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韋翔與蔡威德推地域品牌及《金瓜三號》等永續觀光在地深度旅遊,創造年輕人返鄉創業未來工作的N種型態

蘭嶼、坪林玩100次更青年「坪感覺」地方創生塾「曬飛魚」商機

蘭嶼、坪林玩100次更青年「坪感覺」地方創生塾「曬飛魚」商機 圖/取自臉書「曬飛魚 zazawanzine」。
作者:郭逸
日期:2022-11-29

有別於對地方創生一知半解的新鮮人,網路平台《曬飛魚》執行長廖韋翔與《坪感覺》共同創辦人蔡威德,透過多年耕耘,取得他鄉居民的依賴及商業成果,分別為蘭嶼、坪林注入一股活水,帶來產業轉型的契機,創造地域品牌的行動力,更從創生過程釐清出自己的生活步調,成為在地人與外地人的連結。

10年前一會蘭嶼,廖韋翔結下不解之緣

10年前的蘭嶼,並非觀光勝地,即便自然地景與原民文化豐碩,卻未開發出旅遊資源,加上政府固定補助,當地人對發展旅遊產業因此興趣缺缺。

當時就讀大學的廖韋翔,碰巧騎自行車一路來到蘭嶼,不只直接寄宿當地人家,還一起看世界盃足球賽,分享當日打魚成果,人與人之間貼得好近。

取自臉書「曬飛魚 zazawanzine」。圖/取自臉書「曬飛魚 zazawanzine」。

爾後,廖韋翔任職於旅遊業網路平台,培養網路行銷的專業能力。4年前,他再度踏上蘭嶼,因口耳相傳和網路分享,蘭嶼漸為人熟知,但在地人在接納外來客這件事上,仍存有一絲隔閡。

以《曬飛魚》網路行銷專業,開啟蘭嶼在地連結

「我應該要為這裡做什麼事才可以常常來!」因為熱愛蘭嶼,廖韋翔希望保持蘭嶼原始樣貌,讓觀光客深入了解在地的文化情懷。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延伸閱讀

你金門高中幾屆、桌遊單打雙不打?忽悠旅社揭地方創生高手術語

於是,他開始利用自媒體平台,闡述蘭嶼的美好,同時盤點當地觀光資源,運用搜尋引擎優化(SEO)等專業技能,匯聚網路流量,希望平台做到「共創、共享、共好」。

只是,毫無網路行銷概念的蘭嶼居民,一開始對廖韋翔的舉措充滿存疑,還時常「放鴿子」。

取自臉書「林 事務所」。圖/取自臉書「林 事務所」。

不過,廖韋翔最終讓居民感受到誠意,加上幾個成功案例,優化在地觀光品質外,也確實增加收入,現在反而很多在地人主動找上門,直呼「阿翔,幫我們弄一下,網路搜尋的時候會在第一頁啦!」

有了蘭嶼居民支持,廖韋翔發現,網路行銷蘭嶼觀光的作法行得通,所以他決心離開現職,全心打造《曬飛魚》這個媒體內容網站,推動蘭嶼的海洋與文化資源,設計體驗行程,堅持只和在地青年或返鄉青年合作,逐步拓展優質觀光。

蘭嶼觀光從線上到線下,廖韋翔也找到專屬生活步調

不僅如此,《曬飛魚》還打造IP品牌「洄島計畫」,藉由自然與文化永續的紀錄片,告訴觀者蘭嶼現況,並組成「友善店家聯盟」,以免費行銷換取環保措施,同時推廣辣椒醬等風土伴手禮,增加旅遊吸引力。

廖韋翔盼透過一己之力,讓蘭嶼成為「一萬人願意來一百次的永續觀光島」,更期許把蘭嶼打造成台灣版「瀨戶內海」。

延伸閱讀

創業太短視遭「疫情過濾器」清零?地方創生實力派反賺永續DNA

從線上走到線下,廖韋翔與團隊2022年更成功舉辦第一屆「洄島生活節」,走進蘭嶼日常,以部落、環島巡禮取代市集,提供更深度的旅行體驗。

「在一個地方生活久了會養成單一觀點」廖韋翔說,在地人過去看他常打電話聯絡工作,總會問「你把自己搞得這麼忙幹什麼?」

他才意會到,當時身處台北,雖然有各種資訊刺激和衝擊,卻漸漸忘了生活是什麼;可現在,他能隨時隨地工作,生活也愈來愈符合自己步調。

誤打誤撞到坪林,設計人蔡威德可以做什麼?

相較廖韋翔在地方創生的初始,就有完整規劃與想像,蔡威德坦言自己是誤打誤撞,才跟坪林產生深刻連結。

就讀工業設計系的蔡威德,知道自己所學專注於硬體,少了感覺和溫度,所以直到透過幾次打工換宿與環島,他才發現,地方文化是內心的依歸。

取自臉書「坪感覺 JustPinglin」。圖/取自臉書「坪感覺 JustPinglin」。

於是他在因緣際會下,來到坪林金瓜寮,在只有30幾戶人家的山區,開始進行論文的田野調查。

在與當地人交流的過程中,蔡威德發現,以往設計都是用來解決問題,但另一個層次的「服務設計」,則是用設計發現問題「那麼設計能不能涉入地方文化體驗呢?」

《金瓜三號》在地深度體驗遊程,讓坪林價值煥然一新

蔡威德最初成立《金瓜三號》背包驛站,透過打工換宿,希望旅人用一個在地故事換取一晚住宿。

只是,在地人習慣以質疑做為開場白,蔡威德只好用南部人的熱情融化他們心防,因此他笑稱,自己成了人力仲介公司,但除了成為勞動窗口,也創造了情感入口。

延伸閱讀

縣市推地方創生當然得為錢?情勒青年回流不該是口號、零和遊戲

不過,現實的金流問題仍是隱憂,當地阿嬤就問他「阿德,你這樣有賺錢嗎?」這才點醒蔡威德「永續經營」的重要性。

取自臉書「林 事務所」。圖/取自臉書「林 事務所」。

就這樣,蔡威德開始規劃3天2夜的深度體驗遊程,並導入專業設計資源,使坪林的視覺意象煥然一新,提升地方的宣傳價值。

同時,他也建立專屬坪林的符碼和意象,尤其是當地特有的茶鄉文化與製茶技術,儘管在地人習以為常,可外來客卻視如珍寶,茶農示範製茶步驟時,大家都拍手叫好「讓資深茶農跳脫既有定義,搖身一變成為擁有專業技藝的茶師。」

取自臉書「坪感覺 JustPinglin」。圖/取自臉書「坪感覺 JustPinglin」。

《坪感覺》吸取土地能量,蔡威德用創新連結世代

蔡威德獲得在地人的肯定,也漸漸為坪林找到「市場力」。接著他成立《坪感覺》,集結當地資源,製成各式餐點,再以設計專業,完成特色包裝,期許外來客,以味覺和視覺更深一層的認識坪林。

近來蔡威德還發現,坪林有愈來愈多青年茶農,所以他特別與團隊,藉由影片、設計等創新元素,營造出「有一種精神叫做回家種茶」的概念。

最初是懞懂,如今為地方創生的貢獻泉湧,在這片獨有的綠色茶鄉中,蔡威德為年輕世代創造機會,也為年長世代創造成就感,同時他們都發現「這片土地給予的能量,比原本想像中的還要多」。

取自臉書「坪感覺 JustPinglin」。圖/取自臉書「坪感覺 JustPinglin」。

2022創生塾《城市學》聯手《林 事務所》關注地方議題

《林 事務所》2022年與關注地方議題的《城市學》合作舉辦「創生塾」,以「未來工作的N種型態」為主題,透過講座探討實踐生活理想不同的工作樣態,在各式創生資源遍地開花與地方缺工的時代,希望人人都能嘗試跳脫既有的工作認知。

延伸閱讀

2022創生塾N種創業財不腦衝!地方創生看你是風型人、土型人?

同時,《林 事務所》創辦人林承毅也致力推動地方創生,除藉由旅行、職業、書籍產生更多連結外,也運用新科技與新概念導入地方生態,進一步成為地方的關係人口,創造無限可能。

兼業者的流動創生—工作之餘,展開自己的多元志業
時間:12/29(四) 晚間19:30 ~ 21:30
地點:時報本舖(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240號1樓)
分享人:六庄文化發展協會 理事長 葉書維  X  嘉義台北二地移動者 黃麗庭
報名網址:https://is.gd/mwWz8f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永續旅遊產業地方趨勢台東縣新北市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嘉義縣青年外流砍一個鄉!2022選舉最美投票所「合掌村」曝悲歌
台中第三市場百年慶揭秘「世紀老店」挑百香果最好別搖出波動感
郭逸

郭逸

《遠見》資深記者。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