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市推地方創生當然得為錢?情勒青年回流不該是口號、零和遊戲
圖/取自臉書「林 事務所」。 跳脫穩定工作與都市生活,走進鄉間奉獻自我,除了要有十足的勇氣,「麵包」這現實問題也難以忽視。《林 事務所》創辦人林承毅就強調,地方創生不可忽略「資本」,因為「先讓自己溫飽,才能讓大家溫飽」。而公部門身為地方創生推手,提供金援之餘,更應打造基礎建設,舉凡盤點到整頓閒置空間,提供工作者適宜的服務環境,才能有效提升地方創生的吸引力。
追求收支平衡與生活永續,地方創生不是零和遊戲
過往打造地方發展的「社區營造」,經營模式與概念,通常是一味支出,較少考量工作活動過程的開源。
但地方創生不能只懂得花錢,工作者更需思考如何賺錢,畢竟人流、金流、物流、知識流等層次,皆共利與共生。
「地方創生不是零和遊戲,要有風險控管和足以負擔的工作模式」林承毅說,在他鄉建立穩定生活,才是地方創生的終極目標,工作過程勢必遇到金錢問題,因此工作者應在都市內建立專業,同時獲得基本資源,才能兼顧地方創生與自我生存。

像是林承毅就接觸過一名地方創生工作者「蔡威德」。研究所時期,他在新北市坪林山區打工換宿,慢慢地對坪林產生感情,並以設計專業,打造出各式各樣在地特色伴手禮,同時還接洽政府計畫專案,舉辦多場活動。
如今蔡威德成功在坪林開設「坪感覺」的老宅餐飲店,濃厚文青風吸引許多客人朝聖,透過左手賺錢、右手幫助地方,找到專屬自己的商業模式。
林承毅也說,地方創生工作者除著重銷售外,也有許多靈活方式,不過「重點都是要量力而為」。
他坦言,聽過許多投入情感、挺進鄉間的工作者,因為最終一貧如洗,所以內心滿是抱怨,並質疑地方創生的可行性,最終淪為情緒勒索也只是一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