍FB。圖/取自林佳龍FB。

「三腳督」態勢已定的桃園市長選舉,民進黨候選人鄭運鵬宣布「運轉桃青三招」升級政策,提出包含桃青人力站單一窗口、做六領七及擴大補助缺才缺工產業等,符合條件的青年最高一年可領8.5萬元,希望成為桃園青年的遮雨棚。

民眾黨候選人賴香伶同樣鎖定青年的工作權,期盼達成「在地就業、多元就業、穩定就業」的目標,除盤點人力需求,並設立職涯發展導師,還要建置「青年創業孵化器」,透過專業輔導,提升青年就業率。

延伸閱讀

台北3年消失17萬人!全台剩2縣市青年增,高雄貸百億年輕人照跑

而國民黨候選人張善政提出在市府成立基金或協助貸款創業,卻被質疑和現任市長鄭文燦的青年政策相似,張善政受訪重申,他的政策「絕對不是複製貼上」。

取自張善政FB。圖/取自張善政FB。

選情較冷的中台灣,民進黨台中市長候選人蔡其昌的青年政策也鎖定成立青年局,同時增加社宅,並推動「新苗計畫」,整合中央及地方的資源,讓青年朋友創業初期就受到政府扶植,同時盤點台中的閒置空間,成立共享辦公室。

目前尚無青年局的台中市政府則設有「青年事務諮詢委員會」,現任市長盧秀燕希望透過公民的聲音,加強市府政策推行,包括加強青年就業權益與職涯規劃等。

台南砸預算,高雄主打傾聽青年的聲音

往南走,民進黨現任台南市長黃偉哲今年年中回顧青年政策,強調相關經費高達6億餘元,成立青年事務委員會、研展暨青年事務科,讓青年的聲音落實在政策上,更啟用創新育成基地,媒合、創造超過3.94億元商機,爭取創業投資資金4427萬元,還培養百萬青農180人。

黃偉哲的對手、國民黨候選人謝龍介從青年居住權益下手,主張都更該結合青年、社宅政策,將建案總樓地板面積的20%作為青年或社宅的建案,建築基準容積率由225%增加到335%,提高1.5倍。

延伸閱讀

2022青年宜居城市調查台中吸脫北族成首選!新北、高雄最想搬家

陳政南攝影。圖/陳政南攝影。

高雄市長陳其邁與對手、國民黨柯志恩則同樣主打傾聽青年心聲。陳其邁透過市府的「青年事務委員會」,借助青年的生活經驗,提供政策參考,無論成功或失敗經驗,都能從中看問題、找解方。

柯志恩則以自身教育心理的專業,傾聽年輕人面臨家庭、職場與低薪的壓力,期望為青年找出解決方案。

青年煩惱大不同,也許候選人無法直接體驗年輕人的生活,仍希望透過有感政策,獲取支持;但最重要的還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也許政策可望達成吃好、睡好、住好等基本生活需求,如果候選人不願感同身受青年訴求,再美好的政策願景,仍會被自我意識極高的年輕人打槍,淪為一場空。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桃園青年局「青聚點」嗨贏星據點!法國名牌怎敢簽約台灣青創?
竹科高薪機器人不如「蔗一條豬」工程師衝新竹東門市場賣快樂冰
不愧是新竹!蛋一顆15元做「人吃蛋糕」艾比兒甜點東門市場最狂
郭逸

郭逸

《遠見》資深記者。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